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耶路撒冷:天國之城與塵世之城

耶路撒冷:天國之城與塵世之城

Jerusalem, A Familiar yet Strange Name

耶路撒冷 (Jerusalem),一個多麼熟悉的名字。從小到大,聽了、讀了、又看了無數和它相關的資訊——難民、巴以衝突、宗教爭端。一提到這個名字,腦海里總會浮現戰火紛飛的畫面。然而,它又是一個多麼陌生的城市:辯不明它到底屬於哪個國家、說不清它是什麼樣子、也不明白它為何飽經磨難。細究起來,又好像對其一無所知。

耶路撒冷街道

這座城市幾千年來數度易主:多少帝國、小邦曾佔領、棲息這個小城,又曾因戰亂被驅逐出這片土地。這座曠野之都從遠古時期起,好像就有一種神秘的「魔力」,讓人們紛至沓來。

我也想親自領略這種「魔力」,於是今年五月,我一個人背上背包來到了耶路撒冷——這座從高中時就讓我「魂牽夢縈」的城市。

耶路撒冷舊城城牆

Hebrew, Jerusalem, and My Obsession

一直以來,我都是個不務正業的人,高中時更甚。那時,因為對宗教文化的興趣,我曾短暫地自學過「古典希伯來文」(Biblical Hebrew). 對耶路撒冷的熱愛,便是從學習這門語言開始的。

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更是一場對文化的探索。古典希伯來語是一門已經滅絕了兩千多年的語言。隨著猶太人被逐出故土、散落世界各地,這門語言便只以書面形式保留在《聖經·舊約》及其他猶太經典中,沒有人再將其用作生活語言。

古典希伯來語聖經(攝自以色列博物館)

因此,學習古典希伯來語,免不了對《聖經·舊約》的研習。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對《舊約》的研讀,並沒有信徒般的熱忱,而更像是在上一堂激動人心的歷史課。儘管我當時的古希伯來語水平甚至無法讓我讀懂一行經文,但對這門語言的興趣,讓我逐漸對猶太文化本身產生極大興趣。我開始找尋各種高中時可以找到的資料:從電影《埃及王子》《辛德勒名單》、到學校圖書館的《聖經故事》、中文版《舊約》等等,甚至我有過一個大學讀希伯來語的志向。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耶路撒冷,這個猶太文化的中心,便成了我的一個執念。

Jerusalem, The Jews, and the Temple

儘管兩千年前,猶太人 (The Jews) 曾被羅馬帝國的軍隊逐出耶路撒冷,但這塊土地註定與猶太文化有「剪不斷、理還亂」般「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座「猶太聖殿」建立在了耶路撒冷。

「猶太人」除了是一種血統概念以外,更是一種宗教概念。現代以色列的《回歸法》中規定,皈依猶太教的人,可視作猶太人。所以宗教對於猶太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正是因為這宗教,使耶路撒冷和猶太文化有了密不可分的連結。

古代耶路撒冷及聖殿復原模型(攝自以色列博物館)

耶路撒冷在猶太教信仰里是一個聖地。傳說它是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與上帝對話的地方,也是摩西帶領猶太民族逃離埃及人的奴役之後,上帝賜予這個民族的家園。更重要的,它是猶太人建造聖殿 (The Temple) 的地方,而聖殿對於這個宗教則意義非凡,它是信仰的核心、敬奉上帝的場所,是猶太教徒的朝聖之地。聖殿對於猶太人而言的重要性,就像麥加的「禁寺」對穆斯林的意義。

這座聖殿,在公元70年,由於羅馬人的入侵,被付之一炬。隨著這座城市幾度易主,被摧毀的猶太聖殿上已經建起了阿拉伯人的清真寺,因此聖殿再也未能重建。爾今,只留下當年那座被摧毀聖殿的石牆,便是現在我們所稱的「哭牆」(或「西牆」)。

哭牆

隨著聖殿的摧毀,猶太人也被驅逐出故土,流落世界各地。然而猶太人卻並沒有像許多古老的民族(例如匈奴)那樣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個飽經磨難的民族,在二戰之後又回歸故土,並重建了那個消失了幾千年的國家——以色列。而作為這個民族之魂的希伯來語,在滅絕千數年後,也被語言學家重造成「現代希伯來語」,以新的形式復活。

