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伊朗戰機失控墜毀,飛行員全靠中國裝備保命?簡述中國彈射座椅發展歷程...

伊朗戰機失控墜毀,飛行員全靠中國裝備保命?簡述中國彈射座椅發展歷程...

原標題:伊朗戰機失控墜毀,飛行員全靠中國裝備保命?簡述中國彈射座椅發展歷程...


啊樓哈,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伊朗空軍一架殲教-7戰機在伊斯法罕省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彈安全逃生。而幫助伊朗飛行員彈射逃生的座椅,正是我國生產的HTY-2。本期就跟您聊聊...


奮力向前的

中國彈射座椅發展史


視頻時長:2分38秒



上世紀50年代,瀋陽112廠根據蘇聯提供的相關技術,為殲-6、強-5飛機研製了彈射逃生系統。而西安的172廠在60年代為轟-6「一代目」研製了向上和向下彈射離機的座椅。


至今仍在飛的6爺,只不過內涵已大有不同


不過無論是殲6、強-5還是陪伴共和國成長的六爺,無一例外的都是彈道式彈射座椅。這種逃生結構儘管在當時並不落後,但還是有非常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彈射高度非常低。這就導致了飛機如果在低空出現險情,降落傘很有可能打不開,從而釀成慘劇。



殲-6彈射座椅試驗機

早期的殲-7和米格-21F17一樣,都使用帶離式彈射座椅。帶離式彈射座椅,顧名思義,就是將飛行員、座椅、座艙或者座艙蓋整個彈出去。儘管這種座椅解決了超音速,超高空環境下的跳傘逃生難題,但因其步驟複雜,技術不成熟,讓部隊對此怨聲載道。



F-111彈射座椅演示圖


1970年,某航空兵師一架殲7戰機突然發生故障,飛行員在啟動彈射系統時忽然發現,座艙蓋不能自動脫離。飛行員使出渾身解數,才讓座艙蓋和飛行員脫離,但為時過晚,由於座椅離地面太近,導致降落傘無法完全打開,雖然命撿回來了,但只能在輪椅上過一輩子了。


殲7的「前輩」 米格21的彈射流程


為解決相關問題,我國於1974年開始生產HTY-2型彈射座椅。該型座椅徹底改變殲-7飛機繁複的帶離式拋蓋彈射系統,使飛行員不再對彈射跳傘感到恐懼。



多少少年對空軍的「第一印象」——7爺

HTY-3於1967年開始研製,最早由601所研發。1970年,隨著殲-8白問題不斷,該型座椅轉由610所研製,於1974年正式生產。HTY-3是中國第一款可在零速度,零高度下保護飛行員安全的彈射系統,採用了新型降落傘和三穩式機械制系統。



HYT-3彈射座椅


上世紀80年代,隨著跟西方軍事交流的深入,中國接觸了第三代彈射座椅的相關技術。在吸收引進後,中國於1985年啟動了HTY-5的研製。HTY-5在設計上與西方看齊,但由於技術跨度較大,所以HTY-5的研製時間非常長(1997年才正式服役)。



TY-5、6、7三型火箭彈射座椅


在HTY-5研製成功之前,中國又啟動了針對殲7、殲8、飛豹等機型的通用彈射座椅HTY-6。HTY-6相較於HTY-5在設計生產上做了一定的簡化。例如HTY-5在座椅後方有兩點連接式的穩定減速傘,但在HTY-6上取消了相關設計;HTY-5的三因素(時間、高度、速度)電子程式控制器開傘,也被簡化為兩因素(高度、速度)的機械控制器開傘。



中國TY-6M火箭彈射座椅試驗


隨著解放軍在90年代裝備蘇-27SK,俄制K36D座椅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相對於西方第三代彈射座椅,俄制K36D座椅採用了複雜的綜合防護和穩定措施,使座椅在彈射出艙時變得穩定可控。而西方認識到這一點,已經是在研製第四代彈射座椅的時候,自然跟西方第三代彈射座椅一個路數HTY-5就顯得十分落後了。



俄羅斯K-36D型彈射座椅


為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啟動了仿製K36D的相關計劃,並將仿製成功的型號命名為HTY-8。該型座椅彈射器主要裝備在殲-11家族。同時也是中國海軍艦載機的唯一指定用品。



海軍殲15戰機


雖然我國第三代彈射座椅已大量裝備部隊,但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為了縮短與國外的距離,必須選准突破口,加大投資強度,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救生系統,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美國測試彈射座椅的場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海軍艦載機女飛行員拯救機械故障客機
小艦扛大炮!它們是俄羅斯海岸的最佳守護者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