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慫」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山茗
電影《怦然心動》中有一句台詞:
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之後,其他人對你來說都只是浮雲而已。
這句台詞還被翻譯為: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遇見一個人,對方好像是鎂光燈的巨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而自己,卻成了觀眾席的角落裡,最微不足道的那個人,怯怯地不敢上前。
你為遇見TA,內心歡騰不已,但是卻始終不敢靠近,默默守在原地。
這個時候,就成了: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慫」。
理想化對方
當愛情來臨,優秀姑娘也不自信了
我的朋友小葉,是某所重點本科院校畢業的高材生,目前就職於某四大會計所之一,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三高」女性:
高學歷、高顏值、高薪資
,但是,她並不高冷,還可以說是很好相處。這樣一位姑娘,當然會把自己活成一個傲嬌的小孔雀,時常招來男同胞們愛慕的眼神、晚宴的邀請、聚會的攜伴。
小葉身邊的朋友們,都以為小葉憑藉自己優秀的資本,可以在情場上佛來擋佛,神來殺神,對愛情收放自如,小葉自己大概也在成群結隊的追求中,自認這輩子大概都不會在愛情面前閃了腰。
人生的精彩之處,就在於這條沒有返程的路途上,充滿了各種不確定。
對小葉而言,篤定自己在愛情面前不會失態的她,卻也發生了意外事故——沒錯,
當男神突然降臨到她的生活中時,她也照樣花容失色。
小葉眼中的男神,其實也沒有多特別:北美留學回來的研究生,因為喜歡做菜,所以在一家西餐廳當市場部的總監。
平時也不怎麼愛說話,聚會的時候,喜歡握著一罐啤酒,微笑地著看著大家打鬧。如果一定要說真的有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優點,大概就是長得有點像吳彥祖吧。
如果說一枚普通的女孩子,面對這樣的男生,輾轉反側,也許屬於情理之中。但小葉不是普通女子啊,她可是見過大場面,在單位俗稱「男神收割機」的女子啊,她竟然也在這位男士面前開始露怯:
想發條信息邀請對方看電影,但又怕遭到拒絕;
朋友聚會想邀請對方出席,也怕人家說沒時間;
就連朋友圈想給對方點個贊,小葉也要想幾分鐘;
……
總之,遇見這位男士,平時傲嬌的小孔雀突然安靜了下來,不敢輕易去聯絡對方,生怕打擾人家。
為什麼優秀如小葉,也會在愛情面前失魂落魄,自愧不如?
心理學的精神分析流派認為,
每個人在尋找愛情的時候,實際上都是在尋找自己理想化的父母形象,
我們會在潛意識裡,把所有美好的品質都投射在對方身上。
通過這樣一個理想化過程,未經對方允許,TA在我們的心裡,就變成了一個集勇敢、善良、果敢、無畏、正義等諸多美好品質於一身的人。
在這樣一個完美的、被神化的人面前,我們會不自覺地體察到自己的各種小毛病:不愛收拾家務、喜歡吃垃圾食品、有時候還很小家子氣……等等。
在對比和比較之中,我們就會不自覺地自不如人,也會不自覺地產生自卑情緒。
小葉就是因為這樣的理想化,才由一直傲嬌的小孔雀,變成了一個被圈養的小山雞,無精打采起來。
配得感偏低
「好姑娘很多,可我總覺得配不上人家」
Jason是一家留學機構的留學顧問,172的身高,斯斯文文的臉上頂著一副精緻的黑框眼鏡,因為每天要面對很多客戶的到訪,早就習慣了非常標準的禮儀式微笑。
不熟悉Jason的人,會覺得他有一種恰當的距離感:既不會讓人有被侵入的感覺,也不會讓人有被冷落的體驗。
看著描述,你也許會猜測,像Jason這樣的人,彬彬有禮、工作體面,在情場上,應該也是如魚得水。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如今28歲的Jason,其實只交往過一個女朋友,而且還是大學時期的初戀。
家人都在質問他為何不談戀愛,朋友也不解他為何總是保持單身?親朋好友都勸他說,「眼光不要太高,條件差不多就可以了」,Jason聽聞後,總是默不作聲。
其實,他們的疑慮都是錯誤的,Jason內心真實的聲音是:
好姑娘很多,可我總是覺得自己配不上她們。
配得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它的意思是,
覺得自己是否值得擁有。
配得感偏低的人,通常是在原生家庭的撫養當中,或者某些突發性創傷事件中,習得了「我不配擁有好的」這樣的核心信念。
Jason的配得感偏低,就來自他父母對他的教養。
Jason說,在自己的印象中,小時候家裡非常貧困,父母節衣縮食,並且一再教育自己和弟弟要節約。Jason說:
