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美關係70年變遷:從對抗到對話

朝美關係70年變遷:從對抗到對話

朝美首腦會談在即,這將是70年來兩國領導人的首次歷史性會晤,備受全球關注。自1948年朝鮮建國以來的70年里,朝美關係經歷了從對抗走向對話的曲折過程,美朝雙方為「核」恩怨20多年,緊張與緩和交替,如今,兩國元首終於決定面對面地談一談。

當地時間2014年7月27日,韓美聯合司令部官員在板門店合影,紀念朝鮮戰爭停戰61周年

【對抗】

  3年戰爭,數十年敵對狀態

  二戰結束後三年,即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朝鮮半島成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和美國進入全面敵對狀態。

  1953年7月27日,交戰雙方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然而,這一紙停戰協定並非和平條約,這意味著相關國家雖然休戰,但仍處於戰爭狀態。

  自1953停戰以來,韓美雙方一直處於對抗狀態。近年來,因核導問題,雙方對峙層次不斷升級。兩國至今暫未實現關係正常化。

  不過,朝鮮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就一直為將停戰機制轉換為和平機制而努力。如今朝美首腦會晤在即,特朗普此前在會見到訪的朝鮮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金英哲後曾透露,可能在峰會上宣布朝鮮半島結束戰爭狀態。

當地時間11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一致通過決議,譴責朝鮮9月9日進行核試驗,要求朝鮮放棄核武器和導彈計劃,並決定對朝鮮實施新制裁措施。圖為安理會成員舉手表決。

【施壓】

  美揮動大棒,經濟制裁+軍事威懾

  70年間,歷屆美國政府的對朝政策,一脈相承奉行的都是「施壓」加「接觸」的政策。「施壓」包括了美國對朝鮮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

  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杜魯門政府就對朝鮮實施全面制裁。該制裁包括凍結朝鮮在美國資產,不允許美國企業和個人向朝鮮投資,不允許向朝鮮輸出武器、高科技產品及包括糧食在內的戰略性物資等一系列金融貿易禁令。這一制裁直至2008年6月才被終止。

  這期間,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和布希又分別在1987年和2001年對朝鮮實施制裁。

  2006年起,因朝鮮核試驗和試射導彈活動,美國多次推進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涉朝制裁決議,並推動盟友對朝實施嚴厲制裁。通過經濟制裁表明譴責的態度,已成美國和國際社會對付朝鮮的「標準作業程序」。

  近年來,美國多次以參與或支持朝鮮核導開發項目為由制裁朝鮮境內外個人和企業。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奉行所謂「極限施壓」政策,進一步對朝鮮施加經濟和外交壓力。

  在經濟制裁之外,軍事威懾未斷。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韓幾乎每年都舉行「關鍵決斷」「乙支自由衛士」「協作精神」等聯合軍事演習,近些年演習規模日趨增大、針對性日益增強,欲以壓促談。

  作為應對和準備,朝鮮往往會動員軍民進入戰備狀態,調動軍隊布防和徵召後備役增強常備軍。

當地時間2018年5月24日,朝鮮完成東北部咸鏡北道吉州郡的豐溪里核試驗場拆除工作。

  【博弈】

  為「核」恩怨20餘年

  朝核問題是半島問題的重點,而朝美是解決朝核問題的關鍵。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朝美圍繞核問題針鋒相對、博弈較量,但對抗不僅未能解決問題,還使半島和地區局勢一再陷入緊張狀態。

  1991年,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正在研發核武器,於是提出檢查朝鮮核設施。1993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執行特別檢查的決議惹怒朝鮮,朝鮮隨後宣布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第一次朝核危機使美朝關係緊張加劇。

  不過,在柯林頓政府的轉圜下,朝鮮很快回歸了《核不擴散條約》。2001年,小布希上台後對朝鮮政策變強硬,停止向朝鮮提供重油,朝鮮於2003年再度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第二次朝核危機令美朝關係再度緊張。

  實際上,美國歷屆政府對朝鮮的政策目標始終沒變,那就是朝鮮半島無核化。在2006年10月9日至2017年9月3日的11年間,朝鮮先後實施了六次核試驗。其間,朝方還先後多次利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發射活動,引發美方強烈不滿,也宣告奧巴馬的對朝「戰略忍耐」政策面臨徹底失敗。

  今年以來,朝美關係出現轉圜契機。朝鮮領導人多次確認半島無核化目標,美方也對朝方的安全關切作出正面回應。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明確表示,只要消除對朝軍事威脅,保障朝鮮體制安全,朝鮮沒有理由擁核。為了兌現棄核承諾,今年5月,朝鮮炸毀了豐溪里核試驗場的坑道。

  金正恩近期還表示,朝鮮對半島無核化的意志是「不變、一貫和堅定的」,希望分期解決朝美關係和半島無核化問題。從柯林頓到小布希政府,從奧巴馬再到特朗普,美國和朝鮮為「核」恩怨20多年,終於決定面對面談一談。

圖為媒體中心。

【接觸】

  曲折反覆的「對話之路」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直到1992年1月22日,朝美之間才有第一次最高級別會談。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容淳和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阿諾德o坎特當時在紐約舉行了為期1天的會談。

  1993年6月,美國同朝鮮在紐約舉行第二次高級會談,雙方發表了朝美關係史上第一個聯合聲明。雙方在聯合聲明中保證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保證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和平與安全,互相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支持朝鮮半島和平統一。此後,朝美又不定期舉行過雙邊高級會談。

  美朝兩國關係走向緩和在柯林頓時期。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訪問朝鮮,為朝鮮凍結核計劃的《框架協議》談判做好準備。兩國關係在2000年達到頂峰。那年10月,柯林頓接見了訪美的朝鮮最高領袖金正日的特使趙明錄次帥,兩國發表公報稱對彼此沒有「敵意」。

  進入新世紀後,美朝的「對話之路」依舊曲折反覆,雖有柯林頓、卡特這兩位美國前總統的訪朝,但是美朝關係的敵對基調並未有大改觀,一邊是核驗與導彈,一邊則是軍演加制裁。

  直到今年以來,半島局勢和美朝關係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大轉圜,雖經歷一波三折,但是,美朝首腦還是決定2018年6月 12日在新加坡舉行一次面對面的會晤。

  半島無核化、和平協定、美朝關係正常化……對於這場會晤,全世界高度關注。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光大銀行成立汽車金融事業中心
和睦家外科機器人手術直播:「直播+醫療」走進大眾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