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拒簽《聯合公報》誰的損失大?G7峰會「歐洲」群懟特朗普戲碼其實很尋常

美拒簽《聯合公報》誰的損失大?G7峰會「歐洲」群懟特朗普戲碼其實很尋常

這次在加拿大舉行的G7峰會,東道國加拿大與美國政府、歐盟國家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分歧再次暴露。會議可說沒有取得實質成果,這引發很多評論。在國內,有一些評論趕緊說G7內部「分裂」了,而且「嚴重」的不得了。甚至有的評論走的更遠,說,歐美分道揚鑣,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正在使美歐合作代表的世界秩序「崩潰」等。

這些評論,是否言過其實了,是否誇大其詞了?

美拒簽《聯合公報》,誰更沮喪?

這次的G7峰會,因為美歐加之間的貿易政策分歧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鮮明個性,像是一場夏日裡上演的戲劇,頗為精彩。

特朗普不愧是自帶喜感的政客,給全球媒體帶來重大利好。如果不是他,G7峰會會很枯燥,不會這麼引人注目。世界應該感謝特朗普再次造出這麼多有趣的新聞!

最大的新聞應該是:6月9日(加拿大魁北克當地時間),特朗普人已經不在加拿大,而在經歐洲去新加坡的空中。當他聽到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對自己的不利言論,壓抑不住,立刻決定美國代表不在G7《聯合公報》(communique)上簽字。這一拒簽將以其獨特性載入G7歷史。

G7有的領導人,例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或者法國總統馬克龍這些少壯派領導人,可能與特朗普的玩笑開大了。這兩年,說實在的,他們先入為主,「消費」這位個性鮮明的美國總統漸成外交習慣。

歷史表明,G7從一開始就是包括加拿大、西歐國家等在內的西方國家約束或者制約美國的多邊論壇。美國從一開始就不在乎其盟國的這一小算盤,而是大大方方地參加進來。大多數時候,美國是G7的主導者,G7反而是美國約束或者治理其他夥伴的得力工具。例如1985年G7通過的《廣場協定》,迫使日元升值,刺破一度對美國經濟挑戰巨大的日本經濟泡沫。

歐盟國家或者加拿大,一直認為自己是全球的規範性力量(normative power),在國際規範的形成和執行中發揮主導作用。這自然包括對單邊的或者孤立的(國際關係上的「抑鬱症」)美國的「社會化」。

美國這個特朗普政府,公開主張「美國第一」,無法無天,甚至不惜向G7國家開徵關稅。特朗普成為西方內部的挑戰,他們自然就想利用G7「修理」或者「羞辱」特朗普。特朗普來到G7,似乎是來接受規範的。特朗普不高興、不願意來,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弄巧成拙。特朗普撤出《聯合公報》,損失的是向來超級看重G7《聯合公報》的東道國加拿大。

這份《聯合公報》來之極其不易,但特朗普還是同意了這份《聯合公報》。這說明G7內部的分歧是可以協調的,特朗普政府不是不可以協調或者談判的;這更說明G7在爭論中仍然有許多一致性:維持一個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經濟。

在這份美國撤出的《聯合公報》中,最值得中國注意的,或者這份《聯合公報》挑戰中國的地方在於:在修改現存的世界貿易規則,以及締造新的全球貿易規則方面,美歐加等存在著大體一致的立場和利益,其世界觀分歧並沒有人們想像的和誇大的那麼大。

我們注意到6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發表的《青島宣言》強調堅持WTO等代表的多邊主義。這當然在全球政治上是十分正確的。 但是,上合組織沒有強調要對現有規則進行改革,給人的印象是上合組織在維持現狀,即不修改現有的WTO規則。

一句話,G7要求修改現有的全球貿易治理的規則,而SCO則要維持現狀。

歐美關係,更加「後大西洋」化

最後,我進一步談一個看法:特朗普的出現或者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對歐美關係或者加美關係的性質、結構和未來當然是有影響的,而且可能是很大的影響,但是,在特朗普政府下,歐美關係或者加美關係是否到了大轉變的地步?

我注意到,有的歐洲人對此做出了比較嚴重的判斷。德國前外交部長費雪(Joschka Fischer) 今年5月22日在接受德國《明鏡》採訪時說,特朗普政府的一些重大政策改變,如退出伊核協議等已經惡化了跨大西洋關係,這是美國總統在「自毀長城」,「傷害美國的世界秩序」(The U.S. President Is Destroying the American World Order)。

可以理解地,經歷歐美關係這些消極發展的歐洲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一般表現為痛心疾首狀。這類似於中國成語說的「親者痛」。

儘管他們普遍不喜歡特朗普政府,但是,他們仍然需要美國的全球領導。在歐洲,表現為美國繼續承擔更多的北約框架下的共同防務費,提供歐洲需要的來自「霸權」的安群或者秩序。可惜,特朗普政府不再簡單提供「公共產品」,而是要求歐洲人承擔更多的責任。

在智庫政策研究上,最近幾年,歐洲人為必然到來的「後跨大西洋」這個時代做精心研究。

其實,歐共體在1993年升級為歐盟,以及後來的歐元和歐洲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等的推出,歐盟作為一方參加諸如G7和G20等,早已表明歐美關係進入了「後大西洋」時代。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對歐盟或者歐洲國家利益不利的政策只是使「後大西洋」更加明顯和必要。

總結一下:G7內部歐美以及加拿大之間的分歧和衝突並沒有超出正常範圍,也就是說,歐美這個集團本來就是在重大政策問題上一直吵吵鬧鬧的,他們場場如此。在會場外面,還有非政府組織的抗議。在媒體上,更充斥著各種不同聲音。在美國國會,有聲援加拿大總理和批評美國總統的聲音。總體看,討論是G7達成一致或者達成求同存異的路徑,即使G7無果而終,這個多邊過程本身也是有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B站美國上市融資4.8億美元 如何淘金「泛娛樂」
達能發布2018首張成績單 中國市場紅利凸顯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