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救命葯頻遭「降價死」,這些「廉價葯」如今還有誰在生產?

救命葯頻遭「降價死」,這些「廉價葯」如今還有誰在生產?

低價葯難求的新聞又再次出現!

近日,有多家媒體爆出被稱為乳腺癌的「救命葯」的赫賽汀自從去年的時候就被納入醫保行列,然而卻發現在全國多地出現了缺貨狀態。

實際上,這類似的新聞也不是一次兩次。

在過去幾年,「葯荒」逐漸輪番上演,

在2011年,

心臟手術用藥的「魚精蛋白」出現全國性緊缺;

2012年,

治療心臟衰竭的搶救藥「西地蘭注射液」短缺;

而在2013年,

治療甲亢的「他巴唑」限制生產,

而心外科用藥的「地高辛片」、「放線菌素D」

也在2015年全國斷供......

不難發現,這類救命葯大多數都是被已納入醫保的低價葯。

這類藥物的短缺,不少患者不得不選擇價格昂貴,

且無法醫保報銷的替代藥品。

同時也引發一些不法商家開始囤葯,

滋生短缺葯的「黑市」。

為什麼這些救命葯屢次消失呢?

歸根到底還是兩字:利益!

國家發改委在2014年就已經做出低價葯的價格管理改進,

允許取消這類藥品的最高零售價,

同時企業還有一定提價空間,

從而給銷售端、藥品生產企業以及原料供應商寬鬆利益博弈。

在這類低價葯清單中,

不僅包含了治療麻醉、心動過速、抗癌等疾病藥品,

例如環磷醯胺、氯胺酮、普羅帕酮等救命葯,

同時也包含魚精蛋白、博來黴素以及皮質素等基本藥物。

這類藥品不僅符合市場所需以及基本醫療需求,

同時藥品安全有效可以得到保障,

對於某些藥物的治療的確十分重要。

因此國家將這類藥品納入醫保範疇,

對百姓醫療可以降低一定的負擔。

由於這類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範疇,

因此利潤空間就大幅度下降,

最終隨之形成了原料供應商、藥品生產企業與銷售終端的利益之爭。

由於低價葯缺乏利潤空間,

因此不少藥店都會拒賣此類藥物。

藥店在採購過程中,

常常會被廠家告知原料缺乏、廠家暫時不生產等,

從而向購買者推薦利潤更加豐厚的替代葯。

廠家博弈取勝:改頭換面,提高葯價

除了限產、限賣、停產、停賣......

有些廠家還會將這類低價葯「換個身份」重回江湖,

例如將原來每瓶100片的大包裝,換成每板10片的鋁塑裝;

原來的粉劑改為片劑、膠囊、緩釋片等;

又或者降低藥品有效成分,

將有效成分150毫克降低為50毫克、1克等.......

葯的主要成分以及療效並沒有太大差別,

但價格卻可以極快翻倍。

不過隨著藥品生產制度完善,以及操作的規範化,

藥品申請換規格的成本也提高了不少。

葯號批文成本的提高逐漸改善這種癥狀。

要想馬兒跑,馬兒怎能不吃草呢?

很多人會在想那既然國產葯限制了,

那咱們不如買進口葯唄?

由於國產葯的降價,限制葯企的生產熱度與慾望。

即便進口葯集中議價與零關稅等因素的影響下,

進口葯也同樣面對「供不應求」的趨勢。

就如前文開頭所說的「赫賽汀」,

在2017年價格集中談判後,

進入醫保藥品目錄後的支付標準從原先的每單位24500元,

降到了每單位7600元,降低幅度達到了70%。

面對低廉的藥品價格,

即是競爭激烈的中國仿製葯環境引起,

同時也是「唯低價可取」的歷史招標政策等複雜因素引起。

因此政府即希望企業保障生產供應,

同時又要給患者提供廉價的藥品,

那麼政府還需要如何著手,

合理控制藥品費、提高製藥企業生產意願激勵,

以及藥品可及性的保障,

解決國內中國醫藥環境里最大難解之題。

畢竟,要想馬兒跑,

還能乖乖讓馬兒能夠好好吃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這種被國際公認的強致癌物,然而有六千萬人卻還津津有味地吃
富豪花400萬出國打續命針,這胚胎幹細胞治療真得能年輕30歲?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