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岩松:80年代談戀愛你得知道薩特,不然跟人姑娘談什麼?

白岩松:80年代談戀愛你得知道薩特,不然跟人姑娘談什麼?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新京報獨家專訪了文體娛領域的四十位「先鋒」人物,他們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開拓性的創新和耀眼的成就。新京報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陸續推出這些改變了時代的「先鋒」人物專題。時評版會對應這些專題,刊載記者與這些人交談過程中的生動細節,展示他們的過人魅力和精彩人生。

《新京報》6月8日版。

從新書出版到兩會中的政協委員,記者採訪過白岩松很多次。每一次的約訪過程都堪稱「零損耗」。在和白岩松的簡訊溝通中,每一條都是充滿信息量的有效交流,「可以採訪。具體時間下周一確定。」到了周一,「明後天可以采,晚上確定。」到了晚上,「周二下午四點採訪。」

到了採訪當天,白岩松也一如既往地守時、高效,準時來到採訪地點之後,直接去擦了把臉,趁著光線好,先把照片拍了。白岩松不喜歡拍照,他不習慣在鏡頭前「擺樣子」,但依然會很配合地完成拍照工作。

完成文字採訪之後,進入到錄製視頻工作階段。記者坐在白岩松對面提問,由於擔心擋住後面的攝像機,記者一個勁地往邊上挪。白岩松說,「你不用動,你就坐在我的正對面就行,錄像的時候你不用找鏡頭,讓鏡頭來找你。」

工作中的白岩松嚴謹、專業,生活中的白岩松很好接觸。採訪之後,他隨手拿起桌子上一片山楂糕吃,然後一邊往門口走一邊回頭對我們說,「山楂糕很好吃,你們多吃一點。」

白岩松


作為「新聞人前輩」,和白岩松探討媒體人面臨的現狀是採訪他的記者的一大收穫。「新聞」在白岩松看來,永遠不只是一個行當,如果新聞只是養家糊口的一個行當,那新聞在世界上哪個國家都不會是一個好行當,新聞事業里有比工資更重要的,那甚至不是幸福和快樂,而是偶然收穫的卑微的成就感。

白岩松的夢想始終是做一個好記者,一個好媒體人,這也是他至今的追求。「我做新聞常會遇到阻礙,沮喪常有,但總有新的新聞把你救了,會自然而然地帶領你繼續前行。」

「做新聞」或多或少要懷著一種悲天憫人的使命感,因此這並不是一份可以讓人輕易得到幸福感的工作,對於白岩松來說,他在職業之外的時光中幸福感足夠多:踢球的時候、喝茶的時候、看書的時候、發獃的時候、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喝酒還沒喝高的時候。「做新聞的時候你要的不是幸福,是一種責任。」

當記者問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業嗎?白岩松「捨不得」了,「那可是我親兒子啊!我難道還會讓他干這個?他自己選擇了學歷史,挺好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十年代,也正好是白岩松的大學時代。回憶起當時各種新知識、新潮流的衝擊,白岩松最大的感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逼迫所有的人讀書,如果你不讀書,就沒有話語權,談個戀愛都很難。「女孩都在聊薩特,不讀書你跟人家聊什麼?」

那個時候為了買到一本心儀的書,付出的勁頭也不比談戀愛來得少。白岩松回憶,一個禮拜日的下午,下著大雪,他正在床上躺著看書,突然同宿舍的哥們興奮地回來了,說,「《寬容》出了!我買到《寬容》了!」白岩松二話沒說,下床穿鞋、穿衣服,去坐342路公交車,終點站在小庄,那有一個書店,進去買完《寬容》,轉身回學校。這是那個時候人和書之間的情感。


談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變化,白岩松坦言,他覺得最大的影響就是每個人的平等和選擇,而這個平等是在機制的平等。比如每年有2.6 億-2.8 億的農民工,過去是不平等,把農民摁在了土地上,但改革開放讓人走了出來。

在白岩松看來,農民工走出來對中國整體面貌的改變不亞於高考對中國面貌的改變,因為它涉及的人更多。「想想我們好多人倒退一兩代都回到了農村。我跟裝修工人聊天,看著他們覺得真苦,但再一打聽,他們的孩子有的在美國留學,有的在中國特好的大學讀書,他們走出來,為下一代人的巨大改變做了重要鋪墊,這也是一種平等,開始擁有平等的機會。他們的視野開闊了,對教育更加重視,所以這40年農民工為中國洗了多少牌,整體素質的洗牌。」

儘管如此,白岩松說,選擇從來不意味著幸福,甚至有時候局部的痛苦會顯得更大。沒人追和四五個(追求者)定不下來是誰,說不清哪個更難受。現在的離婚率是遠遠高於包辦時代,但是你能因為高於包辦時代的離婚率,就選擇不自由戀愛嗎?「改革開放很重要的一點,是給了所有中國人更多的選擇權。」

作者:劉瑋(新京報記者)

責任編輯:阿爾法醬

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改革開放40周年先鋒人物·陳明
《曖昧偵探》突破次元壁,能成功嗎?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