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家毛姆:學會轉彎,任何經歷都不會白費……

作家毛姆:學會轉彎,任何經歷都不會白費……

01

最近,讀完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人性的枷鎖》,感慨頗多。作者因《月亮和六便士》享譽海內外,作品繁多,《人性的枷鎖》就是他的半自傳體小說。

先來說說《人性的枷鎖》主人公菲利普的身世。

菲利普從小就是跛足,天生一隻畸形腳。父親是出色的外科醫生,身染敗血症過世,幾個月後,母親也因流產去世。很快,九歲的菲利普被做牧師的伯父接到家中撫養。

伯父年過五十,膝下沒有子女,生性淡漠自私。溫和的伯母對他視若己出,雖然不懂得怎麼照料孩子,卻一心一意地想對他好。

因為身有殘疾,菲利普自卑敏感。在伯母的引導下,他開始沉迷於家裡的藏書。伯父看他喜歡宗教類的書,送他到特坎伯雷的皇家公學,想讓他以後接自己的班,做牧師。

進入學校後,菲利普要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師生對自己跛足的異樣眼光。不出意外,菲利普受到了不少人的嘲弄侮辱,讓本來就內向的他更加寡言。好在,他早就用書籍為自己搭建了一所內心的避難所。

幾年後,海量的閱讀,讓他成為知識淵博的好學生,備受校長重視,還被寄以厚望,以後能拿到全額獎學金到牛津大學繼續深造神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出色的牧師。

可跟好友羅斯鬧翻後,他隨之對一切都產生了厭倦,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就在還有一個月要畢業,眼看就要拿到獎學金時,他卻不顧伯父和校長的反對,決定退學,到德國海德堡繼續深造。

十八歲的他,對自己的人生走向,第一次主動做出了轉彎的選擇。

02

接下來的流浪人生里,他仍舊秉承著適時轉彎的直覺。

在海德堡的一年,之前的價值觀遭到了巨大的衝擊。

小時在伯父家的耳濡目染,他曾相信上帝的存在,並祈禱過上帝能夠將自己的跛腳變好,雖然未能如願,內心對上帝喪失信心,但卻從未敢質疑過神學。

在海德堡,他結識英國人海沃德和美國人威克斯。在兩人的影響下,他對人生的意義產生了懷疑。在海沃德離開之後,聽完玄學後的他感到迷茫困惑,回到家後聽從伯父的話,準備先去倫敦做一年會計所學徒工。

在倫敦呆了一年,他厭棄了死氣沉沉毫無人情味的生活,受到了海沃德的蠱惑,加上認為對自己畫畫或許有天分,便辭工執意去法國學習繪畫。

伯父當然不同意,堅決不肯出錢,但善良的伯母,卻背著伯父將自己的私房錢拿了出來,傾囊相助,願意資助他到巴黎學畫畫。

就像北京有很多「北漂」一樣,作為文化藝術之都的巴黎,也有很多「巴漂」。在巴黎,菲利普見過很多畫家,雖然生活困苦,但為了能成為一流畫家進入上流社會而苦苦堅持。在一貧如洗但卻摯愛畫畫的女畫家普萊斯被餓死後,菲利普不得不正視理想和現實之間巨大的差距,及時止損,決定向死去的父親學習攻讀醫學。

幾經周折,他成了一名醫生,找到了最喜歡的職業,獲得生活的圓滿。

可以看見的是,在成為一名醫生前,菲利普嘗試過上大學,當會計學徒工,學畫畫,學醫,中間還做過服裝設計師,最後才如願當上了醫生,期間的關鍵詞就是適時「轉彎」。

03

對愛情的追求,菲利普也因身體的殘疾而一波三折。

他的初戀是暫時來家裡做客的威爾金森小姐,已近中年的她風韻猶存,打扮時尚,風騷迷人,出現在菲利普感情最懵懂的時期。由於頻繁接觸,加上威爾金森小姐跟別的女人不一樣,菲利普慢慢就著了她的「道兒」。但沒多久,他就意識到她的「大齡」給自己帶來的困擾,趁自己去巴黎學畫的機會擺脫了她。

第二段戀情是跟他最愛的女人——米爾德里德。她是菲利普在學醫時遇到的女招待,也是死死套在菲利普身上的感情枷鎖。她水性楊花,愛慕虛榮,一次次地利用菲利普對她的愛欺騙他,菲利普一次次選擇原諒。最後,看她再一次淪落風塵,傷痕纍纍的菲利普徹底下定決心放棄她。

第三段戀情是跟他的靈魂知己——諾拉。諾拉是位優秀的作家,善解人意,高貴大方,是菲利普跟米爾德里德失戀時的精神寄託。但當米爾德里德因懷孕被拋棄再次回到菲利普身邊求助時,菲利普又果斷地跟諾拉分手訣別,當他受到米爾德里德的傷害,想重新回到諾拉身邊時,發現她已經與一位記者訂婚,而後失意離開。

