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詩詞里的六種人生遺憾,奈何,奈何

古詩詞里的六種人生遺憾,奈何,奈何

『讀書、喝茶、沙龍、小住,繁華靜處遇知音』

很多人總愛問「做某某事有什麼好處」或者「去做這件事會帶來什麼價值」。坦白說世上有很多問題是很難回答的。就比如「讀詩詞有什麼好處」,我想除了讓你的生命更豐滿之外,這件事根本毫無用處(如果按照當下的實用主義來衡量的話)。

但是,正是這毫無用處的詩詞,總會時常出現在你的生命中:愁的時候,你會感嘆「佇倚危樓風細細」;樂的時候,你會想起「春風得意馬蹄疾」;春天,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麼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秋天,涼風乍起,梧葉飄黃,知道了什麼是「老樹呈秋色」、「苒苒物華休」。

其實詩詞離我們不遠,它們就像是看不懂的籤詩,一直存在我們心裡,待到某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而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

就說「離別」,離別的本質是「遺憾」。當現實的情形不按照理想的情形發展,事實出現與心愿不統一的結局時,遺憾便產生了。古詩詞中、人生中有太多太多遺憾:回不去的故鄉、壯志難酬、永別的摯友、訣別的夫婦、恨不能見復土、遲到的邂逅……

I.回不去的故鄉| 相見不相識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韋莊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千百年來,遊子思鄉的情懷總是相似的,多少人於父母在時,告之遠去的志向,便少小離家了,在嘗遍了人情冷暖後,終於有一天落葉歸根,卻迎來了『物是人非』的景象。

兒時的朋友「兒女忽成行」;夢中的少女「嫁作商人婦」;「山河依舊在」,「知交半零落」;更或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悲愴景象。

半生羈旅,一世飄零;一生追逐名利場,是非成敗轉頭空。驀然回首才發現,不知何時起,故鄉也終成了異鄉。

II.壯志難酬| 出師未捷身先死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不知從何時起,《三國演義》只肯讀完半本,到《五丈原諸葛禳星》這回便厭倦嗟嘆!實在不忍心讀下去。因為從此後,漢丞相諸葛孔明的故事就結束了,而出祁山、定中原的意志也永遠隨著五丈原的颯颯秋風飄去了。

孔明是忠的代表,智的化身,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一生只為酬三顧,卻終究客死他鄉,再不能報先帝之殊遇,振興大漢、恢復中原了。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III.永別的摯友| 晚歲當為鄰舍翁

重別夢得

唐·柳宗元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柳宗元與劉禹錫同年進士及第,兩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也同樣仕途坎坷。公元805年,「永貞革新」失敗,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柳宗元貶為邵州刺史,從此離開了他們顛沛流離的貶謫生涯。二人尚在貶謫途中,聖旨再度傳來,加貶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劉禹錫為朗州司馬。當二人終於等來了召他們回京師的詔書,已經是十年之後。然而這只是短暫的相聚。二很快人再度被貶,柳至柳州,劉至連州。兩人再度結伴南行,終在衡陽話別。彷彿有了生離死別的預感,柳宗元連作三首別離詩,這首《重別夢得》是第二首。而這一次的詩文唱和,連同柳宗元最後的願望一起成為了絕唱。

四年後,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死前囑咐僕人將自己的文稿交給劉禹錫。劉禹錫在扶母親的靈柩過衡陽時聽到了柳宗元已經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立刻停下來為柳宗元料理後事,並寫了《重至衡陽傷柳儀曹》以寄哀思,此後又兩次寫《祭柳員外文》。之後更是傾畢生之力為其整理遺稿,編纂成集。柳宗元的一個兒子也由劉禹錫收養。

人生得一讓自己盼望晚年比鄰而居的摯友是多麼幸運,而這個願望卻最終無法實現,又是多麼遺憾……

IV.訣別的夫妻| 十年生死兩茫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悼亡詩總是情真意切的。有元稹「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的錐心刻骨,更有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繾綣情深。

「茫茫千里的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上半闕描述的一切都是那麼凄厲,可到了下半闕開頭,筆鋒一轉,「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那個夜晚,蘇東坡回到了少年時,那時十六歲的妻子王茀正在軒窗前梳著妝,而蘇東坡正靜靜地看著。那是個平凡瑣碎的生活場景,卻將伴隨著東坡往後的無數個夜夢……

VI.恨不得見復土| 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一生的志願就是朝廷揮師北上,直搗黃龍,光復中原。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王業不可偏安,漢賊不能兩立。

正是這種執念,才讓彌留之際的老人還囑咐兒孫,有朝一日大宋收復河山,一定不忘來靈前相告。

造化弄人,在他死後六十多年,終於「九州同」了,不過卻是蒙古人的鐵蹄。宋末元初的詩人林景熙悲愴地寫下《題陸放翁詩後》: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VII.遲到的邂逅| 恨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

唐·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寫這首詩的意圖原本不是要講愛情的,只是拿「恨不相逢未嫁時」的遺憾來委婉地拒絕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表達自己如節婦一般忠於丈夫(唐廷),而不願接受追求者(藩鎮)。

雖然意圖是相對偏向政治態度,可其詩中引用的比喻,卻是實實在在的愛情觀。因此我們可暫時拋開其政治因素而單看其所表達對愛情的見解。

張籍在這短短的詩中,表達美好的愛情一定是:在最合適的時間遇見最當年紀的人。的確,因為很多愛情是無法「所有的相見恨晚都是恰逢其時」的。兩個有可能一起人,在相見時,一個已貴為人婦,另一個也已家庭和睦,如何恰逢其時呢?

如果他沒有出現,她的生命或許將一直平靜無波,相夫教子,賢良淑德。可是他偏偏出現了,捧著一對明珠如同捧著他的真心。她感念他的好意,卻引得丈夫猜忌防範,只好含淚還回明珠,嘆一聲只恨沒有更早遇見你。

世間緣法太難講,若是有緣有份,自當共結連理,若是無緣無份,自當對面不識。可是這樣的一場邂逅到底是有緣無分,還是有份無緣?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除了感嘆人生,結為兄妹,還能有何作為呢?有人說那為什麼一定要結成夫婦才算恰逢其時?可前面已說到我們所談論的是愛情方面。其他情感,暫且不談。

閱 讀 推 薦

《詩經選》

張大千/繪 / 周夢燁/注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詩經》是中國首部詩歌總集,其中有很多文段流傳至今,成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俗語,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 本書所選的《詩經》篇目極具代表性,涵蓋了大眾讀者耳熟能詳的篇目,非常適宜作為詩詞啟蒙傳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書房 的精彩文章:

周日沙龍丨在美國西部邊走邊拍
豆瓣評分9.3,這本書真好,看得我廢寢忘食的

TAG:慢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