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新能源汽車行業高峰論壇」舉行 專家稱「後補貼時代」把握龍頭是關鍵

「2018新能源汽車行業高峰論壇」舉行 專家稱「後補貼時代」把握龍頭是關鍵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從政策到產業進入重大變革時期,一面是外資汽車股比放開、雙積分政策推出、補貼退坡等等,一面是產業併購重組不斷發生,各種「造車」新勢力紛紛出現,以三元電池代表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快步登陸A股。後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遇在哪裡?

6月9日,樸素資本聯合新財富共同舉辦了「2018新能源汽車行業高峰論壇」,探討「後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投資機遇」。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李寶華等專家、分析師、以及吉利新能源、欣旺達等40餘家企業代表共同把脈行業,探討上下游協同的空間及並肩前行的方式,碰撞產業投資機會。

為期一天的會議聚集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重量級人士,吸引了眾多投資者。一天下來乾貨滿滿。

補貼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首先關注的焦點。不過在場的行業人士認為,在行業進入後補貼時代之時,其實也回歸到了汽車的本質——控制好成本、提高品質是企業和行業的關鍵。

多名行業人士預計,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出現集中度提高的現象,強者恆強,但結構性產能過剩,高成本、低品質的低端產能將逐漸出清,惟有技術優勢、市場優勢、資金優勢的企業才能在「後補貼時代」的環境下勝出,行業從「百花齊放」逐漸過渡到「寡頭競爭」。而且,「後補貼時代」是在前期補貼基礎下的發展,已經積累優勢的企業仍需精細化運營,強化核心競爭力,來面對「後補貼時代」,甚至是無補貼時代的競爭,逐漸過渡到參與全球化競爭中。

長江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鄔博華認為,未來的投資機會主要是兩點:一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強運營類領域,如軟包電池、熱管理、高鎳化等;二是全球化競爭下的中游製造商龍頭。在政策大背景和市場容量下,中國要做到2020年保有量500萬輛,佔世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70%以上,則國際化市場是未來的重點突破領域。同時,這要求國內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優勢,把控成本的同時提高品質,在低成本下提升份額、高品質高技術拿下中端市場。所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前景光明,「後補貼時代」加速了行業低端產能出清、強者恆強的格局,未來的投資機會仍然豐富多彩,部分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還在崛起中。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新能源汽車領域高頻次的併購。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普遍看好,各路資金也紛紛進入。據統計,2017鋰電行業出現了多次併購案,平均12天出現一次併購,前十大併購合計達到285億元。從近期3年資本市場的數據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併購重組規模大於直接投資。樸素資本合伙人彭健認為,國產替代的高端材料、器件和裝備,前瞻性技術以及智能駕駛是未來重要的三大投資方向。

論壇上,有多名行業專家建議,要看清各細分領域的技術壁壘,不能盲目拉長產業鏈,應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客戶優勢、市場優勢有選擇性地布局上下游企業,實現產業的協同作用。對於新市場的布局,如快充、無線充電、換電等,要綜合考慮法律法規、運營成本、技術可行性等因素後再決定是否布局。

(證券時報·e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e公司 的精彩文章:

一季度山東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穩步推進
谷歌超越亞馬遜成為智能音箱市場第一

TAG:證券時報·e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