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僅憑一首應試詩,成就詩人不朽聲名,人稱為鬼神之筆,蘇軾都引用

僅憑一首應試詩,成就詩人不朽聲名,人稱為鬼神之筆,蘇軾都引用

科舉考試所採用的詩體。也稱試帖詩。唐代科舉以進士科為貴。但進士科加試帖經與雜文,自唐高宗調露二年(680)始行,於武后朝常試以詩賦題目。

試帖詩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為五言律詩,六韻十二句,並限定詩題和用韻。由於試帖詩限定了題目和內容,又對聲韻要求十分苛嚴,此類詩鮮有傳誦人口的佳作。唯有錢起憑藉一首《省試湘靈鼓瑟》,成為一首千古稱賞的名篇。

省試湘靈鼓瑟

唐代:錢起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根據試帖詩緊扣題目,不得遊離的要求,詩人在開頭兩句就概括題旨,點出曾聽說湘水女神擅長鼓瑟的傳說,並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語意,描寫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濱,她愁容滿面、輕撫雲和瑟,彈奏起如泣如訴哀傷樂曲。動人的瑟聲首先引來了水神馮夷,他激動地在湘靈面前伴樂狂舞,然而一個「空」字,說明馮夷並不理解湘靈的哀怨;倒是人間那些被貶謫過湘水的「楚客」,領略了湘靈深藏在樂聲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從中來,不忍卒聞。

接下來,詩人著意渲染瑟聲的感染力。「苦調凄金石,清音入香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瑟聲哀婉悲苦,它能使堅硬的金石為之凄楚;瑟聲清亢響亮,它可以響遏行雲,傳到那窮高極遠的蒼穹中去。瑟聲傳到蒼梧之野,感動了寄身山間的舜帝之靈,他讓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與瑟聲交相應和,瀰漫在廣袤的空間,使天地為之悲苦,草木為之動情。

中間這四句,詩人張開想像的翅膀,任思緒在湘水兩岸、蒼梧之野、洞庭湖上往複盤旋,寫出了一個神奇虛幻的世界。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這兩句寫湘靈彈奏的樂曲同舜帝策動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織匯合,形成一股強勁的悲風,順著流水,刮過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樂曲進入了最高潮,感情達到了白熱化。憑藉著詩人豐富的想像,湘靈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抒發和表現。然而全詩最精彩的還不在於此,令全篇為之生輝的是結尾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舊唐書·錢徵傳》稱這十個字得自「鬼謠」,其實無非說這兩句詩是錢起的神來之筆。

錢起此人名聲不響,但就憑著這一句詩就足以詩史留名。雖然是應試所作,然而音韻清雅,典故精鍊,末句更是為世人傳誦,蘇軾便化用此句,寫「人不見,數峰青。」而滕宗諒在《臨江仙》中更是直接原句照搬,可見此句的魅力。把「餘音裊裊,不絕如縷」真正地用畫面表現出來,樂天琵琶行亦有之,然此句更綿長雋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最傷感的十二句詩詞,今夜你是否淚如雨下
陶淵明難得積極的一首詩,其中兩句堪稱千古絕句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