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東瀛育兒記】福來~!福來~!

【東瀛育兒記】福來~!福來~!

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的五月既遠離了春寒,又尚未進入陰雨連綿的梅雨,是春天裡難得的好時光。




這個時期也是日本各地中小學召開運動會的好時節。



圖1 運動會開幕式全景




日語中有 「運動的秋季」 這一說法,是說秋季天高氣爽,正是運動和鍛煉身體的好時節。也因此,以往中小學生運動會大多安排在秋天。然而近年來地球氣候變暖,九月天卻仍是驕陽似火,難擋氣候炎熱。不僅如此,九月的日本還是颱風多發季節,因此很多地區的中小學都把秋季運動會改成了春季運動會。




今天便和大家一起看一下日本公立小學的運動會。




運動會是誰的運動會?




這還用問?當然是孩子們的運動會!




不,在日本,中小學的運動會可以說不光是孩子們的運動會,而是一場全家人來觀摩的家庭節日。爺爺奶奶可能從遙遠的沖繩或北海道特意乘飛機來參加,如果姥爺姥姥就住在旁邊的縣(相當於中國的省),那運動會當天就不是一家三五口人,而可能是祖孫三代一家七八口人。什麼?!親姨就住在附近!還有兩個孩子?那這一家可能就是十多口人了。大家聚在一起,熱鬧非凡!尤其是某家的長孫進入小學的第一次運動會,或者是小學六年級最後的運動會,那麼,這種全家出動來加油助威的可能性就太大了。



圖2 家長坐席,通常是爸爸們一大早來佔座




運動會通常定在五月下旬的一個周六舉辦,這樣便於上班族的爸爸們也能夠親臨現場,看看自己寶貝兒女的颯爽英姿。當然,爸爸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就要拿著席子到校門口排隊。做甚?佔場地!為了在8點鐘開門便進去佔一個好位置,不少爸爸從凌晨校門未開就去排隊了。




學校通常會事先把每個班級座位和大型表演活動時的朝向等都用圖清楚地畫好,複印成材料每人一張發給家長看,具體說就是給爸爸看的。因為爸爸要根據這張圖去判斷最好的坐席位置在哪裡。是的,運動會爸爸們也很辛苦!




但媽媽們也不輕鬆!媽媽們要在前一天買好大量食材,因為運動會當天要做好全家一起吃的大型便當。除了量大以外,孩子們還會很期待這一天的便當內容,所以絞盡腦汁做一頓讓全家人滿意、孩子高興、而且色香味俱全的便當,便是運動會給各家媽媽的一場無言的壓力。尤其在午餐時人們多少還會不自覺地偷望一下別人家的便當,由此媽媽們的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日本的媽媽們沒有一絲怨言,天經地義地做著便當,太陽一般地溫暖著家人。



圖3 運動會便當




終於,趕上九點鐘運動會開始的時間了,那邊已經在點聖火了,媽媽終於趕上了。不,是我終於趕上了。拿著四個人的便當、茶水、零食、水果,我終於出現在了兒子小學運動會的會場上,開始找兒子的爸爸,兩個小時前他去佔領場地來著。




操場四周各個家庭用五顏六色的墊子佔領了各自的場地,甚至有的打起了帳篷,猶如郊遊場地,又如海濱浴場。還好,遠處操場上孩子們整齊的隊伍和悅耳的童聲告訴你,這不是海濱浴場,而是一場小學生的運動會。




日本的小學生運動會比什麼?




記得小時候,身材矮小的我運動會時總是配角,似乎運動會就是體育擅長生們的舞台。哪一個班級有幾位擅長體育的學生,那將會給班級帶來莫大的榮譽,給同班學生們帶來無限的喜悅和快樂。當通過他們的努力班級拿到了運動會第一名的結果時,他們就是班裡的英雄。




可是有一次不知為什麼我也莫名其妙地被選入了200m短跑競技,那幾乎成了我一生難忘的 「悲劇」。因為恰在我被後面的同學追上的那一瞬,用餘光看到了特意為我送麵包、站在跑道外笑嘻嘻地看著我的爸爸。什麼?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可是我感到卻是沮喪第一崩潰第二。不說了,俱往矣。




回來看看日本的小學生運動會他們比什麼?



允許我用一句時髦的話說:我的天哪!




他們比的不是個人的體育能力,也不是班級的總體成績,而比的是紅隊和白隊的集體總成績。所謂紅隊和白隊,是將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個班級各分成兩部分,白隊成員戴白帽子,紅隊成員戴紅帽子。如此,每個隊都是由一年級到六年級不同年齡組成,紅隊白隊各自大約300人。



圖4 點燃運動會的「聖火」




比如低年級的50m跑,按一組5人全體參加的形式進行。這一項的第一名並非哪一個人的第一名,而是各個小組中第一名得五分,依次排下,第五名得一分,最後計算紅隊得分多還是白隊得分多;除了高年級接力賽項目以外,幾乎所有項目都是全員參加,如此得出每個年級每一項目的紅白隊得分,最後在結束前統計總分,判定紅隊勝利還是白隊勝利。


