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兵100多天奪得比武冠軍,榮立二等功,如何做到的?

當兵100多天奪得比武冠軍,榮立二等功,如何做到的?

圖為安奕光參加比武表彰大會

「如何能夠在部隊建功立業?」

安奕光入伍前,曾在網上「百度」了這樣一個問題。網路平台上的那些跟帖和支招,至今還收藏在他的手機中。

所有人都沒想到,當兵100多天,安奕光就給這個問題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3月底,第80集團軍某防空旅首次按新大綱要求組織崗位練兵比武,指揮偵察連列兵安奕光經過10大項17個內容的激烈角逐,在全旅56名訓練尖子中脫穎而出,奪得全能比武冠軍,榮立二等功。

「這是從哪冒出來的冠軍?」成績一經公布,從旅領導到營連戰士,心中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軍事比武冠軍是推進訓練深化的「參照物」和「符號樣本」。從那時起,這支部隊里的官兵甚至更多人,都在對這名年輕的列兵冠軍和他背後的訓練場之變,進行著目光各異的「觀瞄」。

「列兵冠軍」的頭銜彰顯了什麼

——對第八十集團軍某防空旅列兵安奕光的訓練「觀瞄」

1

這個兵特別愛問「為什麼」

把安奕光選到自己班裡沒幾天,偵察班班長蘇杭就想吃「後悔葯」。

「班長,揮臂時如何扣腕才能防止彈道過高?原理是什麼?」最尋常不過的手榴彈投擲訓練,安奕光一發問就是一連串。蘇杭邊做動作邊講解,前前後後演示了5次才讓安奕光徹底「住嘴」。

當了8年兵,蘇杭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以前要有這樣的兵,少不了被老班長『剋』一頓。這些年帶了這麼多兵,也沒人問過我為什麼,老實照做往前扔就是了……」

第一次防護訓練結束後,負責課目教學的士官王澤華就氣呼呼地找到了蘇杭:「你們班那個安奕光咋回事?簡直是『十萬個為什麼』!訓練的時候一個勁地問,教學進度都受影響了。」

這個「愛問為什麼」的兵,不僅有時讓蘇杭「後悔」,有時更讓他惱火——

「地圖使用」訓練,蘇杭教給大家一個「判斷兩點通視」的計算公式。當時很多新戰士儘管對其原理並未完全理解,但都覺得班長教的錯不了。

偏偏這時,安奕光又開口了:「班長,這個公式是怎麼得出來的?」蘇杭一臉尷尬。說實話,這是當年老班長教給他的,怎麼來的他也沒細研究過。

「你記住就行了!」蘇杭有點下不來台,大聲呵斥說。

安奕光並沒有死心。他琢磨半晌,根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把公式推算了幾遍,發現班長授課時誤把公式的一項寫反了,忍不住又提問把班長的失誤點了出來。

訓練教室內的氣氛,一下尷尬到了「冰點」……

這件事成了旅里的趣聞。不少班長見到蘇杭就「開涮」:幸虧當時我沒選這個兵,要不然多鬧心!

「我算怕了他。」蘇杭回憶說,為了應付安奕光,自己每次都提前把訓練課目預習、研究一遍,避免再「露怯」。「沒想到這一來二去,我的訓練成績進步也越來越快。這小子成了倒逼我成長的鞭子,也算他的可愛之處吧。」

