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給時不時想作幾句古體詩的人們

給時不時想作幾句古體詩的人們

說明一切的漢字。


一、「有人在其中」

寫字做文章的人,把古體詩當作是敬畏的區域,一般不敢輕易嘗試。有的忍耐不住也會試一試,作一兩首,但心裡也清楚,離那個味兒肯定是差得遠。

那個味是什麼味兒?

那就是古體詩的味。今人寫不好古體詩,多半是找不到那個味兒。

既然講詩,當然要拿詩句作例子。

從王維開始吧。他是這些寫詩學畫的人最願意學習的。

王維的兩句詩: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很有禪味,禪宗講「無我、無住、無著」,王維的詩就是有這個味。

這兩句詩好在哪裡?

先看看這詩的意境:山裡有一所屋,人在屋中坐。晚上下了雨,窗外樹上的果給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的蟲,都在雨下叫。人呢?人在屋裡的燈下,聽到外面山果落,草蟲鳴,還夾著雨聲。

這裡面每一個字都有一股生動的自然氣息。坐在屋裡的這個人,此時感受到生命,感受到凄涼。

給時不時想作幾句古體詩的人們

這裡最需要注意的,是句中並沒有寫到人,但我們卻能感覺到有個人在詩中、在畫境中。有人就把意境給寫活了,寫生動了。如果沒有人只有景,那生動的意境是要差一大截的。這就和拍照畫畫一樣,作品中,人永遠是最好的調劑元素。


二、「空的意境」

王維的詩透著一個意境,就是空。他只講到這裡,後面便讓你自己去領略。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詩,都是把下面填滿了,都是跟著這情景再發揮了一段,比如人生觀或雜感之類的,不理解空的智慧,顯得著急又匆匆。詩做滿了,詩格也低了,詩味就淡了。

王維的詩對宇宙人生和自然有自己的看法,這看法,不是由寫出來的部分表達的,而是由空著的那部分表達的。

都說王維的詩有禪意,空就是他的禪意。這詩里有無我之境,這層意思在在佛家又叫做如。如就是「像這樣子」的意思。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只把這樣子這意境提示出來,而這樣子、這境背後的深意,要自己去體會。這便是所謂詩中有畫。

講這一個空字,當然要提到另一首很有空的意境的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全詩就一個場景。場景之外有無限遐想空間。這個空間通過「對愁眠」這句來連接。一個愁字,便是整詩的魂。

天色已經發亮,他尚未睡著,聽著寒山寺的打鐘聲,從夜半直聽到天亮。他不能入睡,因為他有愁。他在愁什麼?文章戛然而止。

《詩品》中有羚羊掛角一說,是形容作詩如羚羊般把角掛在樹上,而羚羊的身體是凌空的。那詩中人也恰是這樣凌空,無住、無著。

前面兩句和這首詩,詩中都有一個人,這個人卻似凌空不著地,空空然與自然聯繫著。詩中有個人,詩中有空靈,這是古體詩第一要素。


三、「生活就是詩」

談古體詩自然繞不過杜詩。杜詩為詩史,杜的一生都寫進了詩里,他是屈原之後第一個將文學人生化表達得最好的詩人。

我們看杜的詩篇,從開元到天寶,到唐代中興,杜自己生活的片段,還有他的家庭,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都在詩裡面。而他的表達方式卻不是像現代雜文這樣對政治生活的直接抨擊和批評。他沒有大道理,只說生活,平平淡淡,這是「不著一字」的另一種表達,也是杜詩了不起的地方。

儘管他不講,而我們讀他的詩,卻可以讀出很多東西,包括社會,包括倫理,還有他想講的一切。

杜的詩透著儒道理義,但文章卻沒一句關於儒的道德教義。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他急綽綽的滿篇全是忠孝道德,來表現他自己是怎樣一個有大道理的人,那麼這些詩就是另一個味道了,也算不得好詩了。

杜甫的生活就是他的詩。他一生殊多不易,年輕時在長安,看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對生活是憤怒的,《麗人行》里有他對高層荒淫生活的寫實。從甘肅,到長安,每一個階段,他的生活都是當時社會的縮影。詩人顛沛流離,詩作才多彩斑斕。偶爾生活的小情調,得來不易,所以會格外珍惜,他寫的生活,會讓千百年來讀的人替他心疼。他在衛八處士家,吃了一頓飯,這難得的、溫暖的情誼,讓讀的人都跟著高興,夜雨剪春韭,到現在看到都開心。

相比當時另一位大伽白樂天,我們看他的詩,他的生活景遇完全不一樣,所以詩篇里滿是舒服快樂的調調。白詩有他的可愛之處,但作為生活的寫照,對現實的觀照,與杜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詩窮而後工」,窮要窮得有價值。拿屈原來說,他的前方並不是沒有路,是他不願意走了,所以《離騷》是窮而後工的最高榜樣。而宋玉不一樣,所以宋玉只能學屈原的文章。

李太白沒有把自己生命放進詩里去,他講道,玩莊子那一套,恨不能連自己的人都想超脫出去。所以讀這樣的文章,包括莊子的,就不需要去研究時代背景了,他們是超脫於生活有另一種方式。