小時候穿的衣服,常常是補丁上加補丁,使用的鉛筆,都是削到大拇指一個關節那麼長,然後再用紙捲起鉛筆頭繼續使用……
這樣的經歷,讓Jason從小就不太和同學們一起玩,他總覺得自己太窮,所以不配和大家玩。而這樣的「我不配」的自我信念,伴隨著Jason長大,在情感世界裡,就演變成了:
身邊的姑娘看上去都很好,我都配不上。
Jason也不是沒有遇見過深愛的姑娘,他說曾經在一次教育展上認識了一位校方代表,從此對她念念不忘。Jason經常在朋友圈去圍觀那個姑娘的生活,但無論有何種洶湧澎湃的感情,他最終都沒敢表達。
三年後,那個姑娘結婚了。「只要你幸福就好」,Jason說自己最後的這句祝福話,也只是在內心默默誦讀。
他害怕自己的表白,打擾對方的幸福。
矛盾型依戀
想愛又怕受傷害,隔離了愛情
麗麗是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芳齡已過而立,孤身生活已超過七年,每當朋友們勸她早日結婚的時候,她總是信誓旦旦地說出自己的誓言:「我不能把我僅有一次的生命,慷慨贈予我不愛的人」。
等待最是值得的。傳說中的愛情,最近似乎光臨了麗麗的生活——她在一次酒會上,遇見了一位四十歲出頭的男士,是個儒雅的經商人士,平時喜歡攝影和繪畫。
這位男士對麗麗表達了自己的好感,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特別積極主動,也甚是關心。
朋友們都很是替她開心,覺得時光終歸不負她。可正當大家都歡呼雀躍的時候,麗麗卻自己先澆了盆冷水——「誰知道,他是真是假啊!」
那位男士的積極和主動,著實令麗麗開心,內心也確實有被滋養的溫馨體驗,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她總是習慣性地對那位男士表現得冷冰冰:
「其實我也很想主動聯繫他,對他表達我的思念,或者情感,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自己不敢,生怕自己的聯繫,成為對他的打擾,或者負擔」。
被追求者,明明掌控者愛情的主動權,為什麼也會在愛情里變得擔驚受怕呢?
一個成年人在愛情世界裡的表現,實際上是由TA在嬰兒期形成的依戀類型決定的,像麗麗這樣,
既想去愛,又時常擔心自己在愛中的付出會被傷害的類型,叫作「矛盾型依戀」。
處在矛盾型依戀中的人,習慣在感情世界裡,給自己畫一個安全地帶,這個安全區域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TA會試探性地向外觸摸另一個人,但是稍覺不對,馬上就會把手縮回來,以確保自己不被傷害。
所以,對於矛盾型依戀關係的人來說,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是異常艱巨的任務,因為
他們總是縮在鎧甲內,難以讓人觸碰。
麗麗的不敢打擾,或者表面冷漠,
本質上而言,都是出於安全需求,對自己做的一種自我保護。
它背後隱含的潛意識邏輯是:
如果我表現得如此冷漠,你還熱情不減的話,說明你就不會離開我,不會拋棄我了,那我就是足夠安全的;
如果我冷漠,你就離開了,說明你經受不了檢驗,我至少還有屬於自己的安全島,也是自在的。
王小波在寫給李銀河的情書中說:「
要無憂無慮地去抒情,去歌舞狂歡,去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我一個人是不敢的,我怕人家說我瘋,有了你我就敢,只要有你一個,就不孤獨」。
是啊,我們這一生,終究需要一個人,陪我們仗劍騎馬,遊走天涯。那就不要讓愛悶在胸口,嘗試大聲說出來:「
嘿,你好哇,我很喜歡你
」。
···
作者:楊思遠
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追求有用的反雞湯主義者,擁有積極態度的悲觀主義者。個人微信公眾號:拉姐(ID:byjzlajie)。
主播 | 山茗,主持人,用心的朗讀者。願我的聲音,可以伴你同行。微信公眾號:山茗為你而讀
今日話題
親愛的,面對喜歡的人,你會不自信嗎?如果給你一個機會,現在你想對誰表白?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與德芬一起
共赴·日本北海道
遇見愛之旅
這是一場7天6晚的
心靈美學之旅
貫穿三大主題日
溫潤心靈、
自然美學
、
藝術美學
旅行全程專車陪伴
享受高端酒店與餐廳
29919.00/人
(限招25個名額,先訂先得)
截止報名日期
2018年7月10日
掃描下方二維碼 預定並了解詳情
喜歡,就點個贊吧~


※關係清理好的人,才能打破吃苦的循環 | 德芬推薦工作坊
※張靚穎被曝離婚:沒想好就結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