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不讀蘇軾,老不讀辛棄疾

少不讀蘇軾,老不讀辛棄疾

唐詩下酒,宋詞伴茶,

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被唐詩宋詞和各種古典名著包圍的我們,

都知:「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卻不知:「少不讀蘇軾,老不讀辛棄疾」

少時讀蘇軾,容易陷入虛無。

老來讀辛棄疾,人生過半卻意難平。

此話並非莫須有,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一個家學淵博,一門三學士,

四十三歲前,人生順風順水,

後因「烏台詩案」仕途受挫,

但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處世態度,

令其豪放里透著禪意,曠達洒脫。

一個生於亂世,年少即背負國讎家恨,

二十二歲一戰成名,南歸故國,

想著上陣殺敵,卻屢遭冷遇,

眼看山河破碎,一生壯志滿懷,卻報國無門。

稼軒豪放里滿是俠氣,慷慨縱橫,

短弓遊俠,孤獨到骨子裡,又不可一世。

蘇軾的詞,是大哲人,

是看透人世,豁然無所牽掛的豪放。

辛棄疾的詞,是真英雄,

有不可得又不願放棄的橫勁。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蘇軾一生,最大的轉折源於「烏台詩案」,

經歷了生死之劫,詩詞里豁達許多。

與朋友出遊踏青,風雨忽至,

朋友深感狼狽,而他卻泰然自若,緩步而行。

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

若過早地選擇安逸,

它會讓你喪失拼搏的勇氣,

蘇軾的淡然不在乎和豪情,

源於曾觸摸過星空的自信。

老大那堪說。

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

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辛棄疾《賀新郎》

辛棄疾的一生,都在為打敗金收復失地而努力,

直言上諫,卻屢遭貶謫,

滿腔報國熱情,復國大計說與誰聽,

唯有陳亮能讓他喊出黃鐘大呂之音。

為什麼老不讀辛棄疾?只因:

若年老時過於強求,

它會打破你內心的平和,

辛棄疾的不死心和大氣魄,

源於手中那把最鋒利的劍。

蘇和辛,一清一濁。

東坡讀之如品一壺茶,一尊還酹江月;

稼軒讀之如飲一壺酒,壯懷激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公元1082年,蘇軾四十七歲,

謫居黃州已兩年余,憂愁無處說,

他來到赤壁磯,看江水奔騰,

驚濤拍岸,一時間胸懷大開,

吟完一首詞,心中也漸漸釋懷。

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

若太年輕時沉浸於回憶,

它會讓你陷入往事止步不行,

蘇軾的浪花淘盡英雄,人生如夢,

源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沉澱。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66歲那年,仍未放棄北伐的願望,

韓侂胄執政時,他擔任鎮江知府再上戰場,

雖欣喜,但諫言失敗,又憂心戰事,

北固亭上,登高眺望,懷古憶昔,

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慷慨壯懷。

為什麼老不讀辛棄疾?只因:

若年老時還不能靜心活在當下,

就會糾結於往昔,錯過眼前之景,

辛棄疾的英雄血未涼,老當益壯,

源於南宋的風雨飄搖和年少志向。

蘇詞豪邁,英氣勃發,

有達則出仕兼濟天下的抱負;

辛詞豪放,重劍無鋒,

有終其一生執著報國的情懷。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公元1075年,蘇軾38歲,時任密州知州,

仕途上雖有小挫,精神上卻積極向上。

一場狩獵,讓蘇軾想到大宋江山,

期待可憑己身,擋住外來的「狼」。

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

年輕時不要過分計劃未知的人生,

它會讓你一生步步受到羈絆,

蘇軾曾經彎弓射天狼的願望,

終敵不過提筆揮毫的精彩。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生於金國的宋人,

少年時抗金歸宋,習得一身武藝,

終生以恢復山河為志,以功業自許,

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

即使白髮已生,依然想著為君分憂。

為什麼老不讀辛棄疾?只因:

若年老時對未實現的夢還執著不已,

它會讓你跌入後悔的深淵,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戰場,

終抗不過時光流逝,到底不平。

蘇詞是望盡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醒醉全無,勝敗兩忘的豁然通達;

辛詞是抗金之志,終難實現的憤懣,

將刀劍化作筆墨,字字泣血的不忘。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蘇軾《望江南·超然台作》

公元1076年的暮春,蘇軾登上自己修葺,

弟弟命名的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

有太多情感想要表達,卻不知從何說起。

既如此,不如飲一杯酒、品一杯茶,

乘春光正好,賞眼前之景。

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

過早接觸形而上學的境界,

那樣只能說明自己不快樂,

蘇軾一生的豁然,開心,

源於早早懂得生活的真諦。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讀辛棄疾的詞,總會被的他家國情懷感動,

