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

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

前幾天逛知乎時,看到了一則帖子,名為「有多少抑鬱症是父母導致的」,裡面有位父親講述的故事,令人深思。

因為工作的原因,這位父親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交給了爺爺帶。夫妻倆每天下班後看看孩子,周末再接回家住,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8年。

爺爺的教育極端嚴苛,幾乎是軍隊化管理,孩子各個方面的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但原本活潑可愛的女兒卻越來越不開心。

女兒讀初中時,父親把她接回家,之後開始以一個項目經理的管理方式來管理女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看似一切都回到了正軌上。

直到有天晚上,他收到了女兒的信息:「帶我去看心理醫生吧。」

到了醫院,做各種檢查和心理測驗,最後診斷結果是孩子患有帶嚴重抑鬱傾向的雙相情感障礙,嚴重到已經要求和父母分居。

這位父親一直反思到底是從哪一步開始錯的。他在文中寫道:「將女兒留在我父母那裡,這個決定讓我和妻子至今都追悔莫及。」

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


01

在我們身邊,不少父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把孩子交給老人或其他人照料,自己完全置身事外,等到孩子出現問題了,我們再想給他愛,給他正確的引導,已經為時已晚。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過: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於明白撫養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教育期

就像文中那個小女孩,她過得不快樂,不僅僅是爺爺的嚴格和複雜的家庭環境,更是自己最需要父母的時候,他們長期的視而不見。

很多人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確實如此,我們和孩子真正的共同生活時間其實只有短短的18年,而孩子心理和行為發展關鍵期,也就剛出生的頭幾年。

在這段時間,為人父母,要盡所有可能,把孩子帶在身邊,給他們最好的愛和陪伴。


02

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

▌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有心理專家說,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內心孤獨、敏感,很容易依賴一個人,害怕失去,十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我一朋友,從小被父母丟給外婆帶,外婆一大家子人,她是最不起眼的那個,童年過得小心翼翼,直到現在,還是十分敏感,生怕給別人添麻煩,怕別人不喜歡她。

她曾對我說:「我這輩子最羨慕的就是別人和父母像朋友一樣相處,而我,連開家長會自己的位置都是空的。」

每個孩子一出生,就需要與他的看護者建立親密的情感關聯,他從這種親密關係中獲得愛、信任與安全感。

而最能勝任看護者職位的,自然是爸爸媽媽。沒有父母充足的陪伴,孩子很難有安全感。

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很多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人,長大後和父母的關係多少都有著隔閡。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帖子:「女朋友小時候是留守兒童,後來一直不願意叫她爸媽,我該怎樣勸她?」

底下頭條評論說:「人與人之間的親疏不是法定上的關係抑或血緣能解釋盡的。不論哪種關係,都是需要經營的。」

孩子幼年時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很難再讓孩子和父母變得親近。

我們後台就曾收到過這樣的留言:「小的時候,我最期待的就是過年,過年爸爸媽媽就會回來,我最難過的也是過年,過完年他們就走了,就剩下我躲在被子里痛哭。」

「我從不懷疑我媽對我的愛,我也很愛他們,但是我和他們之間,有一道看不見的鴻溝。」

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

▌親子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經常有媽媽跟我們抱怨,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了幾年,接回身邊後發現孩子有太多的行為問題,這時候父母再想管教孩子,已經是難上加難。

把孩子完全扔給老人,雖然輕鬆了幾年,但是總有一天會加倍讓你償還。

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老人只是來幫忙的,無論有多忙,我們都應該抽出時間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

就像青少年心理專家宋少衛所說:「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或者說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03

可能有的父母會說:「如果有經濟條件,哪個父母不願意把孩子帶在身邊?」

其實,所謂自己帶孩子,並不意味著要讓父母一方辭掉工作,在家24小時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

即使有工作,孩子白天由保姆或者老人照料,父母下班後,還是有充足時間可以陪伴孩子,一家人仍舊能享受高質量的親子時間。

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所以不管多難,也請盡所有可能,自己帶孩子吧。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女要富養,兒要窮養」,我知道的都是錯的!
懂得留白,才能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