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是文盲農婦,卻讓官至正國級的丈夫深愛60年,和周恩來一起被稱」愛妻狂魔「

她是文盲農婦,卻讓官至正國級的丈夫深愛60年,和周恩來一起被稱」愛妻狂魔「

原標題:她是文盲農婦,卻讓官至正國級的丈夫深愛60年,和周恩來一起被稱」愛妻狂魔「


一個是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一個是社會知名的魅力男子,自古就是愛情的悲劇。


痴情與嫌棄,猶如魯迅和朱安、胡適與江冬秀、陳獨秀與高大眾。


她是沒文化的農村婦女,指腹為婚的娃娃親,


17歲嫁人後,丈夫開始在外闖蕩;她獨自支撐家庭,伺候公婆,撫養小叔子和子女。

自古痴情女子似乎命運里都是被冷落和嫌棄,


然而對洪希厚來說,她遇見了張治中,猶如燈芯之於油燈,一個願意一輩子為之燃燒,一個卻願一生相守,不離不棄。


然而在洪希厚的一生,原來賢良女子與痴情漢子,也可以幸福一生。



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的國共高官


1909年,17歲的洪希厚按照當地洪張兩姓聯姻的習俗,嫁給了同樣來自貧寒人家的張治中,並陪伴他直到1969年去世。


兩人都是安徽巢湖人。


洪希厚是一個一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張治中一生對洪希厚始終不離不棄,兩人相濡以沫60年。


「國共」兩黨高官唯有兩人一生只一位夫人:共產黨有周恩來;國民黨有張治中。


據張治中的女兒說,洪希厚沒有文化,一直到北京之後因為要參加會議,才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洪希厚所謂賢良淑德毫不為過,她17歲嫁到張家後,婚後很長一段時間,張治中都在外闖蕩,作為長媳的洪希厚,不僅要照顧體弱多病的公婆,還要照顧小叔子們。


有時候覺得這本就是女人該做的。


但是該做的做了,往往這樣的女子,多數是被嫌棄的。


比方說龔喜濤和孫立人。


等到公婆去世時,張治中仍然沒能趕回來。


由於家貧,年僅23歲的洪希厚只好帶著一個七歲的小叔子,為了生存下去,只能在娘家幫忙做一些女紅補貼家用。


因此,當時國民黨中不少要員都和張治中開玩笑,勸他另娶出身高貴的小姐。


而當時高官家庭連娶三妻四妾並不鮮見。


張治中卻說:「她是我孩子的母親,也是我的家鄉人,拋棄了她,我將來何以向子女交代,何以面見家鄉父老?」


這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女人佔據了張治中的一生,

或許按照張治中的話來說,不忍拋棄和深愛有加是兩個概念,


但是張治中一生中沒有紅顏知己,沒有情感糾葛。



痴情換的男人的獨愛


洪希厚任勞任怨,相夫教子,從無要求,唯一一次的請求還被拒絕。


張治中準備赴淞滬抗日戰場,他的四弟張文心也將前往。


張文心七歲時即由洪希厚帶大,兩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對丈夫說:「開戰時,讓文心留在你身邊,好嗎?」


對於妻子的這一請求,還是從丈夫角度出發,只是遭到的卻是拒絕。


張治中說:「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來,是不分前後的。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戰死的準備,作為一名軍人,文心也應當如此。」


那天晚上,洪希厚哭的如淚人一般,張治中本來就是已準備身赴國難,此時更是別離之情更重。

張治中將洪希厚摟在懷中,深情地對她說:「此時離開你,已經難知生死,只是怕留下你一個人撫養兒女,但你是知我心的,這一生只愛你一人,再無他念。」


之後的二十年里,張治中也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對洪希厚的諾言。



據張治中的子女回憶:「任何時候,只要不打仗,父親和母親總是在一起,有時候為了陪母親,父親會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他自己說是虧欠母親太多。」


