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強自掙扎又一年

強自掙扎又一年

又到寫年度敘事的日子了。

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諸事煩仍,小病不斷,邋遢到今日。

回首走過的一年,歧路縱橫,旁路斜出,身處迷途,四顧茫然,百感交集中,千種情緒醞釀,萬種感慨紛繁,竟不知何處落筆。

這一年,有過雲淡風輕,若山楂花開,一團,一簇,似白雲朵朵;這一年,有過焦躁不安,像野慣了的鳥兒乍圈籠中,無處飛,沒地兒挪,只得一時望著籠子,一時望著籠外的天;這一年,有過身心俱疲,恰便似炎夏的狗兒,舌頭耷拉於外,呼哧呼哧喘粗氣,趴到那兒,不動彈;這一年,也有過心灰意懶,只想死了便罷,何苦這般折磨自己這多愁多病體。再回首,這一年,好一出人生的鬧劇,紛紛揚揚亂糟糟,嘈嘈雜雜慌張張,疲於奔命,乏於應付,一日一日翻滾,一天一天轉圈,只覺晝夜交替,但感四季流轉,不知不覺間,竟然到了年底,怎一個快字了得。

雖有淡淡喜,亦多重重悲。慘淡中的一點兒歡愉,便覺世界未曾負了自己,蒼天待自己不薄,人生終將燦爛如花;片刻歡顏過後,凄愴悄然跟隨,天塌地陷,獨自在街頭凌亂,身乏體倦,神疲意闌,迎風逆雪,通體冰涼,唯有心底,留一顆暖種,存一縷暖意,關於不懈努力,關於永不放棄,關於心系網師,關於成就自身。

只望來年,走好腳下的路,走一步,再走一步,用自己的腳,丈量這片土地,把自己的心,灌注到每一步路上,終究會守得雲開見月明,走出一條坦途。

讀書——每況愈下

對於讀書,這一年,頗多遺憾。稀里糊塗、渾渾噩噩間,我錯過了許多在這個年紀,本應邂逅的美好文字。此罪在我,罪莫大焉。

書,有買;書,未讀。總是給自己找借口,事情太多了,一件接著一件,難以喘息,何暇讀書?然,細細想來,那些事情真的比讀書重要嗎?這一問,讓我啞口無言。紅塵中的俗人,濁世里的庸類,每日將心思用於雞毛蒜皮之事,何其悲哉。去年的年度敘事,在讀書這一問題上發下的宏願言猶在耳:每月三本書。今日看來,成了一個笑話。然大錯已然鑄成,悔之晚矣,所能補救者,只能是寄希望於未來,望來年,在讀書上,能有個好收成。

2014年1月12日,《陳舊人物》(增訂本),葉兆言,上海書店出版社,讀畢。對於民國大家,我總是頗多仰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於寫人物的小文,我也總是頗多興趣,讀來總是津津有味,樂此不疲。《陳舊人物》,正好滿足了我。寫書的葉兆言先生是大家,書里寫的也是大家,讀來,如坐春風,桃花含笑,杏花嬌羞,春風習習,暖陽融融,好不快活。

2014年2月6日,《遇見一些人,流淚》(第2輯),韓梅梅,吉林出版集團·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讀畢。2014年3月6日,《遇見一些人,流淚》(第3輯),韓梅梅,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讀畢。又是關於人物,古今中外,皆是一時俊傑,其事或曲或直,其情或悲或喜,娓娓道來,自有一種動人心魄。有時,會有身心與此人物合二為一之感,經歷著他的經歷,悲喜著他的悲喜,不覺間,自己,於人生,也有了些許達觀,些許通脫。

2014年3月18日,《思無邪》,安意如,人民文學出版社,讀畢。因為自己想在年末做一次關於《詩經》的「每日一詩」,故而,關於《詩經》的書買了不少,然從頭讀到尾的,僅此一本。在大家眼裡,此書未免荒唐,有脫離文本之嫌疑,《詩經》,於此書而言,不過是一個引子,藉由這個引子,寫自己的風花雪月,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美女英雄。然在我看來,無論怎樣,讀書,讀到的,未必就是一種實打實的知識,未必一定要作者怎樣言談,讀者便怎樣聽入耳內。讀書,可以讀一種情感,亦可以讀一種感覺。觀書,經由自己的修為,內化為自己的一己之私,未必與原作者相似,南轅北轍亦無不可。書,寫罷了,便不再是寫者的了,成了讀書人的了,讀者想怎樣來讀,便怎樣來讀,無有不可。在我,如此認為。

