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哥倫布把玉米帶回了歐洲,卻導致了「吸血鬼」的出現?

哥倫布把玉米帶回了歐洲,卻導致了「吸血鬼」的出現?

玉米是人類的三大主糧之一。至少在7000年以前,墨西哥人就把一種野草馴化成了高產美味的玉米。種植糧食是人類社會從「採獵」向「農耕」轉化的基礎。

圖片來自pixabay

不過,玉米並不是一種營養全面的食物。它缺乏煙酸。煙酸又叫尼克酸,尼克酸和尼克醯胺就是維生素b3。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維生素,缺乏的時候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腹瀉、頭痛等癥狀。如果長期嚴重缺乏,可能出現貧血和糙皮病。糙皮病的典型癥狀是皮膚髮炎,裸露的皮膚被陽光照射之後,會變黑、變硬、脫落、流血。嚴重的糙皮病還能導致痴呆。

其實本來人體本來可以把色氨酸轉化為煙酸,而玉米卻偏偏也缺乏色氨酸。

人類的遠祖當然不懂得這些營養學知識。玉米的種植使得人們的食物趨向單一化——種植了玉米,那麼就大量吃玉米。於是,長期大量食用玉米的人群,就會處於煙酸缺乏的狀態。

圖片來自pixabay

不過,在今年累月食用玉米的過程中,墨西哥人也形成了各種加工玉米的方式。按照他們的方式去食用,居然克服了煙酸缺乏的問題。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歐洲人對玉米渾然無知。直到15世紀末,哥倫布到達北美才發現這種美妙的糧食,並且把它帶回了歐洲。很快,歐洲人就接受了這種高產的作物,也把它作為主糧。

沒想到的是,大量吃玉米的人們逐漸出現了糙皮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糙皮病患者越來越多,歐洲人逐漸把懷疑的目光對準了玉米。起初,人們猜測玉米中含有某種毒素,或者攜帶著某種病原體。然而玉米是從美洲引入的,「自古以來」就吃玉米的中美洲人民卻沒有爆發糙皮病。

「毒素」和「疾病載體」的猜測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歐洲人開始探討中美洲人加工玉米的方式。他們注意到,中美洲人對玉米進行「灰化處理」之後才食用。所謂「灰化」,就是用加了石灰或者草木灰的水去浸泡玉米,並進行加熱熬煮。

不清楚中美洲的古人是怎麼發明出這種加工方法的。或許初衷是為了玉米變得軟嫩可口,沒想到歪打正著地解決了煙酸的問題。原來,玉米中也是有不少煙酸的,只不過成熟玉米中的煙酸絕大部分都與半纖維素形成了複合物,因此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石灰和草木會都是鹼性的,用它們來浸泡並加熱玉米,半纖維素會發生水解而把那些煙酸釋放出來。

歐洲人學會了種植玉米,卻沒有學習「灰化玉米」的加工方式,於是導致了糙皮病的流行。糙皮病人受到陽光照射會引發皮炎,嚴重的皮炎看起來很恐怖。18世紀之後歐洲出現了吸血鬼的傳說,吸血鬼怕光,外表恐怖,多少有些糙皮病的癥狀。這種癥狀和時間上的暗合,使得有一些人猜測:吸血鬼的傳說,是不是就起源於糙皮病人?

美國人也只引進了玉米的種植而沒有學習玉米的加工方式。20世紀初美國人才注意到糙皮病,起初他們也認為源於玉米攜帶的病原體或者毒素。錯誤的假設,自然也就找不到正確的解決辦法。從1906年到1940年,美國的糙皮病人多達300萬,其中10萬人死亡。

後來,美國人終於發現了糙米病的根源是煙酸缺乏,於是在食物中強化煙酸。對症下藥之後,問題很快解決,於是「強化煙酸」成了美國食品飲料的傳統。到今天,已經很少有人大量食用玉米,多樣化的飲食使得煙酸缺乏也不常見,但美國的強化食品中也還是保留著添加煙酸的傳統。

本文來自雲無心的微信個人公眾號,系今日頭條簽約稿件,未經許可不得進行商業轉載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好吃也不能只吃玉米哦~點個贊,投喂小松鼠一顆花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當技術產品彷彿免費供應的垃圾食品,我們會怎樣?
若自我批判不自由,則自我表揚無意義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