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馬?白居易的《琵琶行》竟然牽涉震驚朝野的兩任宰相被刺案

神馬?白居易的《琵琶行》竟然牽涉震驚朝野的兩任宰相被刺案

學過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的人,都知道詩中的名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讓幾千年來無數失意之人感同身受,引發共鳴。這首詩是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作,可是白居易為什麼會被貶到江州?這就牽涉到當時發生的一件震驚朝野的刺殺案。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長安城內,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兩位走在上朝路上的朝廷重臣,居然同時遇到了刺殺。

當天,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樣在衛隊的護從下上朝。隊伍剛剛走出武元衡所居靖安坊的東門,黑暗中有人呼喊吹滅蠟燭。走在最前面的衛兵上前質問,被亂箭射中,緊接著一伙人從道路兩旁殺出,擊傷武元衡左腿。衛隊倉促大亂,為武元衡駕車的馬夫逃走,亂黨乘機牽走馬車,走出一二十米後,將武元衡殘忍殺害。武元衡直接斃命街頭,甚至連腦袋都被刺客割去領賞。

與此同時,家住通化坊的御史中丞裴度也成為亂黨的另一個攻擊目標,不過他的運氣要好些。裴度身中三刀,頭部遭到創傷,掉入路旁的水溝里,幸虧他穿的衣服比較厚,三刀都未致命。刺客本想繼續追殺裴度,但裴度的僕人王義拚死抵抗,刺客們才放棄了繼續刺殺的想法。加上此時的裴度已經倒卧溝中,刺客們就以為他已經死了,便罷手離去。這就是憲宗朝震動中外的宰相遇刺事件。

當時正是百官上朝時間,憲宗正準備升朝,得報後非常震驚,下旨停止朝會,派禁軍防守裴度府邸,增強京城巡邏門禁。

在這種情況下,兇手還暗中在金吾衛、京兆府、長安縣留下紙條,威脅道:「誰敢抓人,我先殺誰。」因此有關部門故意拖延,遲遲不肯展開搜捕。

刺殺案發生後,朝中一些正直的官員紛紛向憲宗表示不滿。當時白居易擔任左讚賞大夫,他第一個上書說這次件刺殺案是自從有了書籍記載以來從未有的事情,是國家的恥辱,強烈請求緝拿兇手。

白居易原來任左拾遺的言官之職時,盡職盡責,經常上書言事,得罪了一大批朝廷大員,惹得皇帝也很厭煩他。刺殺案發生後另外兩位宰相張弘靖和韋貫之在朝堂上公開指責白居易的提議是越職言事的行為,因為白居易這時身為太子左贊善大夫,並非諫官。

緊接著,又有人指責白居易是個放浪形骸、不拘禮教的人,就在他母親因為賞花而不慎落水淹死之後,白居易居然還寫了《賞花》和《新井》這樣的詩篇,指責白居易有傷名教。這當然是無中生有,《賞花》和《新井》早在白母去世之前已經寫就,然而朝廷卻因此下令將白居易貶為江州刺史。這還不算完,朝廷剛把白居易貶為江州刺史,中書舍人王涯又彈劾白居易,認為他的行為舉止根本不適合作為一個郡的長官,於是朝廷追加處罰,將他貶為江州司馬。這就是白居易被貶江州的原因。

再說刺客為什麼如此囂張,竟然敢在天子腳下,派人刺殺身為朝廷重臣的宰相呢?這就與當時的政治局勢有著莫大關係了,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很多地方都不把朝廷放在眼中。唐憲宗繼位後,力圖轉變這一局面,唐朝在憲宗的治理,漸有中興之勢,因此解決藩鎮問題就被擺上了日程,而以吳元濟、李師道為首的幾個藩鎮正是重點打擊的對象的。當時,朝廷中最支持憲宗用武力解決藩鎮問題的,正是宰相武元衡與御史中丞裴度。同時,他們倆也是憲宗最為倚重的大臣。因此,李師道才出此下策,派人刺殺武元衡與裴度。李師道認為,只要刺殺了宰相,唐憲宗在失去股肱之臣後,對抗藩鎮的決心就會動搖,而大臣們見宰相被殺,也都會人人自危,不再力求主戰,這樣唐憲宗就不得不同自己妥協。

刺殺案發生後唐憲宗十分震怒,悲痛之餘,唐憲宗還是迅速下達了詔令,他希望以極其豐厚的回報,以抓獲刺殺宰相的元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神策軍的將士王士則、王士平很快就抓獲了張晏等十八名刺客,他們都坦言自己是受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指示來刺殺宰相武元衡。於是,唐憲宗便將這些刺客統統斬首,以告慰武元衡,而朝廷上下也都認為刺殺事件的元兇就是王承宗。

然而,王承宗卻是被栽贓的,真正的元兇待到三年後的元和十三年(818年),才得以水落石出,就是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因為,當田弘正誅滅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後,在他府中的賬目上發現了一條付款給殺死武元衡刺客的支出,這才知道原來真正的元兇是李師道。

唐憲宗雖然經歷了失去武元衡的巨大悲傷,可這也堅定了他平定藩鎮的決心。他任命逃過大難的裴度,接替武元衡的位子,繼續指揮對藩鎮的作戰。最終,平滅淮西吳元濟,誅滅李師道,開創了元和中興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對聯里的「白園」,尋找那些跟白居易有關的風華
520 | 52句最美詩詞助你為愛表白: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