圖5 賽跑




我的朋友們,你已經看出端倪了么?是的,日本的小學運動會是一種消除了個人力量的凸顯,同心同力只為了集體勝利的運動會。它比的是什麼?它比的是集體力量。因此要看每個人是否在集體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然後要看每個人為集體儘力後,哪一個集體得勝。




這裡的關鍵,是每個人都參加幾乎全部的學年項目,在項目中你可以得一分,也可以得五分,但個人跑得再快,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五分而主導全紅隊或者全白隊勝利;在集體中,個人已經 「消失」 了。在參加每個項目時,所有的人都想著自己是在為紅隊或者白隊爭分,這時候個人只是近300名成員中的一員而已。



圖6 衝線瞬間




競技項目很多,比如50米跑、100m跑、200m跑、200m接力賽、跨欄匍匐前進等障礙賽、拔河等等。除此之外,家長參加的 PTA 扔踺子比賽(家長們在規定時間內往籃里扔踺子,紅隊和白隊多者為勝),爺爺奶奶等地區老人和弟弟妹妹等參加的 「金銀球」 比賽(紅隊和白隊家長分別在操場中間準備的金球和銀球下站好,比賽時紅白隊分別用踺子打金銀球,球先裂開一方為勝利)等等所有項目,都是由紅隊和白隊來進行采分。




還有一個最能夠顯示集體合作力量的比賽,就是最後所有學生上場,按照紅白隊站成兩條長隊,哨聲一響,大家開始齊心協力運送一個差不多直徑一米的大球,最後先將大球運到終點的隊為勝利。




如此可見一斑,日本小學生的運動會比的就是團隊協調能力。



圖7 運球比賽




這裡的小學生運動會情商很高?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除了幾個代表性的體育競技項目以外,大多數都是集體表演和遊戲。有的表演團體操,有的表演沖繩民族舞蹈,有的是用現代爵士樂跳舞,還有六年級必演節目北海道的 「拉網小調」。



圖8 團體操



圖9 拉網小調



圖10 沖繩民間舞蹈



圖11 徒手操




音樂響起,平時拖拖拉拉的小男孩兒跳起爵士舞突然顯得高冷而酷,平時忸忸怩怩的小女孩兒跳起沖繩歌謠便突然顯得大方而嫵媚,最有趣的是三月份還是幼兒園大班的一年級小朋友們的舞蹈,看起來像一隻只小雛鴨,搖搖擺擺不解風情卻極其賣力,充滿了天真可愛。看到每個孩子充分細緻地表現自己一個多月來拚命練習的成果,感受著每個兒童成長的姿態,想像著他們從懵懵懂懂地練習直到如此貼切完美,該是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老師的辛苦,看著看著便覺得每個孩子是那麼地可親可愛,濕了眼睛卻並不都是為了自己家的孩子。



圖12 紅白啦啦隊




日本的運動會還有一項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比賽,就是 「應援團對抗賽」,意義上就是我們的啦啦隊對抗戰。日本所謂的 「應援團」 文化,是1890年前後舊制高中開始後出現在各個高中,每當有比賽時都會有 「應援團」 以自己特殊的具有傳統風範的助威法向對方示威,為己方加油。到目前為止日本各高中各大學的「應援團」活動部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成員們大多以粗曠、豪邁甚至有些野蠻氣息的男生為主。他們平時自主練習,一到各種比賽或校園節等儀式時,團員們就會穿著略帶古風的 「應援團」 服裝,到場助威。著名的早稻田、慶應義塾大學等東京六大學棒球比賽「應援團」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應援團」。




源於此種文化,小學生運動會的 「應援團對抗賽」,也特別重視儀式感。「應援團」 同樣以紅白分開,團長是由六年級男生擔任,團員們是從三年級以上各個班級選出來的聲音嘹亮,性格開朗的男女學生。




我家明明三年級,今年第一次有資格參加 「應援團」。因每個班級只選兩名,很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希望參加。人數太多就採取選拔方式,選拔者是全班同學。應徵者在教室後面背對其他同學發聲,擔任選拔的同學也背對應徵者只聽聲音。最後在眾多應徵者中評出兩位聲音洪亮適合 「應援團」 團員的孩子。




如此得到認可的明明當然為此非常高興。但也有一天因調皮而差點失掉資格,回家後哭得昏天暗地。好在班主任老師最後通過考核原諒了他的調皮,使他終於得到了當天參加「應援團」的資格。




運動會當天,明明和其他紅隊隊友在團長的帶領下,使盡了渾身力量,唱了無數遍事先練習好的應援歌―― 「福來~!福來~!???????

