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清初許多人寧死不剃髮?看完這個後換你也不願意

為什麼清初許多人寧死不剃髮?看完這個後換你也不願意

原標題:為什麼清初許多人寧死不剃髮?看完這個後換你也不願意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佔據北京後,清朝睿親王多爾袞曾頒發「剃髮令」,要求漢人的髮型要和滿人一樣,將前顱頭髮剃光,後腦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可讓多爾袞沒想到的是,此舉立即遭到了北方地區漢人的強烈反對。由於當時滿清剛剛入關,腳步尚未站穩,所以多爾袞隨即就宣布是否剃髮由漢人自行決定。


順治二年(1645年),當清軍勢如破竹地攻佔了南明首都南京後,多爾袞認為此時大局已定,於是再次重申「剃髮令」。不過,這次就不是由漢人自行決定,而是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


這個法令一經頒布後,立即引起了全國各地漢人的反對。其中又以江南地區的江陰、嘉定反抗最為激烈。當時在江陰流傳著一句話:「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以此來表達寧死不剃髮的決心。值得一提的是,在頒布「剃髮令」之前,江陰、嘉定兩地都已經歸清廷統治了。



最終,江陰、嘉定兩地軍民誓死拒不接受「剃髮令」,惱羞成怒的清廷派重兵進行殘酷鎮壓。結果江陰、嘉定在城破之後遭到屠城報復,兩地軍民被屠戮殆盡。清軍在攻打這兩城時,也付出了慘重代價。

以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清初漢人寧死不剃髮的舉動有些不好理解,既然都已經接受滿清統治了,不就是剪個頭髮而已嘛,怎麼會比生命還重要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漢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文化了。



從很早開始,漢人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其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孝」。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十惡不赦」這個詞語,這裡面的十惡中,有七惡都是和孝有關(不忠亦為不孝),因此「孝」這個字在漢人心目中是有著特殊地位的。而在《孝經》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那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就是說,剃髮那是大大的不孝,往大了說,把頭髮給剃了,死後哪還有臉去見列祖列宗。


所以,清朝頒布的「剃髮令」和漢人的傳統思想文化產生了激烈的衝突,這才導致矛盾激化。


上面所說的那是拒絕剃髮的大道理,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另一個拒絕剃髮的原因,那就是:太丑了!


清朝時期的髮型大家在電視劇中應該都見識過,不過實際情況和電視劇中的並不一樣。如今電視劇中所演出的髮型都是千篇一律的樣子,但這其實是清朝中後期的髮型,清朝前期的髮型完全不是這個樣子,而是如下圖所示:


純粹從審美的角度來說,要剃成這樣「非主流」的髮型,得付出多大的勇氣!換成是你的話,恐怕也不會願意。當然,在留頭還是留髮的問題上,估計絕大部分人不可能會選後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納粹德國為什麼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清軍入關後,為什麼江北漢人很少抵抗,江南抵抗卻非常激烈?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