2014年3月24日,《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讀畢。龍應台,久聞大名,如雷貫耳。隱約記得,初識先生的文字,當是高中時候,若沒記錯,應是一篇散文。「孩子你慢慢來」,單單是這幾個字,便有一種莫大的魔力,讓每個喜歡孩子的人,心,為之一顫。我們,有沒有讓我們最愛的孩子「慢慢來」呢?在我看來,每一個愛孩子的人,都應當讀一讀此書。

2014年3月27日,《我行我素教語文》,王開東,教育科學出版社,讀畢。挺長時間沒有讀語文教師寫的書了,若沒記錯,這本讀過之後,至今,未曾讀過語文教師寫的書,更遑論其它與教育有關的書呢。當引起注意:身為語文教師,還是應當多讀些同行寫的書,應當多讀些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書。此書,當算得一本好書,然細讀其教學實錄,卻總覺得學生的表現過分得好了。回頭再一想,自己教的學生,又怎會有教育發達地區學生的素養呢?如此想來,便順了。

2014年5月7日,《人生不過如此》,林語堂,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讀畢。本來是要讀先生寫的《蘇東坡傳》的,買書的時候,順帶買了這本。沒想到,正主被束之高閣,這捎帶的,倒早早讀完了。那個時代,果真是高人輩出,先生,其一也。這是讀罷此書的唯一感覺。生活瑣屑,竟然蘊含大學問;平凡事物,竟然如此不凡。那一輩的學人,真的不愧是博學通才,有大智慧、大學問之人。白璧微瑕,此書在排版印刷方面,尚可以再精細些。

2014年7月17日,《悼念憶——另一種回憶錄》,季羨林,華藝出版社,讀畢。讀季先生的書,已經好多年了。因了是老鄉,故對先生,總是有一種親切之感,對先生的文字,也總是頗為鍾愛:不事雕琢,自然天成。此書,讀時,舒服。能入先生法眼之人,能與先生相交之輩,自然都是高人,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先生娓娓道來所交之人生平之事,自是入耳入心,舊日典故,活脫脫現於目前,諸賢人風流神姿,一覽無餘。此書,當讀。

2014年8月24日,《我們仨》,楊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讀畢。此書,初讀,頗為美好,如春日細雨,夏日微風,秋日落葉,冬日暖陽,使整個人都沉浸到一種靜美之中。然讀著讀著,便變了味,不同了。心,慢慢揪起來,淚,慢慢盈於目,整個人都不好了。書的末尾,先生寫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令人長號不自禁」。

2014年11月30日,《成長,請帶上這封信》,張泉靈等著,人民文學出版社,讀畢。這書,編得挺有意思。讓為人父母者,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封信,將這些信聚集起來,便成了此書。這些作者,基本上都是我們今天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然他們對孩子的希望,卻不外是希望孩子們快樂、健康、善良、友善、獨立,好像沒有什麼大的不同。想來,每個父母,所求都是一樣,希望孩子好。在我看來,此書,值得每一個人讀:因為我們是孩子,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父母,我們也應該希望我們的孩子如此;因為我們是父母,有一天,我們總會有我們的孩子,我們也應該希望我們的孩子如此。