注1

)」,一邊唱一邊擺動作,時而雙手舉向天空,時而身體向後彎腰,再時而雙手在胸前劃兩三個圈兒後單腿向前邁出,一隻手揮向前方,像是要指引人們跟著自己走。看著他和「應援團」小夥伴們紅著臉一身豪氣、偶爾因為自己的紅隊得了勝利而雀躍歡呼的樣子,我和坐在席上的孩子爸爸也被鼓舞得一陣陣興奮。



圖13 紅隊啦啦隊表演


    


最讓我感動的是 「應援團」 對抗戰中有一段是 「互相聲援」。歌詞是這樣的(紅隊團長有節奏的高唱) :




「為白隊祈禱——!願你們加油,我們紅隊向你們送去聲援!福來~!福來~!白隊加油!白隊加油!」




(紅隊團員也在其後跟著齊唱:)「福來~福來~白~隊!福來~福來~白~隊!哇~噢~!」




而接到上面聲援的白隊隊長和團員們則為了表示感謝,一起鼓掌。其後,再由白隊反過來向紅隊聲援。聲援內容同樣,做法一樣。




朋友們,對於這樣為對方助威的做法,不知道是不是我的 「感動沸點」 過低,很想知道大家作何感想。




運動會上 「騎馬打仗」?




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的小學運動會上會有 「騎馬打仗」 這一項。現代的孩子們平時文縐縐幾乎很少有動手打仗的行為,但運動會上的這一項卻讓你無法逃避。參加者是六年級的男女生,這也是運動會的最大看點。



圖14 騎馬打仗的主將




每組參加者由兩個學生在肩膀上扛著一個學生,三人一組,全體參加。比賽伊始,雙方在戰鼓聲中彷彿林立於古代《楊家將》或者《岳飛傳》中描述的古戰場一樣,帶著各自用毛筆在白紙上寫有 「峰林火山」 等字樣的大旗,那勢頭真是如臨大敵。




笛聲一響雙方開始了一陣 「搏鬥」。所謂的 「搏鬥」 就是去摘掉對方 「馬」 上人的帽子,這時動作一定要靈敏迅速,一瞬間被摘下了帽子就宣告失敗。如此混戰以後,最終由雙方主將進行單獨決戰。不僅男生戰,女生也一樣決戰,好不英勇,平時文靜的小姑娘來到 「戰場」 便似乎成了《楊家將》中的楊門女將或者花木蘭,哈哈,那種立於馬上的巾幗威風,實在讓爸爸媽媽們無法不動容。



圖15 騎馬大戰開始



圖16 「誰說女子不如男」——「女騎兵」成功奪下對方帽子




記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這種騎馬打仗在我們家鄉大連的孩童中也多有玩耍。哥哥大我七歲,我總是被他帶著在一群男生騎馬打仗中度過幼小年華,如今家兄已不在人世,看著這裡騎馬打仗的孩子們,暗暗地不由一個人回憶無窮。




運動會中的日本特色




事實上在整個運動會中,除了比賽的主旨很具日本特色以外,還有很多細節都讓我們耳目一新。




比如主席台旁邊會有一個搭著棚子的專用坐席,是為了提供給當地居委會和兒童會等平時協助學校運營管理的老年人士的座位,比賽中有一項 「金銀球活動」 就是請這些地方人士和學齡前的弟弟妹妹們以及家長一起參加的遊戲活動。



圖17 家長和學齡前兒童參加的「金銀球」比賽




比如會場的布置簡樸而明了,天空中飄揚的彩旗和運動會的裝飾都是每個孩子在美術課上的作品,運動會標題是孩子們用稚嫩卻認真的筆跡寫出的。正如今天很多日本年輕人的性格,自然樸素而少裝點。再比如午餐時,大家會帶著便當到體育館內一起吃,餐後每個孩子會拿著糖果與平時要好的朋友進行糖果交換,這是孩子們運動會時的一項愉快的特殊享受。




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大家的公共意識。每個人包括孩子們,決不會在場地上留有一點垃圾,每家都會將自家垃圾放在塑料袋裡帶回家去。場地上雖然人山人海,也從沒見過因為前面的人擋了自己的視線而發生衝突,大家總會小心翼翼地注意是否給別人添了麻煩。不僅如此,運動會結束後,家長們還會參與到大會的收拾活動中,與學校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把操場收拾得乾乾淨淨。



圖18 運動會結束後家長們幫助收拾帳篷




運動會在一片歡呼聲中結束了,明明所在的紅隊只以四分之差險勝。看著他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歡喜雀躍、漲紅了的小臉上洋溢著一片興奮幸福和喜悅,我暗自想像,這次運動會一定給他帶來了不少快樂和成長。



圖19 紅隊取得了優勝。紅隊啦啦隊的小朋友們喜笑顏開




運動會結束後,我的耳邊還時常迴響起明明參加「應援團」時喊的號子: 「福來~!福來~!」 作為一個外國人參加這裡的運動會,不言而喻,我對這種日本特色的細緻溫暖和文明意識感到了一種由衷的欽佩。




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夠在生活中 「福來!福來!」,也希望運動會給小朋友們帶來的就是 「福來!福來!」




注1 「福來~!福來~!」這句助威詞的詞源據說出自英語的「hurray」( 「萬歲」之意)。日本用於運動會,相當於「加油」。本文中筆者按照日文發音把它音譯成「福來!」。




供稿:王景賢
編輯 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一起創造感動」 —— 第五屆 「雅馬哈」 杯日語演講比賽落幕
【獨家】馬雲在早稻田講了啥?這些都是你在別處看不到的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