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018年過去一半了,對照《地母經》原文梳理一下今年的年情

2018年過去一半了,對照《地母經》原文梳理一下今年的年情

2018年過去將近一半了,我們根據這本古老的《地母經》對照梳理一下今年的年運和行情。

古代一半注重農作物收成,旱澇災害等情況,畢竟是一個看天吃飯的時代。

每本黃曆通書,內里都載有「春牛圖」和《地母經》。《地母經》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環為排列,一詩一卜,用作預徵該年農作物生產情況的經書。

《地母經》通常附載於「春牛圖」一頁內。觀《地母經》文字,見其失律兼不協韻,當屬不通文墨者所造。六十甲子周而復始,《地母經》一詩一卜,亦周而復始,有些人認為根本毫無實用價值。通書內許多文章,其實僅可作為聊備一格而已,若依之作為推算世運、或作時歲播種之趨避,實不足以應用也。

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中國的農業情況和自然災害的確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在預防瘟疫和災害上有著其獨有的意義。《地母經》言語平實不花哨,大概出於古代勤勞中國人民對自然規律口口相傳的總結,也可以看作是古代中國人對於自然規律的一種探索。

黃曆通書(香港版),都還是例行載有與《地母經》;

關於2018年,《地母經》原文如下:

戊戌年——

詩曰:

太歲戊戌年,耕夫漸漸愁。

高下多偏頗,雨水在春秋。

燕宋豆麥熟,齊吳禾成收。

桑葉初生賤,蠶娘未免憂。

牛羊逢瘴氣,百物主漂游。

卜曰:

戊戌憂災咎,耕夫不足歡。

早禾雖即稔,晚稻不能全。

一晴兼一雨,三冬多雪寒。

我們先看詩的部分,從傳統耕種來說,今年是收成不好的年份,整個春季沒有雨水,夏季開始,要麼不下雨,要麼一下雨就把整個城市淹掉。

而且還經常下冰雹,這種氣候,在古代是很麻煩的,農作物的收成肯定不能指望,農夫面有憂色啊。

但是在現在有機械化,和水利工程等協調,所以,農作物還是看不出來太多的影響,在糧食方面看不出來太多的困難。

可是,真金不怕火煉啊!

現在是經濟社會,還考農業嗎?

現在是工業社會,經濟社會,現代化的農夫在哪裡呢?在辦公室,在流水線上啊。

所以,經濟面變差,是不是也是一種農夫面色憂呢?

雨水在春秋,這個就說的有偏差了,雨水在夏季啊,南京,佛山,中山,接著是江西,都在夏季階段。

不過呢,百物主漂游,這個說的就很形象了,看那些浸水車漂游的樣子。

也有可能是水資源污染嚴重,江河湖海漂浮異物較多。

我們再來看看卜的部分。

農夫不開心,城市民工,CBD精英也不歡啊,是2018年的主基調,經濟不好唄。

早稻收了,晚稻也要注意下,晚稻不能全啊。

主要擔心的還是經濟面在下半年會不會復甦,恐怕不容易啊。

一晴兼一雨,三冬多雪寒。

大雨過後,擔心還有乾旱,冬季會冷。

結合五運六氣,農曆九月十月會比較寒冷。初冬階段會格外冷了。

另外,我們回顧下2017年和2016年內容,大家對照下,看看對了多少,又有多少是扯皮的。

回顧下2017年的內容:

丁酉年——

詩曰:

太歲丁酉年,高低徒種植。

春夏遭淹沒,秋冬少流滴。

吳楚足咨嗟,荊楊虛嘆息。

桑柘葉苗盛,天蟲中半失。

箱筐少絲綿,蠶娘無喜色。

卜曰:

歲逢丁酉年,蠶葉多偏頗。

豆麥有些兒,其苗高下可。

六畜瘴氣多,五穀不成顆。

以下是2016年的內容:

丙申年——

詩曰:

太歲丙申年,高下浪濤洪。

春夏遭淹凶,秋冬杳不通。

早禾難得割,晚稻枉施工。

燕宋好豆麥,秦淮麻米空。

天蟲相競走,蠶婦哭天公。

六畜多災患,人民卒暴終。

卜曰:

歲首逢丙申,桑田亦主迍。

分野須當看,節候助黎民。

感覺年年都有大水,不過2016,2017年就沒有明顯提到「耕夫漸漸愁」,「耕夫不足歡」,這點還是有些靠譜的,至少有些參考意義,大家覺得如何呢?

總之,2018年的收成會減少,到現在已經是非常明朗的事情,大家量入為出,過好小日子,穩一點,低調一點,儉樸一點,應該是對的。

關注2018年經濟大環境,關注隱士申子源更多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中藥材之便宜退燒藥:蘆根
長見識了,奴隸原來是男女不同的稱謂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