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歷史:假如長平之戰白起面對的是李牧,秦國能大獲全勝嗎

春秋戰國歷史:假如長平之戰白起面對的是李牧,秦國能大獲全勝嗎

被稱為天下之脊的上黨盆地,是太行山脈的重要交通樞紐,連綿不絕的高山阻擋著秦國通往中原和進攻趙國的道路,而奪取上黨便能控制太行山脈僅有的的幾條通道,秦軍奪取上黨就能直抵邯鄲城下,而趙國國都隨時處於秦國的兵鋒之下,危如累卵。為了爭奪上黨,秦趙兩國起傾國之兵在長平一帶爆發激戰。

秦軍主將為左庶長王齕,而趙軍統帥便是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的廉頗。戰爭初期秦軍以凌厲工事接連擊敗趙軍,而且位於趙軍側翼的太行道在秦國的控制中,這就意味著秦軍隨時可以從太行道切斷趙軍的退路。為了躲避這一致命風險,趙軍主動撤退,在丹朱嶺上修築了百里石長城防禦工事,依託連綿不絕的太行山脈與秦軍隔丹河對峙。秦軍面對廉頗修築的防禦工事束手無策,為了給秦軍造成心理壓力廉頗在大糧山上修建了幾座巨大的糧倉,使秦軍誤以為趙軍糧食充足並且下定決心堅守不出,迫使秦軍不戰自退。

兩軍陷入無休止的消耗戰,誰也不肯主動出擊,即便秦國可以依靠巨大國力拖垮趙國,自身也會消耗過量,而其它國家也對秦國虎視眈眈,為了大局著想秦軍必須迫使趙軍跳出丹朱嶺上的防禦工事,但廉頗老成持重是絕對不會主動攻擊秦軍的。

為了達成這一戰略目的,秦國首先使用了反間計,派人在國都邯鄲散布流言。流言的主要內容就是廉頗畏懼秦軍不敢與之決戰,而秦軍最害怕的就是曾經擊敗秦軍的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趙孝成王年輕氣盛,希望可以一舉擊敗秦軍,但廉頗的防禦戰略讓他惱怒異常,這就為秦國的反間計成功打下了基礎。

聽信流言的趙王派遣趙括接替廉頗,毫無經驗的趙括剛一上任,就主動攻擊秦軍,但他不知道的是面前的對手早已換成了戰國第一名將武安君白起。為了誘敵深入秦軍選擇詐敗,一路追擊的趙軍很快抵達秦軍的黃土嶺大營,此時白起早已派遣兩支穿插部隊,一路由秦川河水東上繞過丹朱嶺,從背後向趙軍丹朱嶺上的防禦陣地發起突襲,而另一支則強行突破金門鎮向丹朱嶺展開正面強攻,放鬆戒備的趙軍很快就被佔領了丹朱嶺防禦工事。秦軍成功的利用趙軍的防禦工事將四十萬萬趙軍一舉包圍,在最後的突圍中趙括被射殺,趙軍在投降後被全部坑殺。

長平之戰雖然以趙軍全軍覆沒而告終,但秦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戰國策》中記載

雖破長平軍,而秦死卒死者過半

面對毫無作戰經驗的趙括和被圍困四十六天的趙軍,秦軍依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趙軍雖然死亡四十萬趙軍,但趙國遠遠沒有到油盡燈枯的地步。在接下來的邯鄲之戰中趙軍在廉頗的帶領下依然可以抵擋在長平之戰的秦軍,秦軍在邯鄲城下久攻不下,秦昭襄王只得起用白起。但這位一生從未失敗的武安君回答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這就從側面證明了白起在長平戰勝趙軍完全是依靠趙括的顧頭不顧尾的打法,才能依靠迂迴戰術包抄趙軍後路。

那麼彼時趙國除了趙括外就無將可用了嗎?在趙國北方邊境雁門郡抵禦匈奴的李牧,就是一個絕佳人選。

李牧在邊境數次大敗匈奴,在日後的秦國統一戰爭中兩次大敗秦軍,最後秦軍再次使出反間計使李牧死在了自己人手中,才能大敗趙軍徹底消滅趙國。如果長平之戰趙王派遣的李牧作為大將,而久經戰陣的李牧絕不會中了白起的誘敵之計。

而李牧帶領的趙軍是防衛匈奴的邊防軍,正是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的精銳部隊,即便面對匈奴騎兵也毫不遜色,結合李牧的軍事經驗,長平之戰的勝負很難預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說說趙國那些事兒,講述兩百多年的蒼涼和輝煌——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白起被人稱讚,他卻背負紙上談兵的罵名,真相原來是這樣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