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每個孩子都是正版,照著別人去複製,孩子就變成山寨版。「

」每個孩子都是正版,照著別人去複製,孩子就變成山寨版。「

原標題:」每個孩子都是正版,照著別人去複製,孩子就變成山寨版。「


座談主辦方:矽谷媽媽沙龍


沙龍嘉賓:Jennifer,Vicky,阿朵(公眾號 - 北美養娃那些事兒),秋平,競波,媽媽A


* * * * * * *


正值2000年出生的千禧寶寶們畢業,今年,2018年,美國大學申請遭遇史上最難 - 申請人數最多,錄取率最低。5月初,大學申請接近尾聲,社區里開始舉辦分享會,請應屆與往屆畢業生和家長,來講講經驗。

每次分享,聽了都很受益。次數多了,就想著總結出來。正好,斯坦福的「矽谷媽媽沙龍」,舉辦了一個深度小型座談,邀請到好幾位嘉賓。這些很有故事很健談,又經常為社區分享的熱心媽媽,在周四的晚上趕到斯坦福,聊到很晚。和她們聊的很開心,這裡匆匆成文。雖然主要是在美華裔學生的升學經歷,國內家庭也可以借鑒。



記得去年3月,大學發榜之時,斯坦福大學的校報上發表了一位華裔女生給社區的信,「A Letter to My Community」。這位女孩子描述自己,在高中階段安排了過多的課程和課外活動,每一分鐘都排滿,經常沒有周末。每天睡不足4小時。為了每一個A提心弔膽,幾近崩潰。


而被斯坦福錄取之後,她經常被請去,作為成功者為家長們分享。在PPT上展示選過的課程,做過的活動。看著家長們埋頭記筆記,這位女孩子說,我想尖叫,不要複製我的經歷。雖然我沒有垮掉,但這個代價很大。如果垮掉,會更大。這不是成功需要的代價,任何人都不應該付出這樣的代價。(英文原版鏈接 https://www.stanforddaily.com/2017/03/16/a-letter-to-my-community/)


這封信對我觸動很大。「聽藤校媽媽解析爬藤之路」一類的文章太多。我的大女兒今年也申請大學。和孩子走過這一路,回頭再想,心裡很清楚,申請大學,孩子在腦力、體力、情緒上接近透支。藤校不藤校,如何陪著孩子把這個階段過好,才是正題。


這次沙龍的嘉賓,深知社區需要減壓。雖然孩子有去藤校、名校、各種好學校的,我提出在文中略去所有大學名稱,大家沒有異議。那麼,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嘗試一次「不提藤」的分享吧。


* * * * * * *



越來越多的家長聘請校外顧問,幫助孩子申請大學。你們認為有必要嗎?


在座媽媽都認為,有、必、要。

但要清楚,是孩子在申請學校,孩子找顧問,而不是家長在找。要找到一位做事效率高,適合孩子,能讓孩子坐下來,理清思路,打開心扉進行頭腦風暴的顧問。最好一個人從頭跟到尾,中間一換人,前面就白講了。


和國內高考不同,美國大學的申請過程長達幾個月到一年。學校背景不同,截止日期不同,要求也不同。孩子在忙著11-12年級的課程和活動之外,所有申請要按部就班地完成、發出,這是個不小的工程。


有的孩子很成熟,自己能全部搞定,不用也不許家長過問。而有的孩子顧前顧不了尾,或者完美主義,一直修改,到最後一天才勉強發出。


這期間,孩子和家長難免有爭執,情緒會波動。家長對申請過程不一定都了解,英文可能不如孩子。事事監督,很難到位,孩子也不愛聽。


有個顧問做第三方,從中調理,幫著安排時間表,細節上有專業知識和經驗。家長有想法,可以先告訴顧問,顧問講解給孩子。如果孩子不給家長看文書,可以由顧問轉給家長。這樣就減少了很多正面衝突。


Vicky:我的美國鄰居告訴我,申請大學階段要和孩子維持良好的關係。我也學會了講一次不聽,兩次,講第三次要著急的時候,就把這件事讓給別人去做。


競波:校外顧問平均一年大概接受10-30個孩子/人,和私立學校顧問的比例應該差不多。我大女兒的私立學校很小,畢業班80來位學生,有三位顧問老師。他們從11年級開始,就定期和孩子、家長開會,跟蹤進展。每次打電話或電郵,老師都很快回復,解答很詳細。老師的話,孩子也愛聽。