他們是另一種玩法,是在另一個山頭飄飄欲仙。


四、「先要入意」

講意界,陶淵明也得一提。

唐以後有過不少的田園詩人,但境界沒有一個能和陶相比的。我們他的詩,知道他的生活簡單,以此來推斷他的性格也是平淡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陶的性情其實極其剛烈。

所以我們看,他能以一種剛烈的性情,過這樣一種恬淡的生活,還能把這兩者很好的融合起來,這才是不簡單的。

這種反差在一位書法家身上也能找到例證。顏真卿是位恂恂君子,而他的文章書法卻剛烈有力,勁道天然,還有一位邊塞詩人高適,就是寫「天下誰人不識君」那位,性情儒雅,寫的詩卻是號角齊鳴、旗風烈烈。

我們因此說,一味順著性情不一定有好的詩,反差和矛盾有可能出更好的作品。

反差和矛盾使生活多一些際遇,也使詩人的思考多一些維度,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情和景,會有不一樣的味道。

中國文學重在情與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明白世事真意,才能懂陶詩,才能懂古體詩。

所以作詩,先要入意。

有了意,詩就差不多了。這種意和現在一些文章的核心和宗旨還不一樣。核心和宗旨可以明明白白的提出,而意有可能是不可言說的,即便作者自己,時間環境不同,他對意的理解與作詩當時也不一定相同。所以意很難捕捉,它在一瞬間,稍縱即逝。

意從心上來,所以寫詩還是看人。有了人,才能有詩。所以你的意志境界,內心修養決定了你能寫什麼樣的詩。

簡簡單單幾句話,幾個詞語組合,別人就是學不來。因為它是作者的經歷,作者的胸襟,這就是他的才氣,通過他的筆墨表達出來。

做文章者看似從筆墨入手,其實是先從生活中練歷,在文學裡接觸到一個較高的人生,在人生接觸一個較高的文學。


五、「《全唐詩》就是大會場,太雜」

中國大詩家寫詩多半從年輕時就寫起,一路寫到老。這好像也是做成大詩人的唯一路徑。

雖說大詩人似乎是一開始就格局已定,但要學講話得開口,要學唱戲得開腔,要做詩,就得開始寫。

開始是唯一正確的方法。你得自己實地去做,要真實跑到那地方去,要真立志,真實踐履,親身去到那地方。

文學是最真實的人生寫照, 學詩就成為學做人的一條徑直大道。你要做豪壯的詩,你得遠途,見大山,見名川,上邊塞,聽笳聲;你要做田園的詩,你要經歷紅塵,要放下俗念;你要作乾淨的詩,就要洗凈心靈。事物相互影響,學詩也會促使人到達另一個境界。

如何學作詩?多讀。

《杜工部集》寫一百首, 李太白詩抄一百首,陶淵明的詩、王維的詩,都抄個幾十首,一年工夫,作出詩來不會現在這樣差。

不用求全,《全唐詩》人太多,太雜,像進了大會場,都是人,挑出對味口的很難。等真正有能力挑出來,時間已過三年五載。不如做減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人幫我們挑過的,我們就按這個來就行。這些人是經過歷史的挑選的,錯不了。他們的詩一定是最高的意境,是詩的上層清流。


六、「輕度詩性」

最後以我想到的一個詞來作為結尾。這個詞叫輕度詩性,於作詩,於生活都有效。在一定條件下,它是我用來分別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不同的標準。

我把有趣的人稱作是有輕度詩性的人。詩性表示了他生活的態度和樣子,與職業、財產、年齡性別等都沒有關係。他可以是個裁縫,也可以是個殺豬的,只要有詩性,他就是有趣和與眾不同的。而如果他不具備詩性,哪怕他的職業是個詩人,他都會很無趣。

為什麼要輕度呢,大家自己去想吧。


附:差點忘了我們的主業。我們是研究漢字的,當然用漢字來解釋一切。

詩,在甲骨文中目前沒有找到原型。它最早的記錄是從金文開始。金文詩由言和寺組成,這與今天詩的造型差別不大。

給時不時想作幾句古體詩的人們

金文"詩"

言即言說,寺是聲符,也是廟宇的意思,表示祭祀主持者祝禱讚頌。所以詩的造字本義為祭祀時讚頌神靈和先王

從《書 ? 舜典》開始,詩就被定義為言志一說,所謂詩言志,歌永言。在漢語中常「詩歌」並稱,但「詩」與「歌」有明顯不同:「詩」將浪漫、神秘的心與靈外化為文字,但閱讀欣賞者限於少數知識階層;「歌」將詩句詠嘆為便於傳播的曲子,任何不識字的百姓都可以聽可以唱。

給時不時想作幾句古體詩的人們

行書「詩」

從此可以看出,詩是情緒的表達,是生活的態度。所以這與我在上述部分中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詩既然是情緒心志的表達,那麼其表達就不能太多太過太滿,需要有節制,不然,就是瘋魔了,這於自己於生活都不利。

(書法 劉探花)

關注微信公眾號「漢字探花」,了解更多傳統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文字
500天後,再說江歌案中的一個細節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