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血管炎——從機制到臨床的最新進展

大血管炎——從機制到臨床的最新進展

大血管炎——從機制到臨床的最新進展

田新平,北京協和醫院

白介素-6(IL-6)在Th細胞分化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促進Th0細胞向Th17細胞分化,進而促進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反應。 IL-6的免疫作用:炎症位置的白細胞聚集。IL-6和可溶性IL-6受體(sIL-6R)主要通過內皮細胞化學因子活化產物和上調黏附分子表達的方式增加白細胞的聚集。IL-6支持中性粒細胞募集,同時通過增加內皮細胞分泌單核細胞特異性趨化因子,使急性炎症轉換到慢性炎症。

IL-6在類風濕關節炎中與疾病活動度相關。IL-6和sIL-6R水平與類風濕關節炎炎症分期相關;IL-6和類風濕因子水平增高相關;sIL-6R和白細胞滲入相關;IL-6和 sIL-6R水平與關節破壞嚴重程度相關另外,IL-6與RA患者的關節炎症數量及晨僵相關。

大血管炎——從機制到臨床的最新進展

大動脈炎(TAK)和巨細胞動脈炎(GCA)比較

大血管炎——從機制到臨床的最新進展

組化染色證實,GCA患者表達的IL-6主要位於動脈內膜,而以內膜與內彈力板交界處表達最為豐富。原位雜交證實,顳動脈內膜中有大量細胞表達IL-6mRNA,同時顳動脈內膜中的纖維母細胞也表達IL-6.

TAK患者和GCA患者血清IL-6水平及sIL-6R水平均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激素治療後IL-6水平明顯下降,同時血沉明顯下降。TAK患者血清IL-6與sIL-6R與疾病相關,IL-6與疾病活動度無關,而sIL-6則與疾病活動性相關;GCA患者也血清IL-6與sIL-6R與疾病相關,但IL-6與疾病活動度相關性,而sIL-6則與疾病活動性無關。GCA疾病活動度除了與IL-6相關外,還可能與其他細胞因子如IL-8、IL-10、IL-23相關。

妥珠單抗單抗(TCZ)有效降低難治性TKA患者疾病的複發風險,提高無事件生存率。

TCZ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炎症反應物水平,顯著減少GCA和鎖骨下動脈(SCA)血管壁厚度,顯著升高患者HGB水平,降低激素用量。

TCZ+26周強的松減量治療的患者52周持續緩解率優於短程及長程強的松減量的患者。TCZ治療大幅降低GCA患者累積強的松劑量,無明顯新增不良事件。

大血管炎——從機制到臨床的最新進展

烏司奴單抗(抗IL-12/23抗體)治療GCA的研究發現,治療期間未出現複發,7例動脈壁增厚的受試者中5例獲得影像學改善,且在中位隨訪1年後未出現新的動脈病變。

總之,IL-6在治療TAK、GCA發病中起重要作用,臨床研究顯示,托珠單抗治療TAK和GCA有效、安全。托珠單抗治療TAK、GCA有一定的循證醫學基礎,已被歐洲葯監局、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TAK和GCA,且已被寫入EULAR大血管炎治療指南。我們需要自己的研究證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顧事 的精彩文章:

?涉藥物流企業將迎來分類分級管理!
沙眼及其危害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