2014年2月26日,《言語的內察與外觀》,胡安良,青海人民出版社,讀畢。此書,是我的導師胡安良先生所著所贈。先生贈書,學生誠惶誠恐,如若不能細細研讀,只覺於先生有愧。於是,此書便成了我下半年從頭讀到尾的為數不多的幾本書之一。讀罷此書,只覺得老一輩學人治學嚴謹,求真務實,兢兢業業,著實令人感動。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有的論文,竟然舉例過百,且皆來自古書,真不曉得,先生為完成此文,下了怎樣的苦工。除了踏實,先生所寫之文,皆與自身密切相關,或為自己讀書時所遇之惑,或為自身生活所面臨之問題,或為自身興趣所在,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皆非無病呻吟,都自有其實在的價值。如古書中,「之」字極為常見,先生便寫了《「之」字分解》《「之」字的修辭功能》;先生雖為教授,亦是人師,於是乎,先生便寫了《教師的語言自控性》《情感交流與教師的語言美》;先生喜書法,尤精篆書,先生便寫了《鳥獸蟲魚和書法性格》;先生喜酒,便寫了《「酒廣告」的文化背景》;先生晚年,於「幽默」大有興趣,便寫了《精神養生的妙訣:幽默》,且自編「幽默」小段子,匯成《魚鱗雜襲》……這些個,對我這個後生,著實啟發頗大,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本年度,翻開了,開始讀了,但沒有讀完,讀了個半拉就放下的書格外多。可能是自己太浮躁,定力不足,難以靜下心安下神,守著時光,將一本書從頭讀到尾;也可能是自己學識不夠,修為不深,難以讓書中文字展現剛被創作時的活潑與驚奇,故而興趣不高,半途而廢。總之,有如下的書,翻開了,讀了半截,然因種種原因,未能讀完,沒能讓相遇美妙到底:《楊樹達誕辰百周年紀念集》(湖南師範大學學報編)、《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白落梅)、《說文段注指例》(呂景先)、《反切概說》(林序達)、《訓詁學》(王寧主編)、《音韻學教程》(第三版)(唐作藩)、《思維與語言》(列夫·維果茨基著、李維譯)、《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基礎漢字形義釋源——部首今讀本義》(修訂本)(鄒曉麗)、《顧隨講》(葉嘉瑩、劉在昭筆記,顧之京、高獻紅整理)、《修辭與邏輯——語文知識電視講座》(廣播出版社)、《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倉央嘉措詩傳》(白落梅)。今年,首要任務,就是將這些半截書讀完。我是個有輕微強迫症的人,很難容忍一本書讀了半截,半途而廢,不再翻閱。要麼不讀,讀,就一定要讀完。若諸事順遂人心,想來四月底,這些書應該能夠讀得七七八八。祝福自己,按時讀完,莫要羞辱了這個此時信心滿滿的人兒。一笑。

本年度,網路玄幻網遊仙俠也讀過些,對於這類書,單純覺得好,讀時,通體舒泰,氣定神閑,可以少吃少喝少睡,讀起來,便放不下,整個人都沉了進去,不知白天黑夜,哪管風花雪月,只是讀,然一旦讀畢,只要到作者最近更新處,便能放下,是真放下,別說過一天兩天,就是過一小時兩小時,您問我這書主人公是誰,大概講了何事,我便已經是一問三不知,當然,一旦見了文字,便知道自己有讀過,大概講了什麼。本年度,我每讀過一本此類書籍,便隨手記到我的記賬本後面,今夜,拿出來翻看,讀過的如下:《網遊之天譴修羅》(火星引力著)、《刀劍神皇》(亂世狂刀01)、《莽荒記》(我吃西紅柿)、《絕世唐門》(唐家三少)、《魔天記》(忘語)、《將夜》(貓膩)、《萬界永仙》(石三)、《重生之神級敗家子》(辰機唐紅豆)、《極靈混沌訣》(若雨隨風)、《星河貴族》(奧爾良烤鱘魚堡)、《我欲封天》(耳根)、《大主宰》(天蠶土豆)、《完美世界》(辰東)、《主宰之王》(快餐店)、《武極天下》(蠶繭里的牛)、《滅世武修》(天上無魚)、《星戰風暴》(骷髏精靈),共17部,《極靈混沌訣》(含)之後的9部,現在每天都有追更新,短則天天看,長則積累個三五天,一起看,總之,還有繼續跟著作者讀,至於《極靈混沌訣》(不含)之前的8部,不論是否到了結尾,不論是否還每日更新,我都已然放下,不再追讀。希望在未來的一年,不要再讀新的了,追著正在追著讀的9部就好了,希望如此吧,一笑。

網師——仍舊混著

對於網師,頗多愧疚。這麼些年,一路走來,加入,清退,再加入,賴著不走,倒也夠曲折。我從不懷疑自己對網師的感情,某種程度上,她是我堅持著不斷往前走的動力源。

我有瀏覽微博的習慣,因每天都要看,故「我的收聽」僅有11人,其中8人,都和網師相關。干、魏二師的微博,更是我每天重點閱讀的內容。「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覺其香」,每天看著這些個純粹的人寫的東西,我覺得自己也變得純粹了許多。這些個網師人,當得上「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八個大字,小子在諸賢后面偷偷仰望,也覺得很快樂呢。一笑。

