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貨幣又在放水?這回還真沒有!

貨幣又在放水?這回還真沒有!

最近,關於央行的貨幣政策又成為了關注焦點。由於股市表現低迷,債市違約頻發,不少人把希望再次寄託到了央行的貨幣政策身上,期待央行再次降准,也有觀點認為去槓桿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那麼到底這次有沒有放水?

央行又在放水?

目前認為央行又在放水的主要有兩大理由:

一是4月份大幅降准,這是16年2月份以後央行首度大幅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屬於貨幣政策的明顯轉向。而6月份央行將AA級企業債納入MLF抵押品,很多人稱類似於央行出手購買垃圾債券,相當於中國版的QE。

二是貨幣利率下降。今年以來銀行間貨幣利率出現了明顯下降,標誌性的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R007在17年下半年約為3.5%,在18年上半年約為3.2%,降幅接近30bp,很多人將貨幣市場利率的下降歸結於央行放水。

這回還真沒有!

在我們看來,上述說法都極具誤導性。

央行4月降准雖然在理論上釋放了1萬多億貨幣,但主要用於對衝到期的9000億MLF;而將AA級企業債納入MLF抵押品,只是給AA級企業債增加了流動性,並不是央行直接購買AA級企業債,和QE也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而銀行間貨幣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市場行為,和央行並沒有直接關係,央行今年以來還在上調公開市場招標利率,而且預計下周美國即將再度加息,央行很可能跟隨美國再度上調逆回購招標利率。

過去貨幣超發,主要是錢多了!

要理解央行這一回有沒有放水,首先要看過去如何在放水。過去10年,可能給大家的感覺是「水漫金山」,最為直觀的印象就是房價暴漲,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漲幅都在好幾倍。房子還是那個房子,為什麼能漲那麼多,很明顯是錢多了!

在2007年,中國的廣義貨幣M2的總量是40萬億人民幣,而到了2017年達到167萬億人民幣,整整翻了4倍還多。

關鍵在於這還不是中國的貨幣總量,因為央行定義的貨幣是各種存款,但大家知道現在老百姓去銀行不一定是存錢、而是去買銀行理財,而銀行理財不是存款,所以就不在央行統計的貨幣指標當中。而2007年時的銀行理財只有5300億,到2017年已經達到30萬億人民幣,整整翻了60倍。

所以在加上銀行理財代表的影子銀行以後,2017年中國真實的貨幣總量已經達到200萬億人民幣,比2007年翻了5倍,這才是過去10年房價飛漲的根本原因。

這兩年錢發的真少了!

過去貨幣確實嚴重超發,但這兩年錢發的真少了!

從廣義貨幣M2來看,2017年末的增速只有8.2%,到2018年也只有8%左右,而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在16%,目前的增速只有過去10年均值的一半。

從銀行理財來看,2017年只比2016年增加了4900億,增速為1.7%,而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高達57%。而在實施了資管新規之後,2018年的銀行理財規模很可能出現首次萎縮。

如果把廣義貨幣M2和銀行理財加總來看,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大約在17.5%,而目前的增速不到7%,連過去10年平均增速的零頭都不到。

但還是有人質疑我們算的不一定準,因為好像房地產市場還是很好啊,是不是影子銀行的很多貨幣沒算清楚呢?

銀行資產增速大幅下降!

那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貨幣。

通常我們說的貨幣,其實就是各種存款,包括居民、企業和政府的存款,存款其實就是銀行的負債。而銀行理財其實也是銀行的另一種負債形式。這說明我們可以觀察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規模,來理解貨幣增速的變化。

在2007年,中國商業銀行的總資產規模是54萬億,到2017年末達到250萬億,差不多就是增長了5倍,平均每年增長17%。

而2017年末,中國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增速只有8.4%,到2018年4月份又降到了6.9%,也是只有過去10年增速的零頭,這也說明這兩年錢發的少了很多。

過去央行被動放水,現在已經不放了。

為什麼現在的錢發的少了那麼多,首先是央行的貨幣投放方式發生了變化。

在2013年以前,由於外匯的持續流入,中國的外匯儲備逐年上升,導致央行被迫持續購買外匯資產、投放人民幣,外匯資產占央行總資產的比例一度超過80%。中國央行06年的總資產為13萬億,到13年上升到32萬億,年均增速為14%,同期央行的外匯資產從8萬億升至27萬億,幾乎貢獻了所有的央行資產增加。