相比之下,妹妹上的公立學校一個年級有500多學生,只有兩位顧問老師。資源少了,校外顧問就是很好的補充。


媽媽A:公立學校的標準也許和家長要求不同。但公立學校的顧問也非常有幫助。他們經常和大學聯絡,介紹本校情況,和招生部很熟悉。哪所大學喜歡本校學生,歷屆畢業生錄取情況,都很清楚。雖然學生多,但每次收到孩子的文書,顧問老師都會仔細審閱。


Jennifer:如果本地找不到合適的顧問,外地遠程也可以。我兒子找的顧問就是外州的。雖然他對本地的學校不太熟,但他專註於孩子。和大學招生部見面的時候,能有針對性地介紹孩子,取得一些方向性的建議。


名校錄取率越來越低。選擇申請哪些大學,很關鍵。有什麼建議嗎?


Vicky:申請人數每年增多,優秀的孩子也非常多。能被頂尖學校錄取很不容易,有時候也靠運氣。如果一定要盯著那幾所藤校,對不起,大家都在申請那幾所,你很可能會失望。


過不了心裡這個坎的是家長。其實選擇對了,90%多的孩子最後都能拿到幾個錄取,都很開心。美國的好學校非常多,但是華人家長知道的非常少。學校的介紹網路上都有,很全面,多去看。顧問也很了解。


我女兒選的學校範圍很廣,她覺得去哪個都開心。即使這樣,申請結果出來之前還是會緊張。我個子不高,我常說,總會有學校念的,天塌下來有高的人頂著。女兒一聽就笑出來,就放鬆了。


媽媽A:在選擇學校上,有時候和孩子會有衝突。孩子想去的學校不一定是我想要的。所以要談判。多列幾個學校,慢慢加減。申請早早寫完了,就藉機加兩個。收到拒絕,孩子開始著急,那就再加幾個。有很多空間可以商量。


競波:在申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挑戰家長,問為什麼。他們受美國教育長大,拿排名和藤校招牌是無法說服的。但具體的信息,比如哪個學校、哪個專業有好老師,有什麼特別的研究項目,孩子會感興趣。所以,還是要多去了解學校。


秋平:我的小兒子去了文理學院,感覺很不一樣。文理學院雖小,但很注重能力的培養,小班教學,教授專心教導本科生。相反,大兒子上的名校連教授的面都見不到,都是助教上大課。美國有不少好學校,教學質量上不比藤校差。



申請資料中,專業選擇和業餘愛好都很重要,如何幫助孩子選擇專業和興趣呢?

Vicky:支持孩子的興趣,這是華裔家長比較難過的坎,總想讓孩子念這個念那個。不能太刻意。比如外面有顧問給計算,斯坦福大學今年有哪個游泳隊員畢業,正好你孩子申請。這說不準的,可能那位運動員會念第5年呢。


還是要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從小一路培養。孩子感興趣的事,你不用叫她去做,她自己就跑去了,而且鑽的又廣又深。


我女兒從小喜歡生物。她在學前班的時候英文不好,我陪著她上了社區動物園幾乎所有的科學課,邊上邊為她翻譯成中文。到了小學,她就可以自己讀英文說明,動物園一去就是一整天,每一個說明都要念,從頭念到尾。所以到高中之前,她的知識已經非常多。


Jennifer:我兒子雖是亞裔男生,卻不願意學計算機和工程。他小時候喜歡讀少兒心理的書,喜歡小孩,愛幫助別人。我就建議他學心理學,幫助他找實習項目。現在他上兒童心理學的課,還去社區幼兒園當小老師。


有人說學心理學找不到工作,我們先不想這個問題。以後做不做這行都沒關係。在這個時間點,他喜歡,我就幫助孩子多學一點兒。不會浪費的。至少自信增長很多。


競波:也不一定要急著找到專業。我女兒在申請那幾個月里,專業還變了兩三次。


為了準備資料,顧問老師發了十幾個問題讓家長寫,我寫了三天。其實就是孩子的成就和優點,一項一項列出來,沒有問短處的。平時老盯著孩子哪裡不好,這時候根本沒用。


多想想長處在哪裡,興趣在哪裡。今年這個方面好,馬上幫她深入挖掘一下,爭取長大開花。明年又變了,再幫助。努力的過程,就是好故事。從無到有,從不行到很行,需要努力和時間。


媽媽A:高中是挖掘孩子閃光點的時候。不要太早就以升大學為目標,還是要享受一起成長的過程。這樣你和孩子都會更開心。到了申請大學的時候就會突然發現,以前做了好多事兒,這個可以用,那個可以用。


據說在今年,ED提前錄取EA提前錄取RD常規錄取更容易,是這樣嗎?