無論是因為虧欠還是愧疚,洪希厚遇到的是一個痴情的男子,


因為那些愛的付出,在張治中的心裡願意給予愛的回報,


而這些在兩個人的生活中,成就的是一生的愛戀。


「夫人外交」的將軍賢內助


洪希厚沒有文化,而且是農村婦女,一直在家中操持家務,是個全職的家庭婦女。


在國民黨的上層的妻子,很多都是有文化的知識女性,她們相互之間進行的「夫人外交」十分盛行。

洪希厚跟著張治中,自然也很難獨身其外,跟在張治中的身後,洪希厚見過很多大世面。


她性格開朗,知退知進,一段時間之後,已經能夠融入到這些夫人圈內了。



雖然並不太喜歡這種張揚的「夫人外交」,


但是因為深愛著張治中,也知道自己丈夫政治生涯上少不了一些事情,洪希厚努力的去適應。


令張治中吃驚的是,洪希厚在很多高層同僚的夫人圈裡評價很高,和宋氏姐妹、何香凝,甚至中共高層的鄧穎超的關係都十分親近。


宋氏姐妹十分喜歡洪希厚,經常會讓身邊人送一些物品作為饋贈,洪希厚也將自己做的女紅作為回贈。


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妻子何香凝也十分喜歡洪希厚,到晚年的時候還保留著洪希厚贈送的一些女紅作品。


關於周恩來和張治中的交往,有一段故事,周恩來和鄧穎超大婚第二天,張治中宴請周恩來,自己滴酒沒沾,卻將周恩來灌得醉如爛泥,還是被張治中親自背回去,


而這個事情之所以被記載,就是鄧穎超與洪希厚兩人交往親密時,鄧穎超當做笑話說給洪希厚的。

沒有文化,用教育讓兒女成才


張治中的女兒說起洪希厚:「我們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親自己做的,他們從不讓我們做少爺小姐。」



洪希厚教育子女方面,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言傳身教,關於父親的一些事情,一些名人的品德,洪希厚說給兒女聽,就是希望兒女能向父親學習。


在身教方面,她自己先做楷模,家裡屬於自己的事情都親力親為,教育自己的孩子學會自己洗衣服,自己將房間收拾乾淨,遇到不平的事情挺身而出。


因為洪希厚的教育,6個子女在日後都成為國家棟樑。


女兒張素要在英國求學,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依然中斷血液,回國投身到教育和婦女工作中,


她曾在重慶宋美齡的新生活促進會工作過;


在解放前夕,她依然在丈夫服役的國民黨部隊以及西北其他的軍隊中宣傳國家統一的信念和宗旨,幫助他們起義。


1950年,多次轉輾,從香港回到北京,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任教至今,張素要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教育生涯,已經是桃李滿天下了。

長子張一真,任職國民黨高官,在上海送走父親去北京談判之後,自己被逼去了台灣,


一直到1990年才第一次回到大陸,之後還邀請大陸文化部門去台灣訪問,促進了大陸和台灣的交流。


次女張素央1949年毅然從美國回到大陸祖國的懷抱,先後在中國戲劇學院舞蹈團、國家體委工作,一生都獻給了共和國的體育事業。


三女張素初,也是聽從父母召喚,中斷美國的學業,回到祖國工作。



(洪希厚當年在巢湖的房契)


對於洪希厚來說,她的一生是幸福的,她遇到了一個真性情的男人。


對於家庭來說,她是合格的妻子,合格的母親,作為一個女人,她為家庭、為丈夫、為子女的付出都得到了一一的回報。

在很多人眼中,她太平凡,太普通,沒有傳奇的人生,沒有激情的澎湃。或許在她平平淡淡的一生中,她的內心已經無數次的幸福著,快活著,無須再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在,請為共和國特等英雄的回家之路伸出援手
他是原安徽副省長,也是令戴笠惶恐的上海灘殺手,國民黨追封他為一級中將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