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隨難別釋

《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隨難別釋

《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23):

隨 難 別 釋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

三、三、隨難別釋

此中所說,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卧者:顯由二緣,無染污心而習睡眠;非染污心。謂由正念,及由正知。

先說「無染心眠」的二種緣。

「此中所說」,這一段文裡面所宣說地,「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卧者」,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顯由二緣,無染污心而習睡眠;非染污心」,這表示有二種緣,才能夠無染污心而習睡眠。哪二種緣呢?「謂由正念,及由正知」,由正念正知使令心裏面不染污。

復由二緣以時悎寤,起不過時。謂由住光明想,及由思惟起想。

「復由二緣」,又有二種因緣,到時候就能夠醒覺過來,起床的時候不會超過時間。「謂由住光明想,及由思惟起想」,由這二個原因就能夠達到以時悎寤,起不過時。

此復云何?由正念故,於善所緣攝斂而卧。由正知故,於善所緣若心退失起諸煩惱,即便速疾能正了知。如是名為由二緣故無染污心而習睡眠;非染污心。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此復云何已下重釋初夜四門。二興中夜無染睡眠為緣。二與後夜起不過時為緣所以。」

一、無染心眠。

解釋沒有染污心睡眠的因緣。

怎麼說呢?「由正念故」,由於有正念,「於善所緣攝斂而卧」,善巧的把心收攝,安住於善法的所緣境上,然後卧在那裡。「由正知故,於善所緣若心退失起諸煩惱」,前面因為有「正念」,所以心裏面是清凈的,但是這還不夠,還要有「正知」。「正知」是什麼呢?「於善所緣若心退失起諸煩惱」,若是心裏面善法的所緣境失掉了,「起諸煩惱」,生出來貪瞋痴的妄想了,那怎麼辦呢?這時候因為有「正知」的關係。「即便速疾能正了知」,能很快的再回到正念。「如是名為由二緣故無染污心而習睡眠」,如上所說由正念及正知這二種因緣,能夠沒有染污心修習睡眠。

由住光明想,及思惟起想,無重睡眠;非睡眠纏能遠隨逐。如是名為由二緣故,以時悎寤起不過時。

二、以時悎寤。

解釋「以時悎寤」的因緣。由於修行人,心裏面有「光明想」的關係,「及思惟起想」,思惟應起床的時間,所以就不會有沉重的睡眠。「非睡眠纏能遠隨逐」,不會有睡眠煩惱一直地隨逐。「如是名為由二緣故,以時悎寤起不過時」,由於有光明想,及思惟起想,這二個因緣,所以到時候就會醒覺過來,起床的時候不會超過時間。

如是宣說常勤修習悎寤瑜伽所有略義,及前所說廣辯釋義,總說名為初夜後夜常勤修習悎寤瑜伽。

這是結束這一段文。前面佛所宣說「常勤修習悎寤瑜伽所有」的要義。「及前所說廣辯」,詳細解釋的道理,「總說名為初夜後夜常勤修習悎寤瑜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根律儀(5):行平等位
歷盡劫難的龍門石窟《帝後禮佛圖》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