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上影節搶票初體驗

上影節搶票初體驗

在我傳了一個得意的表情給Sama君之後,他第一時間就回我了。

Sama:師父,什麼事這麼高興?

我:因為我搶到了上海電影節兩場我想看的片。

Sama:什麼?師父這次不是嘉賓來的?說是有觀影證可以換票呢!

我:誰知道保留席有多少,沒準想看的根本看不到哇!

Sama:不過,之前都沒怎麼看您在貼上海電影節的訊息,完全不知道這麼不愛湊影展熱鬧的您,這次居然這麼高興!

我:是,就是因為知道要搶票,所以乾脆低調,總不能一天到晚嚷嚷說想看哪部、大推哪部,到時買不到票怎辦?這裡不比台灣吶!

Sama:也是,我對於馬上要到的台北電影節也似乎沒有這種壓力。

我:那是因為你這種不想升學的人沒有考試壓力是吧~

Sama君沒回,過了一會兒。

Sama:師父,我剛剛看一個報導說好幾部片都秒殺啊!所以您這麼膩害可以搶到票。

我:嗯……因為秒殺片都不是我的菜啊!比如像是枝的《小偷家族》,一方面它放的兩場我人已經在杭州講座,也無法看,二方面,台灣不是馬上七月中也要上映了?三方面,自從去年初跟是枝「分手」了之後,現在對他的片已經沒什麼感覺了。

Sama:師父你說過了啦!上次我們看完《第三度嫌疑犯》的時候,已經講過一遍,記得您有說並不期待他的新片。

我:本來要說完全不期待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戛納期間放出的一個預告,幾乎打消了我最後這一點期待。

Sama:怎麼說?是哪一個?因為後來出了兩個。

我:主要是Lily Franky跟兒子(吧?)走在夜巷,躡手躡腳的,一個固定鏡頭,拍他們走來,花了一點時間,然後,他們似乎聽到聲音,轉頭去看,原來是一個女孩子在一個屋子裡還哪裡的(懶得再去找來看),那一則。

Sama:所以……讓您印象不好的是什麼?

我:當然,這是影片中的一個切片,我也不知道上下文。只是呢,既然是他們父子倆(?)聲音轉過頭去,按理說,這個「視覺動力」自然是聽覺,甚至可以說是主觀的聽覺,畢竟,觀眾不見得能留意到是什麼聲音、是不是值得注意的聲音;尤其,如果要做得夠寫實的話,本來就不太可能聽清楚。

於是,他們轉頭,按說是主觀聽覺主宰了這個動作,這時,如果攝影機還陪著他們,即,從他們的背後拍他們「對象」應該還是轉頭的動作,在我感覺這個節奏比較合理。當然,如此一來,變得他們看過去的看不清楚的。

但是,不知道這個看不清楚是不是妨礙到敘事的進展;可是想到說,即使攝影機從裡頭拍出來,強調了他們「看」的動作的前提下,無疑還是藏匿了被看者,所以就無所謂到底被看的對象明不明顯了。

所以簡單來說,攝影機從裡頭跟從背後拍,差別就在於到底是強調「看」還是「聽」。沒有對錯,大概只是對我來說,我覺得這個動作應該是強調「聽」比較合理而已。

Sama:喔喔!就這麼一個鏡頭師父就想那麼多……

我: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Sama君又lag了……

Sama:師父,我剛剛從公共號看到您有參與一個十位影評人推薦的百部必看片(不過,我看到有幾部重複到,所以應該不到一百部),然後您有說最想看的兩部是《東京暮色》跟《巴贊的電影》,所以您搶到的兩張票是這個?

我:《巴贊的電影》有搶,但《東京暮色》沒有。

Sama:為什麼啊?師父不是超愛這部?

我:說超愛也言過其實,我記得最近一次重看,還給了三星。當然,在「小津標準」下的三星是更嚴格的,畢竟要以《秋刀魚之味》作準則,從五星開始扣起,基本上,如果《秋刀魚之味》是五星,那麼小津將沒有其他片能拿五星,就是這種計算方式。所以說,超愛倒是沒有。尤其,這幾天忙著,斷斷續續重看它,結果,看了四五天了,還看不到三分之一……

Sama:嗚哇!但是師父似乎對它評價非常高啊!

我:是的,尤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覺得它很可能是小津戰後作品中,除了《秋刀魚之味》不說,最純的作品。

Sama:那……其他片的不純又是什麼概念?那這部不就基本是您心目中第二名的小津片?