The Discretness

這座古老的城市,分為「東耶路撒冷」及「西耶路撒冷」。西部以猶太人居民為主,一般承認其為以色列(猶太人建立的國家)的一部分;而東部則以阿拉伯人為主。古時作為聖地的「耶路撒冷舊城」則座落在東部。

阿拉伯區

以色列在1967年的一場戰爭後,佔領了東部,然而,在國際法意義上,這種「佔領」是違法的、不被廣泛承認的。因此,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安定的城市、是一座「分離」的城市。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猶太人)皆視這個城市為其首都,這也導致這座城市的居民在生活上涇渭分明。舉例而言,前往著名景點「橄欖山」,需要搭乘阿拉伯人的公交車,然而在這個公交車上是無法使用以色列國通行的「Rav-Kav 交通卡」的。東耶路撒冷的廣告牌上,也皆是以阿拉伯語書寫,極少出現猶太人的希伯來字母。這小小一座城市,儘管被以色列佔領,卻好像容納了兩個國家。

The Bubble

2018年5月28日,我終於踏上了耶路撒冷的土地。來到這裡之前,我曾有無數的幻想。在詩篇里,這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猶太人更是在詩里用「她」作為人稱代詞來稱呼這座城市,把這座城市比作一個美麗的少女。

耶路撒冷新城

我說不清我所期待的耶路撒冷是什麼樣子。但是,在我的想像中,這座無數民族想要獨佔的城市,也許是如萊茵河畔般水草豐美、物產豐饒,又或是像梵蒂岡城一樣富麗堂皇、千姿百態。但是,無論怎樣,我想像中的耶路撒冷絕對不是我所見到的那個樣子。

耶路撒冷新城

我所見到的耶路撒冷,的的確確就只是一座符合它地理位置的「曠野之城」。荒漠般的黃色是它的主色調,綠化較稀少,植物生得七零八落。古老的建築殘破不堪,而新建的建築卻缺少藝術感。舊城裡隨處可見亂扔的紙屑、腐爛的食物、倒在地上黏糊糊的糖水——這便是我見到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中寫道:「耶路撒冷常使他的訪問者遭受失望與折磨。塵世之城與天國之城的差別是如此令人難以接受,以至於每年有一百多名病人患上『耶路撒冷綜合症』,一種由期望、失望和幻覺組成的疾病」。我雖沒有這麼嚴重,但失望之感卻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舊城街角

但是,我明白,我不應該對耶路撒冷失望。在《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本書中,作者又寫道:「耶路撒冷的神聖性被許多無神論遊客所反感,在他們看來,耶路撒冷瀰漫著盲從,迷信像瘟疫一樣折磨著這個城市」。我是一個無神論者,而耶路撒冷對人最大的吸引力則在於它的「神聖性」,這座城市不僅被猶太人視作聖地,更被這個地球上數十億的基督徒和穆斯林視為聖城。但由於我無法體會這座城市的「神聖」,以至於我無法真正體會到它對信徒們的意義。

舊城裡彈豎琴的人

耶路撒冷從古至今就僅是一座建立在旱地上的「曠野之城」,期待它猶如萊茵河畔般富饒是我的「妄想」。而經年累月戰爭的摧殘,更是無法讓其如梵蒂岡一樣成為一座華麗的城市。因此,對耶路撒冷的「失望」並不是她的過錯,而是我「過分期待」的過錯。

Farewell

如果高中時代的我「穿越時空」來到這座城市,也許不會有任何失望之感。那時候的我,對宗教、密碼、符號學都有濃厚的興趣。若高中的我來到耶路撒冷,肯定會撫摸西牆的石頭,會認真觀賞每一副壁畫,會試圖弄明白猶太會堂里的裝飾符號,會嘗試默讀博物館裡《死海古卷》上的文字。然而現在的我,對於這些東西,已經不再感興趣。甚至對於希伯來語,我都都僅僅只記得字母表怎麼念了。

橄欖山的日落

我對耶路撒冷的失望,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我自己的失望。曾經那個對一切保持好奇心的少年,現在已經是個乏味的成年人了。這些年來,我一件一件地丟掉了少年時代所熱愛的東西,卻也未有建樹。這趟畢業前的耶路撒冷之行,雖是完成了我高中時代的夢,但更是對我少年時代的祭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成大局者為什麼要學習《冰鑒》?
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