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語言的孤獨,是聽的問題還說說的緣故?

語言的孤獨,是聽的問題還說說的緣故?

書架下的閑話

語言的孤獨,是聽的問題還說說的緣故?

——讀蔣勛《孤獨六講》之五

第二章 語言孤獨

(蔣勛)當語言不具有溝通性時,語言才開始有溝通的可能。

(布衣語)這是詩人的語言,但真得不具有邏輯性。蔣教授為了證明還舉了兩個例子。其一:一個法國老太太和一個中國寧波老太太交談甚歡。但卻是一個說法語、另一個講寧波話,誰也不知道對方說什麼,但交談卻已完成。其二:夫妻二人,一個是日本人,一個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會說日本話,日本人不會說中國話。二人平日的交談用一點點日語,一點點中文加一點點英語完成了所需要的所有的溝通。這兩個例子如果是真的,那兩個老人大約只是為著寂寞而尋找訴說的機會,並不是為了交流。而那對夫妻,如果這樣交流就足夠的話,很難說不是因為金錢加綠卡了。

(蔣勛)準確的語言本身是一種弔詭,我們用各種方法使語言愈來愈準確,語言就喪失了應有的彈性。

(布衣語)用什麼樣的方式使語言變得準確,如果是使用語言的界定,那麼依舊是語言。只是將描述變得更細化,這樣,問題或名詞對閱讀者來說產生歧義的可能性就越小,每一句表述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小。信息量與富意性越小,是否就是喪失了語言彈性。

人類的語言是用來溝通彼此的,但人們常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有些思想你永遠無法讓聽者明了;所謂雞同鴨講。這是為什麼?我們使用著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字!有時讀書也會有同樣的反應:書上每一個字都認得,書上每一句話的意思也似乎都明白,但所有這些文字、語句組合在一起的文章,卻讓人不知所云。

當我們產生一種感想,卻無法有效的表達。我組織了我能組織的所有文字和語言之後常常發現,文字所體現出來的境界與曾在我頭腦中出現的不一樣,有時甚至是南轅北轍。

人類創造了語言,但卻無法表達複雜的內心世界。這是否就是語言的悲哀,抑或就是語言孤獨呢?

(蔣勛)[天馬行空的世界]我們常常用狗吠、狼嚎、獅吼、鳥鳴來形容動物的聲音,說這就是它們的語言,只是我們無法辨識,語言也許不是人類的專利,動物也會用不同的聲音去表達部分的行為。但相較之下,人類的語言複雜了許多。因為人類的語言極度要求準確,名詞、動詞、形容詞,每一個字詞的發音都要精準,所以我們會說咬文嚼字。

(布衣語)動物的語言只是日常生活的生存表述,而人的語言是思想、是對自然、對自我的認知。這些是動物沒有的,因此就不能用動物所能產生的音效表達,也就是說要使用有效的表達方式。思想激發人類產生語言,語言反過來又使思想變得更豐富、更多地脫離人的動物性而融入自然、宇宙的運行當中。

搞不懂蔣教授在此把他的小說《舌頭考》拿出來大講特講是想要說明什麼,是說明人類語言讓口舌進化,功能豐富,還是說語言和舌頭根本不需要如此發達,因為

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或者是說,人們說出來的並不是想要說的,而且聽不懂的語言反而更好。只是這個邏輯何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夜譚 的精彩文章:

許地山《落花生》
個人隱私與個人的孤獨感

TAG:布衣夜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