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七大「世界級急需保護非遺」,為何阻攔不住她漸行漸遠

中國七大「世界級急需保護非遺」,為何阻攔不住她漸行漸遠




今天是中國第十三個文化遺產日,節日設置在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你肯定知道,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大家可能大多耳熟能詳,但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能還是不太熟悉。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下快要消失的中國「世界級」非遺名錄。


 


首先,我們還是需要了解一下什麼叫非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雖然申報了「世界級」非遺,但仍有七項急需保護的項目。


 





1


羌年






「天人合一」是羌族人最為崇尚的理念,這種對日月山川、自然萬物、鄉土和祖先的尊重與崇拜,在羌年這一儀式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的羌年,是集祭祀、歌唱、舞蹈、技巧表演、知識傳授、服飾、飲宴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村民們身著節日盛裝,舉行莊嚴的祭山儀式,殺羊祭神。







村民們會在釋比的帶領下,跳皮鼓舞和薩朗舞。活動期間,釋比吟唱羌族的傳統史詩,人們則唱歌、喝酒,盡情歡樂。羌年作為一項社會活動,對於每一個羌族兒女來說具有至高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2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也是海南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現有人口132多萬。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黎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而獨特的民族文化。








黎錦技藝是黎族婦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纖維製作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所使用的傳統手工技藝,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中國棉紡織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黎族棉紡織工藝,曾長期領先於華夏各民族,直到宋元時期,仍位居全國的前列。偉大的女紡織家黃道婆,學習黎族紡染織綉工藝,並加以改進和提高,傳播了黎族先進的紡織技術,促進了中國棉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中國人穿衣蓋被的習慣。這是黎族人民對中華民族最卓越的貢獻。


 





3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其可考證的歷史有900年之久。最早出現在文獻記載中的木拱橋是中國北宋時期《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其橋無柱,居然單拱跨越寬達16.6米寬的汴河水面,宛若長虹。並承受了橋面上巨大的載重。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生存和傳承現在正受到嚴重威脅。一方面村民改變交通功能要折橋,修公路建電站要拆橋,人為不慎要燒毀橋,橋的數量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通常在家族內部口傳心授,掌握造橋技藝的木匠數量稀少。如今有部分木匠轉行從事其他行生疏了其技能,有工匠生老病死帶走了其技能,授傳的徒弟無法以此為生放棄了其技能,這就導致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處於失傳的境地。


 





4


活字印刷術


也許你想像不到還有活字印刷術,說實話,小編一開始也沒有想到。








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木版活字印刷術在2010年11月,已被列入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候選名單。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錄的是那些在社區或群體的努力保護下,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脅的文化遺產。為將文化遺產列入名錄,相關國家需要承諾執行專門的保護計劃,並有可能從教科文組織管理的一個基金獲得財政方面的資助。


 





5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是福建沿海木船製造的一項重要的民族傳統手工技藝,以樟木、松木、杉木為主要材料,採用榫接、艌縫等核心技藝,使船體結構牢固,艙與艙之間互相獨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結構形式。








水密隔艙造船技術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造船方面的一大發明,大約發明於唐代,宋以後被普遍採用。該技藝是人類造船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對提高航海安全性起到了革命性作用,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








經正在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2010年11月15日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赫哲族伊瑪堪說唱


伊瑪堪是東北地區赫哲族的獨特說唱藝術,表演形式為一個人說唱結合地進行徒口敘述,無樂器伴奏,採用叶韻和散文體的語言,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傳承赫哲族語言、信仰、民俗和習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伊瑪堪是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品類和一種娛樂審美的方式,它同時還具有傳承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教科書功能,價值獨特,意義重大。


 





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赫哲族伊瑪堪說唱」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


麥西熱甫


居住在葉爾羌河中下游麥蓋提縣的刀朗人是歷史上蒙回的後裔,他們對音樂舞蹈的痴迷程度令外人難以理解。有時候一陣音樂聲傳來,田野里的農民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路上的行人脫掉外衣扔下褡褳,便如醉如痴地跳起舞來。








麥西熱甫是一種舞蹈和娛樂活動形式的名稱,指那種有眾多人員參加(所謂參加是指在場者沒有觀眾而全部是活動的參加者),以歌舞為主的大型自娛自樂活動。








《刀郎麥西熱甫》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它源於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有專家認為,在維吾爾民族祖先從事漁獵、畜牧生活期就產生了在曠野、山間、草地、場院即興抒發豪情壯志的歌舞。在幾千年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刀郎維吾爾人將各種生活素材不斷充實到刀郎麥西熱甫之中,形成了獨特的刀郎文化。






 


2010年11月15日,經正在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麥西熱甫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有些美,只屬於中國。

她就在我們身邊,你越來越不重視她,她也會離你越來越遠。



 


你看似無能為力,但傳播中華文化瑰寶是我們可以做到的,讓更多人看見。




戳圖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end ? 


 


看鑒貨棧

新品

網紅晶晶粽

上市!


(掃

下圖二維碼,即可一飽口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康熙為何擁護西方曆法?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