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兵聖」吳起的人生啟示:缺什麼都不能缺失仁德

「兵聖」吳起的人生啟示:缺什麼都不能缺失仁德

作者:韓素娟

吳起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衛國,年輕時一心想求官,耗盡千金家財,卻一事無成,被人恥笑,一怒而殺了恥笑他的三十多人,他逃離衛國,臨別時,「跪辭」母親,他發誓:不做卿相,不回衛國。

他來到當時的魯國,拜曾申(曾子的兒子)為師,其間,母亡未歸,被逐出師門,從此他「棄儒從兵」。齊魯開戰,魯王欲用他,但他妻子是齊國人,他為此殺妻挂帥。他領兵大敗齊軍。可是魯國人對他見利忘義、舍親求功名的做法非常反感。他在魯國名聲極差,已無法再待下去。

於是,他來到了魏國,魏文侯始而不信,後信他,任他為帥。他在魏國二十三年,組建訓練了「魏武卒(特種兵)」,曾以5萬兵大敗秦50萬人,名聲大振。但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位,由於小人饞陷,他最終傷心流淚憤然離開了魏國。

吳起來到楚國,楚王聽說了他的才能,直接提拔他為相,他終於如願以償。當時,商鞅在秦國變法,他在楚國變法,改革政治和軍隊,強軍強國,歷經十餘年,楚國逐漸走向強大。可由於他的改革觸及了貴族的利益,得罪了許多人,所以,楚王死時,他被萬箭射死在楚王的屍體旁。

一代「兵聖」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

細想吳起的人生和職業生涯,他一生在魯、魏、楚朝中任職,不能說沒有才,但他的每一段職業生涯,為什麼都以悲劇結束呢?究其原因,我覺得他慘就慘在缺失「良德」上。

就他的職業才能來說,無疑他是頂級優秀的人才,他在用兵方面、作戰方面可謂奇才:他在魏國,秦軍不敢東向,他在楚國,秦國和趙國的軍隊不敢南下;他訓練特種兵的方式至今還被我們所用;他在戰場上創下的「以少勝多」的戰例無人企及;他的《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齊名;他在楚國的軍政改革無疑也是成功的……

這樣的才,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仕途陞官所用,甚至不考慮最其碼的做人的道德底線,那麼他終究也是為人所不恥的。

他母親去逝,他沒有回去奔喪,雖然原因可能萬千,但在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魯國,顯然是不被人接受的。殺妻一事,更暴露了他為達目的的殘忍本性,這是極其令人憤怒的,別說瞧不起了。雖然他在軍中,也和兵卒同吃同住,不搞先例,還為腿上長膿瘡的兵士親自吸出膿瘡,但這也是為了他的人心管理和戰鬥需要。他野心勃勃,原本沒錯,可為了相位,為了一己的私慾私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擇手段,不顧人道,殺親不孝什麼事都能做出來,這種人別說魯國人不重用他,就是在魏國,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種危險之人,誰敢大用呢,最多是量其才而用罷了,然而用過之後,則更多的是慎之又慎的敬而遠之,這也是他在魯國和魏國職業生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在我們現在的職場里,也不乏這樣為達目的什麼事都能做出來的小人,身邊人一旦了解了這種人的品性,我想既使是再有才的人也是會被慎用或不用的。而一些有本事的人不堪重用,他們苦惱也就苦惱在這裡。因此,一個人,成功成熟最重要的條件,首先是仁德和厚德的品德,然後才是其職業才能和職業智慧。

善良很重要,善良加智慧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聰慧,這是人們成就人生和事業的基礎。包括吳起在楚國,楚王對他如伯樂和千里馬,他在楚王的護佑下,大膽改革,成效突出,但楚王一死,他失去了靠山,被觸及利益的貴族們早就咬牙切齒的恨之入骨了。

吳起,就其才華、才能來說,他無可挑剔,甚至萬里挑一;就他事業來說,他也曾經是成功的,而且是大大的成功;可就其品性為人來說,他卻是失敗的。他缺的是仁孝和良德!

因此,一個人缺什麼都不能缺仁德!

所以,聰明人當從吳起身上有所悟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在春秋時期,柳下惠為何有「坐懷不亂」的象徵意義?
戚國,戚姓始祖,曾攪亂衛國政局,中原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樞紐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