安奕光成了全旅比武全能冠軍,蘇杭一點也不驚訝。

「訓練的每一個細節他都不允許自己有問號。」有一次,安奕光研究一個訓練課目到深夜。把全部問題弄懂後,安奕光興奮地把正在酣睡的蘇杭叫醒,講起自己的學習成果。

「當時真想踹他一腳啊。」回想起這事,蘇杭忍不住笑了:「其實想想過去的訓練,自己腦子裡不是沒問號,但沒有徹底搞明白的勁頭。這種刨根問底的鑽研精神,我得向他學習。」

2

他每一次訓練都不「抄近道」,不投機取巧

比武結束後,指揮偵察連連長張帥常常被其他連長「調侃」:「老張,你給你們連那小伙兒搞啥特訓了?讓我們取取經唄。」

「哪有啥特訓啊。」張帥心裡想。要說哪裡「特」,在他的印象里,安奕光訓練中倒是有點特別的「傻勁」——

安奕光的體能基礎比較差,5公里越野訓練時卻從不像有的新戰士那樣把背囊里的物資偷偷取出一部分減重。防護訓練中,有的新戰士把防毒面具放得淺、固定帶系得松,以便快速脫戴。但安奕光每次都按要求放置,從來不取巧。

張帥有點打心底喜歡這個兵,「他每一次訓練都不『抄近道』。」

「工事構築和偽裝」課目訓練強度大、標準高,考驗體力,更考驗意志。很多戰士寧願跑兩個5公里,也不願練一次構工,非練不可有人也是專挑土質鬆軟的場地,但安奕光每次都在土質硬的地方作業。常常是別人都已完工休息了,安奕光還在滿頭大汗地與硬土塊較勁。

然而,上級組織考核時,平時訓練中每次最慢的安奕光,卻成了全連第一個達到成績良好的新兵。

備戰比武期間,有的戰士在研究比賽規則,琢磨哪些課目分值大就強化哪些課目。看著安奕光還是每個課目內容都使「傻勁」,張帥忍不住「指導」了他幾句:「這個課目不佔多少分,你多研究研究別的,成績提高得更快。」沒想到安奕光認真地說:「連長,我沒想著為成績而練,就是想著學一門課目得練紮實了。」

「其實他讓我也很受觸動。」張帥感慨地說,「打仗時哪個課目練不好都可能丟命,練好了都可能救命,哪有什麼分值高低之別?」

全旅比武中,安奕光雖然在單個課目成績上並不都是最突出的,但當成績綜合後,安奕光憑藉所有課目的穩定發揮,牢牢佔據了榜首位置。

「訓練不投機取巧,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把每一個動作都練到位,就是極致。很多人感嘆安奕光奪冠是個偶然,在我看來,一點也不意外。」張帥如是說。

3

當兵就得研究打仗,與兵齡長短、軍銜高低無關

「起初他跟我套近乎,還以為他當我這個排長是個官,後來才知道這小子盯著的是那把指揮尺。」

排長王志強和安奕光住在同一間排房,他參加集團軍參謀業務集訓帶回的指揮作業工具,早就被安奕光盯上了。

一個列兵學指揮尺?這些訓練內容並不是戰士需要掌握的,明顯「跨界」了。王志強沒當回事,「你研究這些幹嘛,又用不上,休息時間干點別的不好嗎?」「排長,我覺得來當兵,學和打仗有關的東西,都有用。」

王志強一時語塞,卻對這個新兵刮目相看。

「短短6分鐘,以軍就把敘軍19個地空導彈營全部摧毀……」一天中午,安奕光隨手翻閱王志強的《空襲與反空襲戰例選編》時,被貝卡谷地空戰所吸引。

看到「雷達受到干擾,以戰機外表塗有灰藍保護色,目視搜索難以遠距離發現,使敘軍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境地……」安奕光心裡咯噔一下:自己就是使用目視觀測器材搜捕目標的空情偵察員,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安奕光的疑問,王志強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他還沒對這個戰例進行研究,按照計劃,這是下周軍官訓練「空襲與反空襲經典戰例解析」的內容。

「新大綱士兵訓練課目中增加了很多以往軍官才要求掌握的內容,這不僅是對能力要求的提升,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培養。」對於安奕光奪冠,王志強想得更多:列兵、冠軍、二等功臣都不是安奕光身上最準確的標籤,如果非要定義一下這個小夥子,他覺得,一個新時代的新型戰士可能更加貼切。

