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TOP.39,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

TOP.39,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

方寸中的國家寶藏

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

國寶檔案

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其中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作為一級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

這件青瓷國寶被世人稱為「魔壺」。它之所以被稱為「魔壺」的原因是,當它第一次展現在文物專家面前的時候,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精美的瓷器內有玄機。從外觀來判斷,它的確是一把壺。但如果是一個壺,無論是用來盛水還是用來盛酒,它總應該有一個入口吧。可此壺雖然有「蓋」,但壺蓋與壺身設計製作為一體,根本無法打開。古人總不可能將酒或水從壺嘴注入再倒出來。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壺的底座上有一個除壺嘴外唯一能進入壺的內部的通道。於是專家試著將水順著壺底部的梅花孔注入壺內,這時水竟然沒有從壺嘴流出來。可是令專家沒有想到的是:將壺身正過來以後,水也並沒有從壺底的梅花孔泄漏出來,如果此時將壺身輕輕傾斜,水反而能從壺嘴正常流出。這是一隻什麼壺?在這隻神秘的壺中到底藏有什麼樣的「魔法」呢?

1968年陝西省彬縣城關鎮的一個農民無意中挖出了一個瓷壺。1982年,他的親戚高立勛回鄉探親時,見到了這個古色古香、刻有精美花紋的瓷壺,覺得這個東西大有來歷就送到了陝西省博物館。後來經過專家鑒定,當時確認這是北宋時期的成品,並根據壺身所繪的罕見的鳳凰紋飾,認定它是一件貢品。至今這件刻花青瓷倒流壺是發現的唯一一件耀州青瓷絕品。

這件國寶不僅造型獨特,裝飾華美細緻,更為獨特和吸引人的是它壺內結構複雜,有著巧奪天工、出人意料的設計。倒流壺的壺身高19厘米,腹徑14.3厘米,底徑7.5厘米。通體施以橄欖青色釉,釉下刻有裝飾效果強烈的刻花圖案。壺蓋與提梁、壺身連成一體。提梁造型為一卧狀的鳳凰,作展翅飛翔的姿勢。讓人稱奇的是壺流(出水的壺嘴),其造型是一隻側身卧伏的母獅,四肢趴地,倒仰著頭,獅口張開,被巧妙地用做壺嘴的出水口,構思十分奇巧。有趣的是這頭母獅腹下還有一頭幼獅,正在吸吮母乳。母子兩獅的神態刻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倒流壺的壺底有一個梅花形的孔,需要往壺裡灌水的時候就把壺倒過來,把水從壺底的梅花孔注入,直到壺嘴兒往外流水了,就表示灌滿了。

為了解倒流壺的秘密,專家們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倒流壺進行了X光「透視」。於是,他們領略了古人的智慧,感知了先人的偉大。X光「透視」圖,通過倒流壺的剖面圖,專家看到壺裡面有兩個導管,以此可以判斷倒流壺是一種可以把液體從壺底注入,並從壺嘴正常倒出的壺。這是根據物理學中的「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其原理是: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因此,倒流壺之所以沒有可以掀開的壺蓋,卻在壺底留有一個神秘梅花形孔洞的謎就迎刃而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古物一世界 的精彩文章:

台北故宮館藏瓷器欣賞,養眼!
何福禮:當代竹編工藝里程碑

TAG:一古物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