Jennifer:ED需要選擇一所孩子最理想的學校,如果錄取就一定去。這是個承諾,也向學校表示你沒有三心二意,學校錄取也沒有顧慮。從這方面看,還是有些優勢的。EA和RD錄了可以不去,但這會影響大學的錄取接受率。


我兒子選了一個比較有挑戰的學校做ED,很幸運被錄取了。EA的兩所也有一所錄取,就沒有再申請RD。所以,早在12月中旬,我們就完全輕鬆了,也省了很多申請的時間和費用。


媽媽A:ED如果錄取是一定要去的。不去的話,大學會認為不守承諾,對孩子對學校都有影響,可能連累下面的學弟學妹都不再錄取了。


競波:有時候不只是個錄取率高低的問題。我原來沒細想過的是,錄取結果的發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從10月到來年3月底甚至4月中旬。各學校發布時間不同,很多是不預先公布的。


這其間,不斷會有同學或朋友得到錄取,或者被拒絕。有朋友的孩子接連收到拒絕通知,最後一天才得到了最理想大學的錄取。這個等待,對孩子對家長都不好受。


顧問老師就很有經驗。他為孩子加入一些不是等到最後一天才公布,而是很早公布,或者滾動招生的學校。10月份孩子就收到一個錄取,吃了定心丸,後面的申請也隨之調整,這樣就好很多。


秋平:即使最後沒有錄取,也不要太焦慮。曾經有一個孩子很優秀,申請的全都是頂尖學校,結果一個錄取也沒有,打擊很大。但下一年他就去了很好的大學。所以即使沒有錄取,第二年再申請,或者申請春季入學,都沒問題。



成績全A和十幾門AP,是申請大學必需的嗎?

Vicky: 大學的錄取既有必要條件,也有充分條件。標準考試和GPA成績算是必要條件,沒過最低門檻,不太可能被錄取。但這個門檻並沒有像全A那麼高。全A也不一定能進頂尖學校


AP課不是必要條件。但如果有幾門AP正好是孩子感興趣的領域,成績能考的不錯,證明孩子有能力學好大學水平的課程,這是一個加分。AP課程量很大,很花時間,並不是越多越好。


阿朵:我兒子在高中雖然是全A,但沒有選最難的課,成績肯定不是學校頂尖的。AP也就是按部就班地跟學校走。因為孩子想騰出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個孩子,不可能要求他什麼都好。我覺得不用跟風去修十幾門AP。



選課對於課程成績和今後的專業都很重要,高中階段應該如何選課?


在美國,高中9年級的課應該沒有太多選擇,數學課都是老師按照孩子的水平安排的。


9年級下學期,學校會開放系統,讓學生選10-12年級的課。這時候要反過來看。比如孩子想在什麼方面深入,12年級想達到什麼程度,有些課需要前面必修一些課程才能選,難度高低,需要全盤考慮。孩子的興趣還會有變化,每年也可以調整。


高難度的課不容易拿A,但孩子堅持讀下來,收穫會很大。如果孩子需要很多時間在其他方面,就不一定都選最難的課。


高年級的學姐學長有很多經驗,也很樂意分享,可以找他們諮詢。


孩子申請完成之後,您最想分享的是什麼?


秋平:我最高興的是,在大兒子申請完大學之後,我組織了一個「升學減壓會」。10來個家庭,每周五晚準點到我家,一起討論,抱團取暖。大家面臨的問題很相似:

  • 孩子不溝通。有一位家長,只有在孩子要求付申請費的時候,才知道申請了哪些學校;
  • 如何找顧問,如何與顧問合作;
  • 系統里有哪些問題,怎麼解決。記得有一位媽媽,看到孩子與系統掙扎。正好「減壓會」說到這個,她說,我知道!啪地一點就成功了。孩子說,媽你挺厲害的!

