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新聞分析:中東亂局中的巴以衝突新特點

新聞分析:中東亂局中的巴以衝突新特點

原標題:新聞分析:中東亂局中的巴以衝突新特點


聯合國大會主席萊恰克6月9日宣布,應巴勒斯坦等國要求,聯大將於13日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流血衝突問題。預計相關國家將在會議上展開激烈交鋒。


持續兩個多月的新一輪巴以衝突,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巴方採取與以往不同的應對方式,以實現其爭取國際社會支持、牽制美以行動的訴求。

衝突再起新在哪


根據巴勒斯坦衛生部9日公布的巴方人員傷亡數字,自從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於3月30日舉行「回歸大遊行」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以來,已經有13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127名巴勒斯坦人死於加沙地帶和以色列之間邊界地區,另有約1.47萬名巴勒斯坦人受傷。


新一輪巴以衝突,反映了新背景,呈現出新形式和新廣度。


就背景而言,美國去年12月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和今年5月14日美駐以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遷到耶路撒冷,是引發新一輪巴以衝突的最直接誘因。此外,數十年來,巴勒斯坦人為爭取獨立建國進行艱苦鬥爭,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反抗活動實施堅決鎮壓。新一輪衝突是舊時鬥爭的延續,也是新舊因素共同引發的嚴重事態。

就形式而言,在抗議方面,巴勒斯坦人主要以遊行示威、衝擊關卡和投擲石塊等非暴力或低強度暴力活動為主。雖然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等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在新一輪巴以衝突中表現積極,但迄今沒有發生一起可能被以色列和西方媒體大做文章的自殺式襲擊。針對以色列境內的火箭彈襲擊也刻意避開城鎮和人口稠密地區,大大降低以方平民傷亡可能性。而在政治方面,巴領導層決定重新啟用1967年被以色列解散的東耶路撒冷市政府,作為對美國搬遷駐以使館的回應。


就廣度而言,在地域上,巴勒斯坦人舉行的抗議活動不限於主要由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而且還擴大到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在國際上,繼為巴人提供國際保護的決議草案被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之後,巴勒斯坦又聯合其他一些國家要求聯大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巴以衝突問題。巴方還利用其影響力,促使阿根廷足球隊取消原定於9日在耶路撒冷舉行的一場世界盃熱身賽。


聚光燈下以退為進


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持續兩個多月的巴以新一輪衝突已經引起廣泛關注,減少暴力行為讓對手陷入被動,以實現其四大訴求。


首先是贏得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與支持,讓巴勒斯坦問題再次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焦點。在聯合國安理會日前就為巴人提供保護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時,在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10個投下贊成票,4個棄權,唯有美國以常任理事國身份投出否決票。在這次會議上,絕大多數理事國都要求國際社會秉持公道回應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正當訴求,反對任何針對平民的暴力活動。

其次是讓以色列被動。由於巴以雙方傷亡情況懸殊,加上巴勒斯坦人抗議活動的方式出現變化,使得以色列雖然繼續奉行「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政策,但在軍事上難以「速戰速決」,在政治上難以佔據主動,在輿論宣傳上難以為自己辯白。由於新一輪巴以衝突已經處於國際輿論的聚光燈下,國際社會要求巴以雙方特別是以色列方面保持克制的呼聲很高。


再次是讓美國難堪。美國之所以在耶路撒冷問題上一意孤行,一個重要原因是中東形勢近年來出現巨大變化:阿拉伯世界嚴重分裂,巴勒斯坦方面失去大部分外來資金支持,以色列軍事優勢更加明顯,美方自認為有恃無恐。但是,新一輪巴以衝突表明,巴以問題不可能任由美國擺布,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已經被趕下道德制高點,很難再獨自扮演主導角色。


最後是對美國推動一些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緩和關係的意圖形成牽制。在巴以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一些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緩和關係的步伐已經停頓下來。例如沙特內閣本月4日在國王薩勒曼主持下舉行會議,譴責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人權益,違反相關國際決議。沙特政府如此嚴厲譴責以色列,這在近幾年很罕見。

新一輪巴以衝突表明,儘管近年來巴勒斯坦問題受國際輿論關注的程度有所降低,但其作為諸多中東問題一個根源的性質並沒有發生改變。國際社會必須為推動解決這個問題做出努力,拖延、擱置只會使形勢更加緊張複雜。(記者 邵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國際 的精彩文章:

4位美國前總統參加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葬禮
最年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遇襲後首次返鄉

TAG:人民網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