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剪不斷、理還亂」奉系、南京與日本三方關係複雜,東北三省易幟遙遙無期

「剪不斷、理還亂」奉系、南京與日本三方關係複雜,東北三省易幟遙遙無期

1928年4月,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迭獲勝利,北洋軍隊節節敗退。5月3日「濟案」爆發,北洋政府領袖張作霖於9日發布通電,呼籲南北兩軍「息爭」,並派代表與南京政府洽談。旋即,日本方面向南北政府致送覺書,揚言「戰亂如進展到京津地方,其禍亂或及於滿洲之時」,將採取「適當而有效之措施」;復不斷催促張作霖及早放棄京、津,退回關外,行保境安民。25日,先於南京國民政府4天,張作霖答覆日方覺書,謂「斷難承認」日本的要求,聲明「東三省與京、津為中國領土,主權所在,不容漠視」。30日奉軍失保定,張作霖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撤軍回奉。但值得注意的是,張作霖於退出北京之初,或仍抱持捲土重來之意,故而將安國軍大元帥印、旗,以及國務院印信、外交部重要檔案運往奉天。北京政府北京政府國務院總理潘復亦發表聲明,將隨往組織行署。

張作霖

換言之,張作霖不無考慮,倘若南北的妥協一時難以達成,即擬於奉天樹立北方政府。惟當時奉日關係「已極不圓滿」,6月4日,張作霖竟遭日本關東軍之炸,逝於皇姑屯。設立北方政府一事,不復可行。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繼起,局面為之一變。張學良上台以後,即公開表示「決不輕言戰爭」,更向南京承諾「決無妨害統一之意」。7月中旬,奉方代表赴北平,晉見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談判隨即展開。國民黨與奉方的意見頗有不一致處,黨、政、軍諸事均待商議。尤其熱河仍由奉軍湯玉麟部控制,奉方盼與東北三省一併解決,但蔣介石未予同意。

皇姑屯事件

事實上,蔣氏業於7月15日命白崇禧以前敵總指揮兼右路軍總指揮名義,肅清退守灤河方面的張宗昌、褚玉璞直魯軍,又以第一集團軍方振武部負責熱河軍事。不過,國民黨與奉方的談判仍大致順利,蔣氏亦感「漢卿(張學良)似屬誠意,東省和平統一,可無問題」,所慮者為日本的態度。幾經往返磋商,奉方初步同意於7月底進行改旗。

張學良

然而,原訂7月進行的東北三省易幟計劃,最終仍面臨夭折。19日,在張學良授意下,較無涉外問題,且已遭國民革命軍兵臨城下的熱河,宣告易幟。惟近於同時,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奉田中義一外相之命,再次警告張學良不可進行東北三省之易幟。蔣介石屢「催漢卿決然通電,服從中央,勿為倭奴恫嚇而怯縮」,但無法消除張學良對日本的疑慮。日方更以參加8月4日張作霖張作霖喪禮致奠為名,派遣前駐華公使林權助向奉方施加壓力。林權助抵東北後,與張學良談話數次,針鋒相對,極不愉快。日本的威脅雖未盡數奏效,確已推遲了解決東北問題的時程。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4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裕仁天皇和內閣大臣聽完《開羅宣言》後什麼反應?這嘴臉令人作嘔
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惡劣環境下,西南聯大何以培養出眾多優秀人才?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