這些孩子同在本地高中,相處得特好,你文書寫什麼,我寫什麼,申請哪所學校,互相不設防。後來都如願去了理想大學。直到現在,每年我們還聚會。因為,困難的時候在一起,就會一直在一起


阿朵:大兒子申請的時候,我總想領跑。覺得自己是成年人,經驗和能力都更多。但其實,我們的視野有局限,而孩子已經在我們視野之外了。那時候和大兒子的關係有些掙扎。他的成績不是全A,但後來也上了理想學校。於是我想,我那麼著急幹嘛?過分焦慮會引起孩子焦慮,孩子都挺敏感的。


到了二兒子,我由領跑變陪跑。我對孩子說,你上什麼學校,媽媽都覺得OK。目標沒有放在頂尖學校上,就很放鬆。一放鬆,關係就好。不推娃,孩子就自己坐到駕駛位上了。


11年級暑假,大家都在準備申請。孩子想減壓,到一家法國鄉下的農場每天幹活。這本來與大學無關,而顧問說,這個經歷很獨特,和其他99%的文書都不一樣。結果遞到他最想去的大學,招生老師恰好會法語,完全能讀懂孩子的體驗,在錄取信里還特意寫了一句法語。這都不是家長能安排出來的。


競波:申請大學很像是在做一個優秀加獨特的拼盤。家長能幫助孩子的,是選擇孩子特別優秀的地方,放進拼盤裡。獨特的東西很多是無法設計的,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發現。


這個拼盤裡什麼地方正好符合大學的要求,我們無法掌控。但如何把拼盤拼起來,呈現好,按時發出,還是有方法,有些技術含量。像時間管理等方面,家長和顧問可以幫助很多,還是我們更成熟一點兒。


Jennifer:我發現,男孩子尤其需要被尊重和承認。看到好的地方就和他說。看事實,不要評判。當然這個很難做到,但也要做。我對兒子主要是陪伴和溝通。他很早就開車了。從他拿到駕照開始,我就拿他當成年人對待,希望他自己承擔起責任。


媽媽A:亞裔男生申請美國大學,需要準備好,難度會更高,這是現實。本來亞裔男生作為一個群體,平均成績就很高。所以成績要好,還要有獨特的地方。喜歡數理化、打網球、學小提琴鋼琴,類似的亞裔學生太多了。

當家長的要耐心、耐心,加耐心。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軌道不同。男孩子晚熟,要給他們機會,要相信他們最後都會開花。即使在申請大學的階段,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準備好了。有的孩子就是在家裡睡大覺。但過幾年,到了那個成熟度,就非常出色。


Vicky:對於孩子的大學申請我很用功,看了很多書,早早就開始動手。可是,所有決定都是由女兒來做。因為是她要去上大學,不是我。我能給她的是,她太忙,需要信息的時候,無法獲得信息的時候,我給她提供。可是判斷和選擇在她,不在我。當然有時候,忍不住還是要透露出自己的一點兒意願。


回想起來,幫孩子設計一堆東西,其實最終是要孩子快樂。有時候要放手,尤其是在美國長大的孩子,要尊重她的意見。女兒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就做的很開心。我最驕傲的不是她成績好還是什麼,而是,如果在學校選5個最高興的孩子,女兒應該是其中之一,即使在申請大學最忙碌的時間。


作為家長,可以參考別人怎麼做,但不要複製別人做什麼。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正版的小孩,你一複製,就變成山寨版。有那麼多好的正版,大學為什麼要山寨版呢?一定要找到孩子自己的東西。


(各位媽媽還討論到對於申請大學,私立和公立高中的區別。由於這篇的篇幅已經很長,就留到下一篇。)



這是阿朵和 Vicky 強烈推薦的一本好書:


How to Be a High School Superstar


對於了解大學申請的過程非常有幫助。


---------------

矽谷媽媽沙龍由曾經或正在斯坦福大學生活學習的媽媽們發起,定期舉辦小型座談與訪談,專註於教育、文化、家庭生活主題,力求深度探討與分享。


---------------


Corie,競波


:競波,北京人。留美15年後,回國居住12年。在上海加入英文媒體《Shanghai Family》,在北京加入True Run Media,創辦國際教育媒體《菁kids》並擔任執行出版人。2016年搬回加州。有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女兒。自由撰稿之餘,創辦自媒體公眾號「矽谷近距離」,以更多原創文章,分享矽谷家庭精彩故事。


關注競波的其他文章:


「你一個人成績好,從農村出來上美國名校,你是英雄。但另外的99%是需要我們關注的。」|競波


- End -


歡迎在文末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賽一家子 的精彩文章:

當你生命遇到危險的時候,誰來救你?|吳琪
隱秘在昌平鬧市的「地下博物館」 |老陪

TAG:林賽一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