隨著對新大綱訓練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第80集團軍某防空旅邁開訓練轉型的新步伐。圖為該旅組織夜間實彈射擊。

「鯰魚效應」的風波撼動了什麼

——探析第八十集團軍某防空旅一場比武帶來的訓練之變

1

眺望未來戰場,馬拉松冠軍不一定是合格戰士

新大綱比武,難住了老連長、考倒了老士官,卻讓一個入伍不到半年的列兵摘去桂冠。

一時間,這名全旅最年輕的冠軍幾乎沒人認可——

比武剛結束的一天晚上,指揮偵察連指導員張曉查寢,無意間聽到兩名戰士小聲議論:比武內容太新了,讓一個新兵撿了個便宜。那些「寫寫算算」的課目,對戰士來講不是核心競爭力。

沒幾天,兄弟連隊的戰友過來打聽:安奕光是不是第二次入伍?聽說他之前當過偵察兵。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安奕光奪冠呢?

那天,營里各課目的訓練尖子心中不服,想試一試這名列兵冠軍的實力,在訓練間隙發起了挑戰。

手榴彈投擲,士官郭佳偉撤步引彈、奮力一揮,動作堪比教科書,成績領先安奕光10米。

接下來的幾項比拼,各位高手輪番上陣,安奕光僅勝了1場,全場觀眾嘩然。

察覺到大家的困惑,營長馬新春調整了挑戰形式:多個課目綜合比。

這一調整,比賽結果也隨之發生了反轉:安奕光的綜合成績把挑戰者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幾天後,營里組織對這場比武結果的大討論,近80%的訓練尖子表示,失敗的根本原因是還固守老思維……

落後的思維是什麼?一次「不公正的講評」似乎回答了這個問題——

比武前的一次摸底考核,安奕光在理論課目中得了最高分,成績公布,全場無動於衷;而和安奕光一個排的張凱,在5公里越野中拔得頭籌時,全排官兵高聲歡呼……晚上點名,擔任排值班員的苟松民重點表揚了張凱卻忽略了安奕光。

「年年比武,大都是以考體能為主。像苟松民一樣,很多戰士『以體能論英雄』的思維根深蒂固。」旅參謀長賈士龍介紹說:這次,他們結合防空作戰需要和新大綱標準要求,組織這場比武競賽,為的就是利用比武這根「指揮棒」樹立按綱施訓與按戰施訓相一致的練兵導向,推動官兵訓練思維與素質結構的轉型升級。

眺望未來戰場,馬拉松冠軍不一定是合格戰士。隨著「鯰魚效應」不斷升級,不僅是安奕光所在的營,一場訓練思維轉型的「頭腦風暴」在全旅掀起。

談起這場「列兵冠軍」衝擊波,該旅領導感慨萬千:全新的比武場不看兵齡、不分軍銜、不認資歷,戰場更是如此。幾個課目的變化就能讓故步自封的官兵難以適應,那日新月異的現代戰爭更足以使一支守舊的軍隊失敗。從這個意義上說,比武雖然結束了,但新大綱豎起的「橫杆」,還等著我們不斷去跨越。

2

不更新觀念,過去游得快的「魚」也會被「拍在沙灘上」

比武在繼續,「鯰魚效應」激起的風波還在擴散。

比武賽程過半,去年的旅里全能比武季軍、中士龍勝朝汗還沒出幾滴,卻已經感到腦力不支、心中沒底……

「空中目標識別」課目,要求目視判斷20個空中目標,並在5秒內報出每個目標的技術參數。龍勝朝還沒想起上一個目標的參數,下一個目標就出現了。最後,他勉強完成了5道題。

「圖上量算」課目,參賽人員必須具備對坐標、方位角等參數的快速量算能力。龍勝朝絞盡腦汁,還是沒把試卷做完。

雖然在武裝5公里越野、引體向上等傳統體能課目中,龍勝朝名列前茅,但這次比武體能課目只佔總分數的十分之一。最終,龍勝朝綜合成績僅僅排在中游水平。

17項比武內容,其中大部分是新大綱中的新內容,更加註重對士兵體能、智能、技能的全面考核鍛煉。

觀眾席中,上屆全能比武冠軍劉新強無疑是最扎眼的一個——在官兵們看來,劉新強應該是比武場上的焦點,而不是觀眾席上的「看客」。

劉新強為啥望而卻步?