第四段戀情是純潔的莎莉,菲利普好友的女兒。她的美麗大方,正直自律,勤懇持家,溫柔寬厚,最終俘虜了菲利普,讓他產生了結婚的念頭。如果好女人壞女人之間隔著一條寬闊的河流,那麼米爾德里德是冷漠無情的彼岸,莎莉是溫暖的此岸。

沒有經歷與威爾金森的姐弟戀,與米爾德里德的花式虐戀,與諾拉的精神之戀,他可能不會與莎莉結合。莎莉身上獨有的母性光輝、對家庭的無微不至和對菲利普堅定忠貞的愛,遠超之前的三個女人,這才讓菲利普在她身上找到了感情歸宿。

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可能會與很多人發生故事,無論主動或者被動,開始或者結束,歲月都會一往無前毫不眷戀。當你風塵僕僕抵達某個路口,會有一個人對你嫣然一笑,跟你心意相通,對你吃過的苦感同身受,接納並包容你的全部,並願意與你攜手風雨無阻一起走下去,那麼他就是對的人。

04

這部小說寫於1913年,成稿於1915年。那時的毛姆,人生尚未過半。

毛姆跟菲利普經歷相似,年少父母雙亡,跟伯父長大,海德堡大學肄業,做過會計師學徒工,當過產科大夫,不同的是菲利普是跛足,毛姆則患有嚴重的口吃;菲利普是個異性戀,毛姆則是個同性戀。

此書完成後,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出版。從毛姆後來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出,即使選擇了寫作,他還在用前半生積累的人生經驗,不斷地進行各種嘗試。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先在比利時火線救護傷員,後入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在日內瓦收集敵情。又出使俄國,勸阻俄國退出戰爭。

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後多次到遠東。1919年,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問世。1920年到中國,兩年之後以此寫了遊記《在中國的屏風上》,1925年又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彩巾》,以後又去了拉丁美洲與印度。

1928年,54歲的毛姆定居法國地中海濱。1930年,長篇小說《大吃大喝》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曾去英、美宣傳聯合抗德,在南卡羅來納、紐約和羅德島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發表長篇小說《刀鋒》。1948年以16世紀西班牙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卡塔林納》出版,此外又發表了回憶錄與文藝批評等作品。1954年,英國女王授予其「榮譽侍從」的稱號,他成為皇家文學會的會員。1959年,毛姆作了最後一次遠東之行,1965年12月16日於法國病逝,享年91歲。

毛姆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年少失恃失怙,少嘗親情,但卻為他的文學之樹造就了最合適的土壤;後各種職業的探索,都成他文學之樹蓬勃生長的可貴肥料。所有的經歷都被他溶於骨血,化成文字,活在了他之後的所有著作里。

如果在《人性的枷鎖》中,那些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沒有答案,在以後的人生中,他通過行走、思考和寫作,一一解開了套在自己身上重重枷鎖,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05

不少年輕的朋友曾跟我聊起,對未來的困惑,我便跟他們講毛姆的故事。

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但很多人或者不懂得轉彎,或者不懂得堅持,最後都功虧一簣,渾渾噩噩。

俗世意義的成功,似乎跟功名利祿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真正的成功是什麼,標準不一,答案不一,最終取決於你的價值取向,每個人都在用一生苦苦追索和探討。

其實,對於世界,對於人生,我們每個人都像一個個懵懂的孩童,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萬種磨難,才能修身養心,遇見自己。

中間,看的書越多,走的地方越遠,經歷的事情越多,才有可能一點點磨礪掉你身上的稚氣、銳氣、戾氣、怨氣、俗氣,最終轉化成後來的勇氣、才氣、神氣、運氣、貴氣,不後悔,不糾結,不懼怕,自在,安然,喜樂……這就是所謂的成長。

無論你現在選擇什麼,都沒有關係,來日方長。每一段經歷都不會白費,一步步去走,一日日去做,一月月去悟,想不通的放下,想不透的忘記,專註於每一天的進步,足矣。每一天每一步,不過都是為了更接近你,這個「你」,指的是夢想,是愛情,更是相對完美的人生。

你不知道你的哪段經歷會最終成就你,這種成就並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為某一天人生的醍醐灌頂,智慧的茅塞頓開。不想做醫生的畫家不是好作家,那些吃過的苦,捱過的累,轉過的彎,堅持的路,都終將沉澱成你的一部分。

這樣的原創人生,才獨一無二舉世無雙。因為它始終帶著你的氣息,流著你的汗水,藏著你的心血,寫著你的名字,沒有人云亦云,沒有複製粘貼,所以更為珍貴更有滋味。

麥子簡介

麥子,文字路上的苦行僧,以文字為修行,渡人,亦渡己。作品散見於《婚姻與家庭》《博愛》《做人與處事》《家庭百事通》《愛你》《家人》《新青年》等報刊雜誌,《博愛》雜誌和寫手圈簽約作者。微信公眾號:麥子的麥田。

歡迎關注,麥子的麥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田 的精彩文章:

遇到困難時,請記得逼自己一把……

TAG:麥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