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專訪威馬沈暉 直面3成用戶退訂傳言
【文/觀察者網 王宇波】得益於擁有豐富造車經驗的團隊,威馬汽車一直都是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的模範生。然而,近日網路上流傳的「三成用戶退訂」、「穀神電池危機」等詰問卻將其推上了風口浪尖。在發布公開信回應質疑之後,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又接受了觀察者網的獨家專訪,對新車交付時間、訂單數量、電池生產廠家等細節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沈暉坦言,「威馬還是創業企業,電動汽車也是個新的技術,我們願意把產品做好了交給用戶,同時我們也肯定有地方可以做的更好。輿論環境幫大家挑毛病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虛心接受所有友善的建議。」
威馬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暉
威馬今年要交付一萬台,明年要交付十萬台
觀察者網:上周威馬召開了內部的動員大會,沈總能不能談一下全員大會上有哪些信息可以透露給大家,尤其是有沒有要跟訂車用戶說的?
沈暉:首先是關於交付量,目前計劃今年交付1萬輛以上,這個是我們今年的目標。明年我們有三款車型,希望交付量在10萬輛以上。今年的主要任務是達成高質量的1萬輛交付,所以這個階段不是追求交付量,而是要保證用戶體驗的品質。現在威馬全公司上下就專註在高質量的交付上,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小目標。
觀察者網:那麼目前工廠已經進入到硬模具進場的階段了?
沈暉:對,工廠已經全面進入到這個階段了,工廠的六大工藝已經全部投入小批量生產了,都是硬模。我們的六大工藝包括衝壓、焊裝、塗裝、總裝、電池包組裝還有塑料件,已經有500多個工程師和操作工在工廠里進行大批量生產的準備工作了。
EX5生產線
30%用戶退訂說法與實際情況不符
觀察者網:前陣子有關威馬使用穀神電池的情絡上出現了一些比較負面的報道,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包括說很多用戶退訂了EX5。
沈暉:威馬一直強調用戶的有更多的自主選擇,製造體系也是根據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 顧客對工廠——觀察者網注)的要求來打造的。用戶在下訂單的時候,就能有很多選擇,包括說電池有不同的續航里程和不同的電池供應商,已經上公告的穀神只是其中一家。威馬採用C2M的模式就意味著很多關鍵性零部件都會有多個選擇,由於公告周期不同的問題,因此採用有些電池供應商的車型可能會先出現在工信部公告上。後續還會有其他好的電池供應商在公告上出現。
無論是商用客戶,還是普通消費者,都將能夠選擇具體的電池供應商,而且無論是採用哪家的電池,安全問題都是能夠獲得保障的。電池的性能由電芯、電池包及集成系統的綜合管理能力決定,而非單一零部件。威馬實現了高系統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的系列化PACK方案,保證威馬EX5綜合工況續航妥妥超過460KM。
至於後來有人說有30%的威馬用戶選擇了退訂,這個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當然我認為現在這個階段,發生退訂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威馬絕大部分預定用戶都是線上用戶,他們通過很多不同的途徑了解了威馬,在沒有體驗到實車的情況下,就愛上我們,我們肯定對他們百分之一百負責。同時有些用戶由於一些原因退訂,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我們現在收到的訂單數量,已經付定金的是11269名用戶(截止到採訪當天6月7日中午)。
沈暉手機中的實時訂單數量
恭喜蔚來首次交車
觀察者網:5月31日的汽車創新峰會,您當時也出席了,當天也正好是蔚來首批10輛車交付的日子,然後您在峰會上表示,「新勢力造車最大的挑戰是真正意義上的交付,不是一會兒交付給內部員工,一會兒交付給熟人,而是交付給普通用戶。」很多人解讀認為您這個話是在針對友商品牌,是這樣子的嗎?
沈暉:首先這裡有一個巧合,我當天參加峰會的時候,並不知道蔚來當天正好是第一批交車,如果我知道了,那麼肯定會第一時間恭喜蔚來,恭喜李斌。
那天在現場,吳迎秋老師問我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特斯拉去年開始量產Model 3時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包括說首批交付內部員工等這樣的做法。所以我就把這個想法重複了一遍,其實跟蔚來當天交車的事情沒有任何關聯。本身我們和蔚來還有李斌的關係也比較好,蔚來也是新造車企業裡面做的比較快的,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發展地更好。
在這個行業里,我們互相之間並不是競爭對手,還是一起把這塊「蛋糕做大」的概念,包括特斯拉落地中國,讓中國用戶更多的關注新能源汽車。而對我們整個新造車企業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傳統車企。
蔚來ES8首次交付
特斯拉在中國擴張對整個市場是好事,歡迎它在中國建廠
觀察者網:昨天(6月5日),特斯拉舉行了最新一次的股東大會,馬斯克在大會上也公布了很多內容,那麼對特斯拉所公布的這些戰略,包括在中國建廠和他的新產品,您有什麼樣的見解?
沈暉:馬斯克能夠繼續擔任特斯拉的董事長,這是一個比較符合美國公司的一貫做法的,可以保證董事會和公司管理層相對一致。
而特斯拉對於我們(中國車企)的影響,我認為主要是怎麼去做電動智能汽車的方式,一種方法是像特斯拉一樣,先做高端產品來打造品牌吸引眼球,然後才開始做能真正量產的產品。還有一種就是像威馬一樣,直接做一款面向大眾的量產化產品,以一個電動汽車普及者的角色來做這個事情。當然威馬能夠一上來就以普及者的方式來做電動汽車,也是中國市場的特點給予我們的土壤。
特斯拉來中國,我覺得是好事,他幫助把整個行業做的更大,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電動汽車。
特斯拉汽車生產線
創業不易,期待輿論能對新造車企業的支持和幫助
觀察者網:現在整個的輿論對新造車實力的關注度還是很高的,稍微有一些小動作,就會被放大,您的壓力是不是很大?
沈暉:首先我要呼籲一下,新造車企業的誕生也是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為了應對整個市場的變化來做車,威馬還是創業企業,還是一個新的品牌,電動汽車也是個新的技術,我們願意把產品做好了交給用戶,同時我們也肯定有地方可以做的更好。輿論環境幫大家挑毛病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虛心接受所有友善的建議。
另外本身新造車團隊之間也都認識,基本也都有過合作,之間的關係應該更是戰友,包括特斯拉來中國建廠,一起做大電動汽車市場。市場做大了,才能更好的發展這個行業,所以我希望輿論環境對我們能夠更多的扶持。
威馬內部的動員大會上有一句口號:「為了這一切,不顧一切。」意思就是,為了能把質量穩定,安全可靠,體驗出色的產品,按時間交付給我們的用戶,我們拼了!這是我們今年的小目標,也是明年的大目標。最終希望威馬能在五年的時間內成長為世界冠軍級別的企業,在這期間也期待輿論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


※數據揭示,科學界的「標題黨」也越來越盛行了
※資管新規下,中國小銀行金飯碗破裂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