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論四氣為病

中醫論四氣為病

風寒暑濕.四氣為病.加燥火而六焉.則不得概以傷寒混治也.蓋寒傷經絡.足太陽經主之.風傷皮毛.手太陰經主之.而寒亦有傷肺風亦能犯太陽.總之以辛溫者治寒.辛涼者治風.其大較也.然麻黃雖熱.體輕反能入肺.故有三拗湯以瀉肺邪.桂枝辛甘.性熱反可祛寒.故入麻黃湯以調營衛.然世俗相沿.每用桂枝治風.不若以荊防為當.蓋肺屬金畏熱.嘗見投桂枝者.往往口鼻見紅.及咽痛等候也.抑寒傷形.暑傷氣.傷形者.邪有餘.則宜散.傷氣者.正不足.則宜補.故均有發熱.而自汗氣喘.體倦虛煩.及面垢前板齒燥泄瀉.種種不同.若兼感寒.則無是證矣.宜以十味香薷.清暑益氣大順散.分別以治.豈得混於寒哉.寒傷經絡.身熱而痛.濕傷筋骨.身重而痛.但濕流肢節或腰腳.脈必細或緩.兼寒則拘攣.兼熱則腫赤.甚為嘔逆.為煩滿.宜以羌活勝濕湯.蒼朮平胃散分內外治之.則又與寒迥別也.至於燥火二症.且甚懸絕者乎.

按寒與風異治者.蓋寒無汗而風有汗也.寒與暑異治者.寒欲發汗.而暑欲止汗也.寒與濕異治者.寒從汗解而濕不可大汗也.寒與燥火異治者.燥宜潤.得風葯而愈烈.火宜降.得風葯而彌熾也.

荊防湯 治傷風咳嗽

防風 荊芥 前胡 桔梗 廣皮 枳殼(各一錢) 甘草(三分)

生薑一片.水煎.

三拗湯 治肺風.痰喘初起無汗者.

麻黃(不去節) 杏仁(不去尖) 甘草(不炙各等分)

生薑水煎.

參蘇飲 治肺寒咳嗽.

人蔘 紫蘇 前胡 桔梗 陳皮 枳殼 葛根 半夏 茯苓 甘草(各等分) 木香(磨入一分)

棗一枚.姜一片.水煎.

香薷飲 治一切暑毒.霍亂吐瀉.

香薷(三錢) 茯苓 白扁豆(炒) 濃朴(姜制) 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加黃連名黃連香薷飲.

十味香薷散 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瀉等症.

香藿(一兩) 人蔘 陳皮 白朮(土炒) 茯苓 甘草(炙) 木瓜 濃朴(姜制) 扁豆(炒) 黃 (各半兩炙)

每服一兩.水煎冷服.

大順散 治納涼太過.飲冷太多.脾胃受寒.霍亂吐瀉.水谷不入.臟腑不調.此舍時從症之劑也.

甘草(二兩) 乾薑 杏仁(去皮尖) 肉桂(去皮各四兩)

上先將甘草炙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又入杏仁同炒令杏仁不作聲為度.後入肉桂為末.每服二錢.井花水調下.沸湯點服亦得.

清暑益氣湯

蒼朮(錢半米泔浸炒) 黃 (蜜炙) 升麻(各一錢) 人蔘 白朮(土炒)當歸 陳皮 神曲(炒) 澤瀉(各五分) 干葛 青皮 甘草(炙) 黃柏 麥冬(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水煎服.

羌活勝濕湯

羌活 獨活 本 川芎 防風(各一錢) 甘草 蔓荊子(各三分)

水煎.

平胃散

茅術(米泔浸炒) 濃朴(薑汁炒) 陳皮(各一錢) 甘草(三分炙)

水煎.

中醫論四氣為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家文坊 的精彩文章:

婦女血崩,《止園醫話》中如此論述
中國藝術家呈展古根海姆美術館

TAG:吳家文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