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視線與語言:兒童心理發展竟然會被它們影響?

視線與語言:兒童心理發展竟然會被它們影響?

兒童心理理論

兒童心理理論是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一種對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的理解能力。他們開始理解自己所思考的、知道的、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許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並開始了解到人們的許多行為是由他們自己的知識和信念引起或推動的。兒童的這種能力被心理學家稱為「心理理論」。

最近,一項有關兒童心理的縱向實驗研究甚至將其拓展到了更早的階段。實驗選取了三個時期:嬰兒期(10.5月)、幼兒期(2.5歲)和童年早期(4.5歲),根據以前的相關文獻,在不同階段對被試進行了有關兒童心理理論的不同方面的研究。

被試

嬰兒期32名、幼兒期27名(原5名兒童退出)、童年早期19名(原8名兒童退出)。

實驗過程

10.5月:研究表明,嬰兒對視知覺的理解是獲悉他人心理信息的一個關鍵。在這一階段,該實驗對兒童的注視追隨(gaze following)進行了干預。

實驗人員在嬰兒的左右兩側呈現兩個相同的末端固定可以移動的物體。實驗開始前,實驗者通過眼神交流確保嬰兒的視線處於中間位置,實驗開始後,實驗者默默地將視線轉移到任一物體上。這一階段的得分基於嬰兒注視物體的時長與正確轉移視線的次數之比

實驗同時還通過使用兩個相同的玩具豬(遠程激活機械)進行了對非社會性視線(nonsocial looking)的測量,玩具豬可以做出兩種行為:一種是搖動鼻子和尾巴同時發出聲音,另一種是晃動四肢。實驗者不進行干預,得分基於注視時長與正確注視次數之比。

2.5歲:幼兒語言也不斷地表現出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幼兒通過不斷地積累其心理表達的辭彙來促進其對他人心理狀態的理解。

實驗通過使用麥克阿瑟-貝茨溝通發展量表測量幼兒的語言能力,其選取的內容包括3類(認知類、動機類、情緒類)15個常見的心理辭彙,測試包括心理表達辭彙(Mental-state terms)和非心理辭彙(Nonmental terms)兩類

4.5歲:這一階段,實驗對被試的語言能力(Verbal ability)和兒童心理(ToM)進行了測量。語言能力採用皮博迪圖片辭彙測驗;兒童心理採用Wellman和Liu的ToM量表(explicit ToM scale)和一項附加的錯誤信念量表(false-belief)來測量。

實驗結果

嬰兒的注視追隨與幼兒心理表達辭彙的使用成顯著相關(控制了兒童的一般辭彙量之後依然顯著),與幼兒認知類心理表達辭彙呈顯著先關(控制了兒童非心理表達辭彙之後依然顯著)。

幼兒心理表達辭彙的使用與早期的兒童心理測量得分呈顯著相關。在控制了語言能力的測量數據之後,其與錯誤信念量表的得分的相關更加顯著。

由此可見,越多使用心理表達辭彙的幼兒在完成錯誤信念測量任務上成功的幾率越大。幼兒的語言表達對嬰兒的社會認知與兒童早期的對他人心理狀態的獲取和理解起著橋樑作用。

雖然兒童心理理論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但這一實驗的有趣之處在於,其將視野觸及到了兒童更為早期的心理研究,並初步得出了三階段的關聯,這對我們進行心理實驗和從事教育活動也有一定的啟發。

首先,在實驗研究方面,在幼兒心理辭彙表達的分類上,認知類的心理辭彙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多加註重培養兒童的心理語言表達,幫助兒童探索人們心理活動內容。將提高兒童的心理理論能力與兒童的語言訓練及思維練習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Brooks, R., & Meltzoff, A. N. (2015). Connecting the dots from infancy to childhood: a longitudinal study connecting gaze following, language, and explicit theory of mind.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30(130), 67-78.

編輯|蘇玉潔

圖片|來源網路

? END ?

做好孩子的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巧智慧心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讓改錯更有成效

TAG:巧智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