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估值30億的《石濤百開羅漢圖冊》

估值30億的《石濤百開羅漢圖冊》

《石濤羅漢百頁圖冊》是石濤青年時期繪製的工筆人物作品,為完整一百開冊頁,共畫山水背景中的羅漢人物310位,各冊頁中羅漢左右分別陪飾眾多人物及似龍、 虎、鹿、獅等神獸形象。根據石濤在畫中自題,最早一開創作於「丁未」 (1667 年),石濤時年26歲。整套冊頁作品分別作於1667年、1669年、1670年,1672年,即從石濤的26歲至31歲,歷時6年之久,實為石濤傾力之 作。《石濤羅漢百頁圖冊》集人物、山水、花鳥之大成,是石濤技藝日臻成熟時的作品,所繪人物,造型生動,神態各異,筆墨洗鍊,敘事清楚,飽含人文情懷。

《石濤百頁羅漢圖冊》創作和流傳

這冊《石濤百頁羅漢圖冊》應是石濤早年作品。在圖冊第五開上有「丁未年石濤畫」,在第九開上有「丁未冬於敬亭山廣教寺石濤濟山僧敬寫」,在第十七開上寫有「丁未秋日濟山僧」。可知這套冊頁,石濤始畫於丁未年,即公元1667年,畫於敬亭山廣教寺。冊頁在第二十開上寫有「乙酉秋日濟山僧」,在第二十五開上寫有「乙酉冬天童忞之孫石濤濟寫」,在第二十八開上寫有「乙酉秋日善果月之子石濤畫於敬亭山廣教寺」。在第三十五開上寫有「乙酉夏日石濤濟山僧敬畫於廣教寺」。在第四十六開上寫有「乙酉冬日石道人」。可知石濤在1667年畫了一部分後,即停止了,於乙酉(1669年)又畫了一部分。

在第五十一開上寫有「庚戌秋日石濤敬寫」,在第七十開上寫有「庚戌石道人」,可知,這部分畫畫於庚戌(1670年)。在第七十九開上寫有「壬子春小乘客石濤」,在第八十三開上寫有「壬子秋石濤」,在第九十七開上寫有「壬子冬小乘客石濤濟寫於敬亭山廣教寺。」可知最後部分畫於壬子(1672年)。

但石濤並沒有畫完,他僅畫了310位羅漢,加上童子、惡鬼等也僅320人。因為他準備去揚州,便停筆了。因為石濤居住在廣教寺,畫給廣教寺的,畫成一百頁後,便由廣教寺收藏。廣教寺收藏這套冊頁時,在一百頁羅漢圖的每一頁上都鈐印:「敬亭山廣教寺永遠供奉」。一百頁裝裱後成一盒,上有簽:「苦瓜大和尚百頁 羅漢圖冊神品,敬亭山廣教寺供奉。」但廣教寺裝池題籤必在康熙十八年之後。因為石濤到了南京後,始自號「苦瓜和尚」。在宣城時尚未有「苦瓜和尚」之稱。

廣教寺在安徽南部宣城敬亭山,此寺至今猶存。

但 這套羅漢圖冊並沒有為廣教寺「永遠供奉」。不久就被方士庶購去。方士庶(1692年——1751年)字洵遠,號環山,因小字師子,故號小師道人,小師老人,天慵庵主,天洵等。原籍安徽新安歙縣,後居揚州。曾受學於黃鼎,然筆墨秀逸過之。善山水、花卉,學之者甚眾,人稱「小師畫派」。著有《環山詩鈔》、《天慵庵筆記》(一版作《天慵庵隨筆》)。方士庶當時也以博學善鑒聞名,揚州的大鹽商購畫往往請他代為鑒定真偽。但這套《羅漢圖冊》乃是方士庶自己收藏 的,他差不多在每一頁上都鈐上自己的收藏印,計有「士庶」、「環山」、「方洵」、「洵遠」、「天洵」、「天慵書屋」、「小師老人」、「環山審定」、「舉 肥」等。石濤在揚州去世時,方士庶已十五歲,他有可能見過石濤。但他肯定熟悉石濤。而且他的《天慵庵筆記》中還有《題大滌子墨竹》一詩,其中有「君子有至 性,任呼麻與蘆。況復清湘老,固是雲林徒。… …」但《天慵庵筆記》中沒提到這冊《羅漢圖冊》。

