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歸僑故事 北峰山下

歸僑故事 北峰山下

福州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城市,尤其是城市北面的山很高,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峰」。

上世紀60年代,800多個拖兒帶女的人從遙遠的印度尼西亞來到北峰山下定居。如今有的人離開,有的人去世,剩下的不過30多人……

張國華/男/印尼歸僑/現年76歲/退休前任職於福州華塑二廠

01

當時,國家為了安置從印尼接回來的華僑,在福州北峰成立了「北郊華僑農場」,在國家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投入資金,解決歸僑的生活和生產問題,幫助他們安居樂業。

也許有人回國後感到很大的落差,畢竟當初在印尼生活都比國內優越許多,但選擇回國也是出於強烈的愛國情懷,遇到的困難都能理解和克服,何況他們都看到了祖國對他們的關照多於其他人,真實地感受到一種溫暖。

其實,我的感受比別人更強烈,因為從小到大我都希望有一個真正的家,一個在自己祖國的家。

我19歲回到中國。在此之前,我在印尼的家確實是一個「動蕩」的家。在我記憶中,我們的家一直在「搬移」,幾乎隔幾年就搬一次家。小時候對這種經常的「搬家」並沒有什麼感覺,等到大了些,每次搬家心裡都不好受,不過家裡的事,都是大人決定,即使有什麼感覺,也只能埋在心裡。

回國後的張國華

不同於別的印尼華僑家庭,我們家沒有經商開店,而是一直都在「打工」。家也是跟著父親打工的地方走,因此住的房子什麼樣子的都有,但大部分都是簡陋的草木房。那時我最羨慕的是有一個好的房屋,一個溫馨的環境,一個不需要四處奔波的工作。

02

我於1941年出生在印尼蘇門答臘的寧岳縣,也許那個時代的人註定要受苦受難,且不說父親當年因為貧困南下到印尼,僅在我出生後不久,印尼就遇到了日本侵略,父母帶著我一路逃難,童年的記憶都是跟著他們一路奔走,似乎從來沒有目的地。

二戰結束,雖然過著和平的生活,但為了生計,我們還是不停地更換地方。由於我們經常搬家,因此家裡幾乎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每個人僅有幾件衣服。

父親是建築工人,其實就是木工,母親平時到別人家裡煮飯,我是家裡的老大,下面還有3個弟弟妹妹。平日里,家裡就剩我們4個孩子,雖然我是老大,但不會帶弟弟妹妹,只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因此我們這些孩子都是「放養」大的。

父母出門打工時,家裡頓時顯得空蕩蕩的,我心裡總有一股難受的感覺。但慢慢長大後,也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直到9歲的時候,家裡才同意我去上學,我成為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幸好我學習好,成績都名列前茅,總算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父母。

張國華(左)與父親、弟弟的合影。

讀初中時,弟妹也要上學,家裡能提供的學費不多,我只好輟學,16歲時就到一家自行車店打工。

03

1960年,獨立後的印尼政府頒布了非常嚴厲的排外法案,禁止外族人在縣以下地區經商。這個法案表面上是為了保護當地人的利益,其實嚴重破壞了本已脆弱的經濟,當然首當其衝的是經商的華僑,然而沒有經商的我們家也受到了衝擊,因為在排華的浪潮中,沒有人再敢僱傭父親和母親。

我們的生活總是在苦難中度過,也不知道這次父親面對排華,為什麼要選擇回國。也許是新中國的成立,祖國在他們這輩人的心裡開始閃亮高聳,看到許多人早在排華之前就爭相回到了中國,因此他們把回國當作第一個選項。

父親和母親掏盡了所有的積蓄,買了回國的船票,儘管只是最便宜的4等艙,但對於我們家來講,已是一次「豪華」的旅行。

比起父親,我在印尼的打工經歷就簡單得多,從頭到尾就只有3年,而且自始至終只在一家自行車店打工。自行車店的老闆是福建莆田人,他叫黃金榜。當他知道我要回國時,就送我一輛嶄新的荷蘭牌自行車,這在我們家回國的行李中算是最值錢的東西。

張國華的印尼寧岳中華學校的小學畢業證

當滿載800多人的東漢輪船進入到中國的南海時,中國的領航員登上了輪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中國人」,他身穿制服,顯得格外威武,但他的表情卻非常的和藹,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

最激動的時候是輪船靠上廣州的碼頭,碼頭上掛滿了歡迎我們的紅旗,廣播喇叭播放著《歌唱祖國》的音樂,此時無論誰的心裡都會感到振奮。

04

從印尼寧岳縣這個「小」地方,來到中國,就覺得中國太大了。其實我們不過是從廣東來到鄰省的福建,雖然我們的祖籍是廣東,但大家都是聽從國家安排,反正到哪裡都一樣是在中國,所以我們被安排落戶到福州北郊的北峰山下,這一住,就是57年。

不知別人感覺怎樣,至少我覺得能安穩地住在一個地方,其實就是人生美好的事情,可能我太想要一個真正的家,一個能舒心過日子的地方。

沒想到,現在的中國發展如此迅速,福州城市也在日益擴大,也就是在今年,我所在的地方因為建設需要,房屋和土地被徵收了,暫時搬到了女兒家居住,等新的安置房蓋好後,我就能居住到更好的房屋,這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後的一個家。

2002年,我和妻子一起到印尼探親旅遊,因為時間匆忙,只好到妻子的老家走走看看。我的妻子也是印尼歸僑,但她不在寧岳縣,而是在蘇門答臘的另一個地方。

張國華(中)與妻兒的合影

其實我們在當年是同一條船回國的,而且都是在巨港上船的,一起來到福州北峰山下這個地方。

沒想到,當年的回國,促成了我們這段北峰山下的婚姻,也許這正是一種「上天」的安排。

05

以前在農場放牛的時候,在坡上放眼看福州城,覺得城市離我們很遠。現在高樓大廈一直蓋到了我們的腳下,而且第一條地鐵的終點站也設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

有時我在想,福州都發展了那麼快,整個中國一定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給人們帶來了幸福,也給我們這些歸僑帶來了自豪,畢竟我們當年就是沖著祖國而回來的。

……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越是年歲大,就越珍惜眼前的生活。

口述|張國華撰文| 林小宇 韓惠彬

新媒體編輯| 韓惠彬

本文刊登於6月8日《福建僑報》11版

★往期文章請點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僑報 的精彩文章:

歸僑故事 情有獨鍾

TAG:福建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