但在2014年以後,中國的外匯儲備見頂下降,央行外匯資產開始萎縮,目前央行外匯資產已經從27萬億降至22萬億,這也使得央行資產增長速度大幅放緩,最近3年中國央行的總資產規模一直在30多萬億,幾乎沒有變化,這也說明這幾年央行並沒有直接放水。

而且展望未來,隨著中國採取的擴大進口戰略,最近兩年中國進口增速持續大幅超過出口增速,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外貿順差仍將趨勢性下降,靠外匯占款所投放的貨幣將繼續萎縮,央行資產負債表短期難以見到明顯擴張。

貨幣政策轉向,貨幣乘數見頂。

但是從時間上來說,央行資產增速的下降始於2014年,為什麼15/16年中國的廣義貨幣M2增速依然高達12%,到17年的廣義貨幣增速才出現了明顯下降?

其實貨幣也分成好幾個層面,在商業銀行層面的是最全面的貨幣指標,通常也稱為廣義貨幣,而在央行層面的是最基礎的貨幣指標,也就是基礎貨幣。央行可以控制基礎貨幣,但是最終貨幣有沒有超發其實看的是廣義貨幣。而介於基礎貨幣和廣義貨幣之間的傳導效應,通常稱之為貨幣乘數,代表了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行為。

在15/16年,貨幣乘數出現了大幅上升,在14年末時貨幣乘數僅為4.2,到16年貨幣乘數最高達到5.3,這意味著同樣一單位的基礎貨幣,可以多創造25%的廣義貨幣。

而在15/16年,發生的事情眾所周知,是央行大幅降息降准,加上地產調控的放鬆,導致居民大幅舉債,貨幣乘數上升,而影子銀行的大發展又進一步加快了貨幣的流轉。

而從17年以來,隨著貨幣政策的轉向,加之地產調控的收緊,居民房貸利率已經出現了大幅上升,居民舉債增速明顯下降,而資管新規的推出又進一步收緊了貨幣的流轉,這意味著貨幣乘數也已經見頂。

貨幣低增時代來臨,有五大影響:

因此綜合來看,隨著外匯儲備的下降,以及金融監管的加強,中國的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都面臨放緩的壓力,中國貨幣超發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將迎來貨幣低增的時代,而這將帶來五大影響:

一是房地產行業的回落。過去在貨幣超發的時代,房地產是最大的贏家,房價漲幅遠超其他資產。但是如果未來貨幣不再超發,貨幣增速降至8%甚至以下水平,那麼考慮到折舊以後,房地產就基本失去了投資的價值。如果買房是為了住,其實影響不大。但如果買房是為了賣,以後可能找不到接盤俠,因為錢不夠用了!

二是經濟增長的壓力。過去中國經濟的高增長與高貨幣增速密切相關,因為過去的經濟是投資驅動,而投資依賴於舉債,如果未來貨幣低增,那麼投資增速將趨勢性下滑,拖累經濟增長。

三是違約風險加大。過去中國貨幣增速保持在兩位數,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保證經濟增長的需要、以及保證債務利息償還的需要。但是目前中國的貸款利率在6%左右,全社會平均融資成本在7%以上,如果貨幣增速長期在8%甚至以下,那麼必然有很多企業還不起存量的債務本金甚至利息,出現債務違約風險。

四是無風險利率的回落。貨幣增速下降帶來的一個好處是無風險利率下降,這一方面因為貨幣增速下降意味著全社會融資需求回落,改善了資金供需;另一方面因為信用違約導致利率重新定價,市場願意為無風險的國債付出更高的價格。

五是經濟轉向消費和創新驅動。如果貨幣增速趨勢性下降,這意味著靠舉債驅動增長的模式到了尾聲,未來中國經濟將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從數量擴張轉向創新發展,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來驅動未來經濟發展。

總結來說,我們認為貨幣低增將是長期趨勢,當前貨幣也沒有放水,未來隨著貨幣增速的持續下行,我們將面臨經濟增長、債務違約等方面的挑戰,而預計房地產也將基本失去投資價值,未來經濟將轉向消費和創新驅動,同時無風險利率將長期下行,國債和類債券的穩定收益資產將具有投資價值。

本文來源:東方財富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大資訊 的精彩文章:

剛剛,這個歐洲大國「崩盤」!全球市場緊急避險

TAG:財經大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