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常懷感恩之心

南懷瑾老師常懷感恩之心

袁太老師不僅是一代佛門宗師,在文學和戲劇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他雖常年參與軍政,然而並未因此而消磨掉自己不凡的才情,他曾以《水滸傳》中「魯智深醉打山門」的故事為原型,寫了個川劇劇本《醉後之光》,豪氣干雲,文采斐然。

父親說,當時灌縣有位叫作師竹君的老先生,是當地有名的耆宿,一九一五年,他曾和申介屏、官玉章、賈克卿以及森太老師等人共同參與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回到灌縣後,師竹君當了縣城裡袍哥的能把子,並在南街開設了灌縣最早的公堂(川劇堂子)「石公堂」。這家公堂辦得風生水起,遠近聞名,甚至成都府中也有不少人知道它的名頭。師竹君常常在鑼鼓喧天中登台獻唱,好不悠遊自在,也常去靈岩山與袁太老師及父親相會。

一九四二年秋天的某日,袁太老師在靈岩寺中擺下素筵,邀請師竹君一道,在秋水長天間把酒臨風,慷慨悲歌,擊節演唱《醉後之光》:「開大步,邁出了天王寶殿,三門外,鋪遍了錦繡江山。碧澄澄,江天高,晴空如練,風洒洒,過橋西,夾道梗楠。近溪頭,水清淺,游魚出現,池塘內,浮睡鴨,交頸而眠。望廣陌田疇片片,聳高林,紅葉翩翩,木落驚秋鷹眼亂,猿猴戲樹打鞦韆。行上了山埡越岩畔,衰草如菌,石若磐,就磐石放下了身心一片……」師竹君雖已年過古稀,唱腔依舊瀟洒清逸,繞樑不絕,激揚頓挫,字正腔圓。父親後來回憶,當時他和楊光岱、釋通寬等在座之人,無不聽得「如醉如痴,如萬壑鳴風,如銀河瀉影,如游鈞天,如一切,總如而總不如」。說到這裡,父親還當即扣案唱道:「佛座拈花余貝葉,梅前含笑看人頭(哇)。琴劍埋光易,英雄寂寞難,西風黃葉交亂,等閑吹過了十二欄杆……」

「琴劍埋光易,英雄寂寞難」不僅是父親對袁太老師所作的川劇《醉後之光》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也是對袁太老師以及他自己一生的慨嘆。一九四七年,父親與袁太老師在成都告別。一九四九年春,父親迫於時局,辭別家鄉,隻身赴台,從此與袁太老師天各一方。但是,老師的教導之恩,讓父親一直銘記於心。無論身在台灣,還是旅居美國,父親無一時不惦念他的老師。可惜留於彼時時局特殊,音信了無,父親雖通過各種渠道,極力打聽袁太老師下落,然終皆無果,無奈之下,父親唯有將滿腔思念化作縷縷詩情,聊表自己對老師的一番心意。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自身陰陽交
南懷瑾老師又給他推拿、放血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