一次「圖上量算」課目訓練,劉新強的成績很不理想,而領先自己的,有很多是自己帶過的兵,這讓劉新強五味雜陳。

「曾經是冠軍,否定自己就很難,更不願面對『新老倒掛』的尷尬和轉型失敗的風險。」劉新強坦言,新大綱新增的訓練課目中,自己的訓練成績一直落後,雖沒參加比武,其實早已經輸了。

劉新強並非個例。在這場考核內容、評比方式全面與新大綱接軌的比武中,那些在往屆比武中摘金奪銀的「種子選手」沒有幾人獲得好名次,反而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新秀」主宰了賽場。

3

新大綱改變的不僅是課目,更是衡量戰士的「尺子」

新大綱頒發後,高炮三連連長朱洪偉有些迷惘。

過去,如何提升訓練成績?朱連長可是出了名的有招法——

剛當連長時,連隊訓練基礎較差。練越野,他天天帶著連隊變速跑、負重跑;練戰術,他一遍遍拉流程、摳細節……那年,他帶領連隊參加跨區演習,一分未扣。連隊年底被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摘掉了多年後進的帽子。

然而這次比武,他犯了難——新大綱共同課目由9個變成15個,時間怎麼安排,教學任務如何分工?

制定「地圖使用」課目教學計劃時,朱洪偉發現,全連竟然找不出能勝任的教練員。最終,還是營里統一協調,由其他連隊的訓練骨幹集中授課,才解決了難題。

第一次組織「空中目標識別」考核,連里竟然有四分之一的人不合格。朱連長讓不合格人員把所有參數抄10遍,通過強制抄寫加深記憶。

然而幾天後,連隊再次組織考核,不合格人員的數量幾乎沒變。朱連長清醒意識到,提升訓練成績已經不再是多跑幾圈、多練幾遍的問題。戰鬥力生成模式也不再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單純轉換,組訓的思維模式必須進行全方位創新。

如何創新?其實,朱連長心中並沒有譜。「這些都是幹部的事,我們戰士湊什麼熱鬧?」一次交流中,幾名老班長向朱連長發起了牢騷——

新大綱里戰士共同訓練課目增加到15個,涵蓋體能、技能、智能,有些課目和軍官訓練內容高度重疊,不少戰士、甚至組訓者對於這種「升級」都心存疑惑。

那麼,新大綱增加的課目對戰士有沒有用?

一次陸空對抗,該旅電子防空力量初露鋒芒。由高炮班長轉崗為雷達干擾站站長的上士郭雨良,冷靜判斷「敵」技術參數、確定干擾方式、對「敵」實施干擾,獨立完成所有指揮環節。「從原先在高炮連編成內聽令而行,到如今立足干擾站獨立指揮,是一次能力素質的轉型升級。」郭雨良對新大綱有自己的理解:立足新裝備、新戰位,完成任務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新的能力框架作支撐。

對抗結束後,不少戰士都有共同的感受:新大綱中那些被我們認為「跨界」的課目,在實戰中都是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

「隨著戰爭形態的演變,對士兵訓練的定位已不僅僅是體能素質好、戰鬥意志強了。」旅長武子朝認為:新大綱呼喚的是智、技、體全面兼備的新型作戰人才,組訓者只有重新定位戰士打仗職能,才能塑造好戰士全新的素質結構,為有效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打牢基礎。

本文刊於6月11日《解放軍報》

「軍營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這是我聽過最樸實的追「星」故事……
軍人當爸爸後,變得「矯情」了?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