我:不是第二名。我說的純,是因為我們都知道戰後基本所有作品都是跟野田高梧合作,所以很難區分到底誰的成分高。

包括,像《秋刀魚之味》裡頭處理大兒子幸一與妻子秋子的一些戲,寫實到一個不行,很難說小津真有這種想像力跟觀察力把他們寫得如此逼真、到位(當然也不是不可能),相信野田的影響很大。

尤其,我們在讀他們兩個人的創作日記時,發現,小津多數時間就是記錄吃、喝,或寫進度緩慢、煩躁等等,當然,偶爾會寫到他們翻閱哪本小說、哪部劇本(多數是他們自己的),或參考哪部影片(多數還是他們自己的)等等,可是,你會發現,更多時候是野田在記錄創作進度。

這確實很難說到底誰才是在劇本階段的主導;以致於一般觀眾喜歡看到的那些東西(亦即很少是小津在場面調度、電影形式上的呈現)很可能來自野田的成分比較多。所以要崇拜小津,不如去崇拜野田。但是,這部《東京暮色》是出名的小津與野田意見相左的片。雖說兩人還是合力寫完了劇本,可是,據說野田不高興,且還給了許多的建議,威逼利誘可能都來了。

但小津堅持了。這也是為何日本一套電影導演的漫畫裡頭,小津這一本(是這一系列的第一本)中有一個場景就是他得知《東京暮色》在《日本旬報》只拿到19名時,是那麼地沮喪。

隨後,在《彼岸花》上映之後,有一個座談記錄(Sama:我有讀過這篇。)裡頭也講到小津是怎麼樣地不高興人們誤讀了《東京暮色》,以為這部片是為年輕人發聲,而小津抗議說,他作為老人,怎麼可能從年輕人的視角看事情,當然重點還是老人,也就是老婆跟人跑的父親,儘管,他的戲份確實較少且低調……這完全符合他的人設。

總而言之,在人設上似乎親和,且與野田合作無間的小津,這次的堅持,一定有他非堅持不可的理由。

但,到底是什麼?是在形式的呈現上嗎?(這部已經完全沒有攝影機運動了;且由於影片調性問題,這部顯得頗沉重,跟前作《早春》有得一比;而《東京暮色》甚至是小津現存作品中最長的一部。)是在敘事軸的取捨上嗎?(這部片的副軸敘事很搶眼,可以說是達到小津前所未見的複雜,算得上是他在敘事上的一次實驗。)還是僅僅只是情節的發展上?(比如該不該讓二女兒明子死掉?之類的。)確實不得而知,但,一定有什麼,是小津想講的。

先不說這個動機,光說上述這些實驗性,以及,不得不說,雖說調子比較低,有點灰暗,可是,畫面美極了,光是DVD看起來都這麼漂亮了,想像一下在大銀幕的感覺吧!

Sama:可是您卻還是沒有搶這部……

我:那是因為……身為受邀嘉賓,我還有任務,但是,直到搶票的時候,我都還沒被告知具體的任務,比如是主持哪一場金爵獎競賽片的主創見面會,這些不知道,所以只能先把時間空下來。之後,隨緣吧,有緣的話,就還是有機會看到它。期待台灣有片商引進。

Sama:那我就更好奇師父另一部片搶的是什麼?

我:其實在寫影評推薦時,我有拿到完整片單,但,僅僅只有中文片名,什麼都沒標示,所以,我也只能從中挑我知道的、看過的、喜歡的片來推薦;但有些又被別人寫走了(Sama:啊不是也有重複?我:相信是後來寫稿的影評人沒有時間反覆確認片單、增減片單使然;要知道,我在接到這個任務後,大概不到半小時就寫完我的推薦,後來來來回回修改了兩次,拿掉兩部片的呀!)所以就寫那些。

但,當我看到正式片單出來之後,我大驚,因為維捷德雷克竟有新片《家庭的秘密》展出!我真的幾乎大叫。

Sama:是那位拍過《有希望的男人》、《柔浪》的導演嗎?

我:是的!

Sama:難怪您這麼興奮了。之前不曉得他出新片?

我:不曉得啊!畢竟,他這片沒有在任何國際影展露面過,完全沒有它的消息。再說,感覺他根本不是捷克以外的媒體寵兒,所以相關報導都是少的。

Sama:那所以如果師父在任務之外,還有時間且換得到票,您還想看哪些?

我:當然小津兩部不用說了,我還想看《地獄門》、《迦百農》、《編劇工坊》。

Sama:好像不多啊~都不看伯格曼?還是其他經典片?

我:其實還好,我也說過,大銀幕體驗很少帶給我加分的感受。看過的片就不是那麼執著了(小津這類除外),像《地獄門》以前看過畫質不怎麼樣的公版DVD(研判不是LD轉的,就是Beta cam轉的),所以去大銀幕看這部是必須的。順便確認一下我恩師說的事情。

Sama:閻老師對這部片說了什麼?

我:他說當年在法國看這部片的時候,影片開始前,有一張字卡,是谷克多聲明這部片的顏色使用多麼大膽,多麼詩意,讓他們又是如何沉醉的。但我記得我看渣DVD沒有這個東西,所以想看一下修復版有沒有這個哈!

肥內老師專欄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吞噬一顆恆星,黑洞的「進餐時間」
讓你目眩神迷的絕代花魁來了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