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背經的無上功德

背經的無上功德

永覺法師頌唱《佛鼓雷音》

我們這一世必須多讀經

《華嚴經》您可讀過?

《金剛經》您可曾背過?

《大般若經》您知道有多少卷嗎?

初學佛時,建議要多背經。比如說法華經,金剛經,彌陀經,藥師經,還有楞嚴咒,十小咒,大悲咒等建議要多背誦下來,如果真的全部背誦下來,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建議多背經,經書講什麼,或者不懂其中的意思。都沒有關係。為什麼呢,佛經不同於世俗的書,佛經靠的是悟,而且如果業障很重的話,哪怕是看了開示解釋,還是不懂的裡面的真實義。

背經有什麼好處呢。就像小孩子一樣,給他背誦三字經,或者增廣賢文,或者唐詩宋詞。他也不會懂,但是將來一定很受用。什麼叫做懂,懂就是思維分別出來的東西。那悟出來的,就要靠智慧了。小孩子誦經,是開發先天的,只是單純的背誦而背誦。中國文字,經典,都有加持力,只要念誦了,就會得到加持。所以佛經更是,佛經是佛真實語,有消業障的作用。業障消除了,慢慢的經書就懂了。

剛學佛時,可以抱著興趣,遊戲的心態。看到經書都去念一念,看一看,但是不要被轉。就像小孩子看漫畫一樣,娛樂的看一看,這個娛樂心態很關鍵。而學佛要開心,歡喜,歡喜時人的智慧才能開發。而且也不要抱著貪求功德的心態去念,太貪了,就被轉了。不要貪求功德,就當做一種興趣來背誦經典,也享受一些背的樂趣。

要背誦佛經是很不容易的。不要小看背誦佛經,這裡面有大秘密。以前鳩摩羅什七歲時,日背誦三千偈,共84000個字。一天能背誦這麼多啊。,祖師大德跟凡夫就是大差別。

在佛教的傳統中,「誦經」是指於經文能背誦而不須依靠文本者。顯然能誦經者對經文的熟悉程度一定會超過自己當初閱讀經文時的水平。從這個角度看,誦經的功德要大於讀經的功德。

將經文印在自己的心中與留在書本上,對我們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別。那些能背誦下來的經文,其中的某些片段在不經意時就會自動地浮現在我們腦海中,原來不理解的經意這時可能便會豁然開朗。

經文是顯文字相的佛,虔敬地誦經即是念法,也是念佛和念僧。

例如《金剛經》中所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因此,《金剛經》就是佛和僧。又,《金剛經》即是法,因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可見,顯密一切諸法皆被此一經攝盡。若在誦經的基礎上進一步與經意相應,則行人便與三寶水乳交融——這就是最圓滿的皈依。

皈依圓滿之時,也就是無上菩提成就之日。

學誠大師

1984年,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考入中國佛學院。其間,學誠用三年時間持誦了10萬遍《大悲咒》。1988年,本科畢業考試。學誠以差4分滿分的成績,震驚佛學院。

智光大師

智光法師研讀金剛經

智光法師批註

一九二一年,民國高僧智光大師,時年33歲,到江蘇泰縣北山寺掩關三年,在關中專門研究華嚴宗義,潛心修行。三年之間,持誦《金剛經》5048遍。大師在首頁即批註「差一字,為一過;漏一字,為一過……」,可見智師當時是懷著極恭敬誠細之心來恭讀、持誦,甚至意念的任何夾雜,不容生隙。

佛圖澄大師

晉代佛圖澄大師(232-348),《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中記述:佛圖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時出家學道,能背誦經文數百萬言,善解文義。

在後趙建武十四年(348年)十二月八日卒,享年一百一十七歲。他在趙國弘揚佛法,推行道化,所經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追隨他的弟子,常有數百,前後門徒,多達萬人,而且門徒中高僧輩出。

可供參考的背經秘訣

1、對善知識的信心,弟子們的功德全部來自法師,與法師的加持是分不開的。

2、持戒清凈,過午不食,不拿手機,不攀外援,沒有染污,磁場清凈,背書就很容易。

3、要有目標,早起背誦,平時一切時都隨眾,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4、心清凈外,保留善根,我們這一世一定要多讀經典,多背經典,來生一看到可能也會過目不忘,萬般帶不走,只有智慧和業力能帶走,要多熏習善法種子。

5、恭敬法寶,平時對帶字的書、紙,不能亂丟亂棄,要恭恭敬敬擺放整齊,這是開智慧的因。

6.與人和和氣氣,每個人要成就一件事情都離不開大眾的力量。離不開法師的加持,師長的教導,同學的監督和自身的努力,缺一不可,所以我們永遠要感恩身邊的教授善知識和同行善知識的幫助。

GIF

每日一行善 從分享美文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門慧開 的精彩文章:

看破紅塵到底在佛家中是什麼意思?

TAG:無門慧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