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斯大林晚年,為何敢於長期不在克里姆林宮? | 短史記

斯大林晚年,為何敢於長期不在克里姆林宮? | 短史記




文 | 諶旭彬




二戰結束後,斯大林集黨政軍最高職位與權力於一身。按常理,其工作量必然相當龐大,難有閑暇。




但斯大林不然。




據文獻統計,1950年,斯氏休了四個半月的長假;1951年,又休了半年的長假。

1950年,斯氏在克里姆林宮工作的天數只有73天

,1951年只有48天,1952年是45天。




元首做得如此悠哉,與斯大林已屆70高齡,健康每況愈下無疑是有關係的。



問題是:如此長時間地遠離政治中心克里姆林宮,斯大林要靠什麼來維繫其最高權力的安全呢?




眾所周知,斯大林晚年對個人權力極度敏感,時刻擔心被人暗害。用餐時,須由人為其試菜;出行時,車隊須聽從坐在車裡的斯大林指示,隨意繞拐,出發前絕無人能知曉其具體路線;為其診病的醫生,更是斯氏高度懷疑、警惕的對象,乃至發展到不讓專家為其看病的程度。




斯大林還常拿自己的健康問題來測試黨內幹部們的忠誠度。據謝皮洛夫回憶,1952年十月全會期間,他曾故意提出自己的退休問題:





「斯大林說起他……力不從心:『年歲不饒人啊,感到很艱難,精力不濟,連個報告都作不下來,算什麼總理?』斯大林一邊說,一邊以探詢的目光注視著與會者的面部,彷彿在研究全會對他關於退休的表態將作出何種反應。」



結果當然是:





「大家本能地感覺到,斯大林自己也並不希望他關於退休的這番話付諸實施。」




於是,馬林科夫等人發言表態:





「斯大林同志應當留任……,這點無需證明」。



對權力如此敏感的斯大林,當然會構築一套特殊的權力遊戲模式,來保障自己遠離

克里姆林宮時,仍可以將最高權力牢牢控制在手。




該模式有兩大特點。




特點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斯大林的刻意引導下,最高領導層的派系內鬥從未休止。




當日圍繞在斯大林身邊的高層幹部,大概言之,貝利亞、馬林科夫、別爾烏辛、薩布羅夫等人結成一派,赫魯曉夫亦與之親近;沃茲涅先斯基、日丹諾夫、庫茲涅佐夫、柯西金等結成另一派。



在斯大林的縱容和鼓勵下,兩派斗得相當厲害。蘇聯克格勃頭目帕維爾·蘇多普拉托夫,如此理解這種派系鬥爭:





「斯大林鼓勵這種派別鬥爭,因為他明白,這對於他的權力沒有絲毫損害。除此之外,斯大林意識到,他們之間彼此勾心鬥角、追名逐利的權力鬥爭,給自己提供了極其難得的罷免他們的機會。他總是起用沒有上層鬥爭經驗的年輕的黨務工作者來替換他們。」




特點之二是:為構建內部的權力牽制,不惜犧牲行政效率。




鑒於自己的健康每況愈下,斯氏於1940年代末,「在自己下面增設了各『部(機關)』領導機構。在他領導的部長會議中,成立了所謂的『局』。每個『局』負責幾個『部(機關)』。每個這樣的機構均由領袖的一位忠實戰友負責,對其所分管的領域進行監督,並向領袖彙報。」



這些「部」和「局」的職務功能,存在著嚴重的重疊和交叉。




「部」領導直接向斯大林彙報,「局」領導也直接向斯大林彙報。「局」名義上對「部」存在橫向管理、監控關係,但「部」可以向斯大林直接彙報,實際上也形成對「局」的隱性監控。




如此布局,造成了這樣一種效果:





「每位近臣都無法完全控制每個工作領域。近臣沒有獨立性並受到他的監督,這樣他就可以高枕無憂,還可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安排勞逸結合。」



(完)




(參考資料:述弢:《看蘇俄領導人如何「為國操勞」》,《同舟共進》2013年6期。述弢:《斯大林之死》,《北京檔案》2002年12期。蘇多普拉托夫:《情報機關與克里姆林宮》,東方出版社,2000。)






推薦閱讀



久違了,邏輯常識:表揚一下2018年全國Ⅱ卷作文題





為了一本《一千零一夜》,中國人曾經排隊一天零一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禁用柴胡注射液:一份遲到了40年的兒童節禮物|短史記
中國古代歷次變法,無一例外增加百姓負擔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