《羅漢圖冊》第七五開中有印「小師老人」,可見《羅漢圖冊》是方士庶晚年收得的。「小師老人」的印,目前所見是上海博物館所藏方士庶《仿古山水冊》上所用,戊辰(1748年)作。再早的書畫上皆未見用。而《天慵庵筆記》的最後一篇文章中有「乾隆九年秋八月二日」字樣,書內記其多病,其書內容大約也止於乾隆九年(1744年)。大約方士庶晚年收得此圖冊,未能記入《天慵庵筆記》中,而且因為多病,他連題記皆未有,這是很可惜的。也許他有題記,而被人揭走,但無考。

我們把《羅漢圖冊》上方士庶的印和上海博物館等機構所藏的方士庶可靠真跡上的印章對照,都是完全一致的。

方士庶晚年,家庭並不富裕,他能收藏這一套石濤的《羅漢圖冊》,真是身家性命,可見他對此圖冊的鐘愛。

方士庶於1751年4月6日去世之後,此冊不知落入何人之手。一百年後,這套冊頁又曾到過僧人幾谷明儉之手。

據《墨林今話》卷十五所記,「釋明儉,字智勤,號幾谷。丹徒王氏子,出家小九華山,能詩,善摹晉人法帖,工畫山水、花卉,山水出入荊關馬夏,下筆如風,墨彩沉鬱,與海昌釋六舟善,共與黃崖總鎮湯公(陳指貽汾)偕游雁盪六日,窮極幽奧,歸畫長卷紀盛… …嘗訪予吳門…」從記載看,幾谷明儉活動於江浙滬一帶。他得到這套《羅漢圖冊》後,並沒有在圖上鈐印,但題了字:

石濤大士早年在敬亭山所繪五百羅漢圖,歷時數年,為石道人畢生之精製。庚戌年臘月幾谷明儉題識。

庚戌年是公元1850年,也可能是別人收藏,請明儉鑒賞,題跋。按石濤所畫羅漢並沒有五百,僅畫了310個,明儉未能細看。這也說明他只是鑒賞題跋,而未必是自己的藏品。

從方士庶手中到幾谷明儉過眼,當中間隔約百年,又過了近百年。這套圖冊到了揚州的仇淼之手中。仇淼之生於1906年,和大收藏家兼實業家仇焱之(1910-1980)是同胞兄弟,祖籍太倉,仇英後裔。仇淼之號苦藐居士,又號夢棲桐館主。早年師從揚州書畫大家陳含光、王石如,後考入杭州的美術專科 學校,善寫意花鳥,後從事鹽業,業餘仍研究書畫琴棋。好收藏。他在購得這套《羅漢圖冊》後,提了一長跋:

僧元濟號石濤,別號清湘老人,大滌子俗家姓朱名若極。為明靖江王后裔。後久游皖蘇等地,卒於揚州,工詩文書畫,天才橫溢,自成一家。清湘遺人效李伯時著色人 物山水走獸,無不精明,皆自能出機抒,表現出高古奇骸,意趣盎然,神秘恐怖不可意測之景象。大士此圖冊百頁有康乾大家方士庶過眼並鈐印多枚由道光間明儉珍 藏並題識。丁亥春廣陵(江蘇揚州)夢棲桐館主重裝並珍藏。子孫永保。

丁亥是1947年。仇淼之收藏後,在畫上鈐印「苦藐居士」,其中大部分印鈐在方士庶印之上。

根據王伯敏說,上世紀六十年代,學術界曾關注過這套《石濤大士百頁羅漢圖冊》,徐邦達(當代鑒定名家,今仍健在)說他見過這套圖冊,一直很關心。二人皆認為這套《羅漢圖冊》是真跡。

但仇淼之的子孫,並沒有能「永保」,上世紀四十年代,這套冊頁又流入日本,被日本大阪市一位收藏家收藏,這位收藏家不願透露姓名,也未鈐印題跋,一直秘藏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據保守估計,此套冊頁目前價值30億元人民幣。

推薦閱讀

藝道講堂 | 古琴公益講座系列

藝術欣賞

郭關道長: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等領域;曉音律、幼隨祖父習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韋編三絕》 郭關道長演奏,自斫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微距下的甲骨文
傳世名帖說的都是生活瑣事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