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成語故事:白屋之士

三國成語故事:白屋之士

原標題:三國成語故事:白屋之士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文要介紹的這個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曹真傳》,時間是在曹真去世後的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魏明帝曹睿下了一道詔書以對曹真進行表彰和緬懷。故事的原文是這樣的:


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原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謚曰元侯。子爽嗣。帝追思真功,詔曰:「大司馬蹈履忠節,佐命二祖,內不恃親戚之寵,外不驕白屋之士,可謂能持盈守位,勞謙其德者也。」



這個故事翻譯過來大意是這樣:曹真每次率部出征作戰,都與部下一起同甘共苦,朝廷給予的賞賜不足,曹真就拿出自己的資產獎勵將士,士卒都願意為曹真效命。後來曹真因患病回到京城洛陽,魏明帝曹睿親自前往曹真的府第進行慰問。曹真死後,謚號為元侯,由兒子曹爽繼承爵位。


曹真去世不久,曹睿緬懷曹真的功績,下了一道詔書。曹睿在詔書中表示:「大司馬(曹真)彰顯了忠誠和節操,先後輔佐太祖(曹操)、文帝(曹丕)。對內不仰仗皇親國戚的身份,對外這不會瞧不起身份貧寒的士人。曹真一生堪稱保持身份尊崇而又堅守崗位並具有謙虛態度的代表人物。」



本文要說的這句成語,便是曹睿在詔書中所提到的「白屋之士」,指的是身份貧寒的士人。不過,這句成語並非是曹睿原創,而是出自西漢王充的《論衡》:「周公執贄下白屋之士」。


說到曹真這個人物,可謂是被《三國演義》黑化的最厲害的一位曹魏將領之一。小說中的曹真,志大才疏,屢屢被諸葛亮戲耍,最終算是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但歷史的真實卻恰恰相反。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一出祁山時,面對的曹魏最高軍事長官便是曹真而非小說中所說的司馬懿。雖然在戰爭的開始階段,曹真被諸葛亮迷惑,親率主力趕往斜谷去對付趙雲、鄧芝率領的偏師,導致曹魏雍州部分地區落入諸葛亮之手。但隨著戰事的進行,曹真戰前所指定的應對之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最終也導致馬謖在街亭一役中大敗,諸葛亮的一出祁山以失利告終。



當諸葛亮撤回漢中之後,曹真立即調整了曹軍在西北地區的部署,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將悍將郝昭調至陳倉固守。此後,諸葛亮的數萬大軍面對陳倉城中的數千兵馬竟然久攻不下,最終不得再度撤回漢中,第二次北伐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


曹真對於曹魏帝國的貢獻,並不僅僅限於擋住諸葛亮對曹魏西北地區的覬覦,同時也協助魏明帝曹睿穩定了曹魏政局。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他的兒子曹爽卻非常不爭氣,最終與司馬懿政權失敗,曹魏帝國從此落入司馬氏之手,也導致了最終曹魏帝國的滅亡。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曾擊傷關羽,曹操為之痛哭流涕,曹丕首創一成語緬懷
三國名將系列之一九三: 荀彧無法解決的難題, 此人一招搞定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