會為他一生壯志難酬遺憾。

他對南宋愛的深沉,

即使是中秋賞月,依然憂國,

洞徹世事,有著無人可懂的寂寞。

為什麼老不讀辛棄疾?只因:

年老時放不下的太多,

它會讓你無法真正輕鬆生活,

辛棄疾一生鬱郁不得志,

寫詞也只是退而求其次。

蘇詞曠達,是大徹大悟,

是知其不可為便不為的洒脫;

辛詞悲憤,是矢志不渝,

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

蘇軾是個超級能看開的的人,

被貶,在黃州待了好幾年,

仕途不順,就開墾荒地、建園子,

把生活過得有趣,不強求,

更寄情山水,於自然中開闊胸襟。

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

年輕時事事不爭,順其自然,

它會讓你缺乏主見,隨波逐流,

蘇軾的知其不可為就不為的曠達,

是不僅與心性有關,更有深厚的家學底蘊支撐。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公元1176年,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

經常巡迴往複於湖南、江西等地。

來到造口,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

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

綿延不絕,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為什麼老不讀辛棄疾?只因:

年老時若還不能看淡塵俗,

它會讓你求而不得,有心無卻無力,

辛棄疾深深的無奈感和壯志難酬,

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做其支撐。

蘇詞曠,由窄而寬;

辛詞豪,由寬而窄。

一個是倒食甘蔗,

一個是窮途之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公元1076年,39歲的蘇軾,

遠離故鄉、親人,中秋節,

天上皓月當空,清輝遍地,

蘇軾心潮起伏下,思念故人,

杯中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酒至酣時,

乘興揮筆,方有千古絕唱。

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

若年輕時就常常妥協,

它會讓你後半生空留遺憾,

蘇軾的一生,風雨、陽光都有,

登過高峰,嘗過美食,不缺什麼。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公元1171年,辛棄疾到南宋的第九年。

歸來的心愿未能實現,君王不重用,

元宵節目睹滿城火樹銀花,

酒後慨嘆無知音,唯有孤芳自賞。

為什麼老不讀辛棄疾?只因:

若老來還未尋覓到生命的意義,

豈不白白虛度了許多光陰,

辛棄疾的一生都在尋找,

找的是愛人,也是自己的初心。

蘇情深,思念釀成滿腔愁,

辛深刻,於無聲處炸響驚雷。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

蘇軾十九歲與十六的王弗結婚,

婚後二人恩愛情深,可惜未能攜手一生,

王弗27歲逝世,蘇軾悲痛不已,

十年倏忽而過,但思念不變,

其悲「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

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

若過早讀懂撕心裂肺的痛,

那一生都將帶著有傷的記憶前行,

蘇軾的雖經歷了喪妻之痛,

卻能靠對儒釋道的領悟慢慢化解。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公元1181年,辛棄疾早已被免職,

閑居帶湖,左右無事,去了博山遊覽,

四周景色雖秀美,但他卻無心欣賞。

一腔愁緒無法排遣,唯有詩可抒發一二,

人至中年,歷經滄桑,方真懂愁之一字。

為什麼老不讀辛棄疾?只因:

若年老還在揮之不去的愁中生活,

那你也參不透悲苦,活得不通透,

辛棄疾一生的愁與無力感,

被俠氣和將士之風化解一二。

少不讀蘇軾,老不讀辛棄疾,

皆因詩詞由心,蘇辛所寫是自身。

同處低谷,蘇軾無論何時都能淡淡接受,

且樂在其中,有佛家不爭之意。

辛棄疾則是隱忍居多,只要有機會,

定要重返朝堂戰場,壯志一生未改。

年輕時讀蘇軾,總會不自覺的學其曠達,

佛系的順其自然,看似洒脫,實則消極,

東坡先生的超然物外,是已登高峰,

而後遇挫折,方才漸漸悟透的。

年輕時讀太多東坡詞,

一不小心就會走入虛無。

年老時讀辛棄疾,常會陷入與他一樣的憤懣里,

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曹孟德一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大多數人,回首年輕時的意氣風發,

望著如今的滿頭白髮,心裡也只剩下遲暮之悲。

人數自古有盡,天命從來無常。

老來再讀稼軒詞,一生將至盡頭,

讀詩越是盡興,合卷就愈加沮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典書城 的精彩文章:

驚艷歷史的十封最美書信:紙短情長,請勿相忘

TAG:古典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