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3D列印技術PK傳統技術,王冠寶座花落誰家?

當3D列印技術PK傳統技術,王冠寶座花落誰家?

近年來,3D列印行業關注度突飛猛漲,不同於那段低迷的歲月,僅僅是技術的革新,列印材料的突破發展,讓原有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漸漸變成了現實。

新接觸3D列印行業的人群一直有一個疑問盤旋在腦海中,這個行業是幹什麼的?它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這個橫空出世的行業,怎麼突然有一天要代替我們的傳統技術了呢?

3D列印技術歷史

19世紀末,美國研究出了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術,隨後產生了列印技術的3D列印核心製造思想。20世紀80年代以前,三維印表機數量很少,大多集中在「科學怪人」和電子產品愛好者手中。主要用來列印像珠寶、玩具、工具、廚房用品之類的東西,甚至有汽車專家列印出了汽車零部件,然後根據塑料模型去訂製真正市面上買到的零部件。1979年,美國科學家RF Housholder獲得類似「快速成型」技術的專利,但沒有被商業化。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列印出三維效果的印表機,並已將其成功推向市場,3D列印技術發展成熟並被廣泛應用。(摘用)

行業發展的情況

3D列印技術目前覆蓋多個行業領域,有效的解決了醫療、建築、航天航空、創意設計、藝術、時尚、文物修復、甚至二次元cosplay等行業現有的市場需求,節省了傳統製造行業的人工成本,加快了產品製造速度,使立體物品的成本整體降低,且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

有的人說,3D列印能做到「我思即我列印」,那3D列印存在的意義在哪裡?衍生出來的產物是什麼樣?3D列印技術的優勢又在哪裡呢?它能否取代傳統技術嗎?

傳統技術的匠人精神在於「耐力長跑」,而3D列印技術既可以保障匠心又可以保障速度;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藝術行業的巔峰之作,其畫所描繪的是當時社會的各種生活狀態、風光景緻等,光是畫中的人物就有2000多個,男女老少,大小商店,古建築,家居用品、河、橋…..如果用3D列印技術將其畫中繪製的社會縮影立體的展現在我們面前,那將是一副美妙絕倫的3D列印工藝品。

嘔心瀝血,歷經十年繪製的精品(清明上河圖),卻趕不上快速消費時代的腳步,先人們的匠人技術、匠心獨運,萬里挑一,但假想你要製作一個工藝品,你給一位師傅最長的時間是多久呢?是一年還是三年?都不是,是一個月,甚至是半個月。傳統技術的耗時過長,而3D列印可以減少時間成本,保障產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傳統技術的價值在於原創性和唯一性,而3D列印技術具有可複製性和重複性;傳統技術的缺陷在於不可複製,並且它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遠高於3D列印行業,打磨一件零件時,如果一個零件出現錯誤,這個巨大的工程就將竣工,尤其是建築業,在工人師傅打地基的時候,如果框架或者零件結構出現問題,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付諸東流,重新再來。也正因如此,在開闢新生產方式的道路上,3D列印行業越戰越勇,不僅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一些高層建築構件或者直接列印裝配節點,還可以直接拼接裝配混凝土建成低層的建築物。

傳統技術的設計師思路固守,製造形狀受限,很多時候,不能很快地實現我們腦中的創意想法,甚至不能實現;而3D列印技術可以充分發揮設計師的想像力,創造新奇、高端、有質感的產品,3D印表機可以突破這些局限,開闢巨大的設計空間,甚至可以製作目前可能只存在於自然界的形狀。

傳統行業與3D列印的融合互動

6月初,上海3D列印嘉年華為我們淋漓盡致的展現了3D列印與其他行業跨界互動的魅力,時尚與科技的交織彙集,科技與音樂的世紀聯奏,藝術與科技的深度對話,科技與建築的攜手飛躍……這是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牽手共舞的一支有紀念意義的華爾茲,絢麗奪目。

沒有一個行業是可以被取代,如果被取代,那一定是被當下的時代所淘汰,也許有一天,當3D列印技術在傳統技術的運用領域發光發熱的時候,曾經那些耗時十年心血去打磨一件藝術品、打磨一個零件的匠心,將換一個場景,換一個地方繼續被傳承,哪怕說傳統技術的生命力只剩下最後一點點,也不會徹底消失,因為3D列印技術的母體永遠不會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食安小組發來一份植物情報
取勢,明道,優術 小灰日知錄第八記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