上半年,繼續選修「從學習到教學——皮亞傑與維果茨基」課程,因讀書與工作的事情,心,始終難安,搞得生活也是一團亂,故而,連維果茨基《思維與語言》都未能讀完,為了不留不良記錄,過關作業便梳理了《思維與語言》讀過的部分,至於過關,自是遙不可及。

下半年,選修「中國哲學史」課程。開始,真的是幹勁十足,自己私心裡想著:一定要過關。然,天不遂人願。慢性闌尾炎十一月下旬複發,掛吊針吃中藥折騰了二十多天,算是將炎症消了下去;緊接著,學生和我的期末考試兩相逼迫;忙完了期末考試,又是高三補課;亂糟糟放了假,回山東老家,闌尾炎又複發了,又是一通掛瓶吃藥;闌尾炎差不多了,胃炎又來襲,又是打針吃藥,來回又折騰了小半月,無奈,便只能就著自己的底子,寫了過關作業《雜談》,最終八次作業,完成五次,一次格式問題,最終統計為四次。估計過關無望。

希望來年,也就是今年,能過一門,別一老在網師里混著,一直這麼混著,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2015年1月15日至2015年1月28日,我主持了網師「每日一詩」課程,我選擇的主題是「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詩經·國風》系列」。這次主持經歷,於我自身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颶風阿姨、廣文老師、明鏡老師等諸多網師人展開了較為激烈的討論,引起了一陣小旋風,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受益頗多,對於如何鑒賞一首詩,慢慢有了屬於自己的更為明確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對網師人的精神,有了更為直觀的體會,對「卓越」這個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明鏡老師和月流瓦老師不間斷地跟帖,也是讓我頗為感動。總之,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記憶,終生難忘。希望今年,還能有機會,繼續參與到「每日一詩」中。

工作學習——一如往昔

工作,一如往昔。上半年高二,一文一理兩個班的語文;下半年高三,一文一理兩個班的語文。因了是我的第二屆學生,故一切較上屆,都可謂駕輕就熟,輕車熟路,沒有什麼困難。

備課上課,覺得更輕鬆了,重點難點在何處,自己已是心中有數,如何強化重點突破難點,也是八九不離十,給學生們講解,自然也就清清楚楚,期間,還穿插了一些自己一路走來經歷過的聽說過的一些個經驗教訓,算是對學生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吧。

對學生,寬嚴相濟。對於不斷努力的學生,如若他們偶爾瞎折騰一回,我也就忍了;對於心思不在學習上,胡鬧騰的學生,我不斷強化他們的底線意識:不能影響別人,作業一定要完成;如果學生們作業大面積不認真完成,我就撒回潑發回瘋,第二天作業就能有起色;如果學生實在說不進去,那就掄起笤帚疙瘩,煤房談心。當然,撒潑打滾的時候要掌握分寸,煤房談心也有把握火候,這樣,方才不至於激化師生矛盾,反倒有利於師生關係融洽。

作業布置,也是不斷出花樣。抄寫並梳理優秀高考作文、在作文書上梳理高考優秀作文、按上下句的形式抄寫「高考默寫64篇首」、學生自己出默寫小卷課前做、自己做高考卷並訂正、課堂上做高考卷並訂正、自由讀喜歡的書並旁批、讀《雜文月刊》並旁批、午抄三百、中午字帖半頁,作業形式基本固定,作業內容不斷變化,作業盯著高考卻又不單純為了高考,不斷換花樣,多角度訓練基本功,自己覺得還是有點兒效果。

對家長,強調溝通。將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及時通過校訊通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家長有了行動,學生學習自然有長進;家長沒反應,教師也就心裡有數,盡量保證學生不學壞便好。

我自己:讀書,上面業已談到;網師,上文也有交代;學業,盡量保證不掛科,不過分差,要是能夠有收穫、有長進,那更好,自是大歡喜;寫小文章,不容樂觀,一年也就十篇左右,皆為隨筆,未有發表者,望今年,不求發表,但求數量能夠再多些,至少二十篇左右,那也能交代過去。

碎碎雜雜如上許多,算是對2014年的一個總結,希望已經到來的2015年,能夠有些收穫,不再如2014年般蒼白。

就此罷筆。

2015年2月28日凌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崑崙雅君 的精彩文章:

TAG:崑崙雅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