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藏地密碼-嘉絨

藏地密碼-嘉絨

在遙遠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交界的高山峽谷里,居住著一個神秘的民族——嘉絨藏族

嘉絨

兩邊連綿起伏的山倒影著古老的歲月,而它的身後掩藏著一座小城鎮,在自然的夾縫中茁壯成長——馬爾康。在這裡,漢藏文明交流融合。生活在馬爾康的藏族人,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在他們的生活中,有深刻的漢文化烙印。

西索民居

他跳起來,輕盈得像一匹哈達。

每年的春夏兩季,下過雨又出了太陽,葉子上的露水還在閃閃發亮,就會有菌子悄悄從馬爾康的大山裡冐出來,其中一種昂貴而神奇的林中靈,叫做靈芝

中國有著漫長的食用菌類的歷史,那靈芝,到底是什麼樣子,又長在什麼地方呢?記者饒禕決定跟著藏族大哥南卡頭一起,在潛藏危險的層層密林,開啟一場深山尋寶之旅。

爬山采菌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木心

古人結繩記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並非人人都知道的是,結繩記事的「繩結」就是遠古之鎖。在歷史上,鎖向來是個寓意豐富的神奇物件,不僅是為了保護家財,應了古人「物皆有靈」的虔誠,它還寄託著家家戶戶對生活的期望。

民間收藏的密碼轉輪鎖

一戶家,一把鎖,一輩子……舊時光里打開的每一把鎖,都能開啟一段塵封的美好記憶。

馬爾康木鎖鎖芯

馬爾康有一種流傳千年的神奇木鎖,具有強大的防盜功能。

這些村莊都跟我出生的村子一模一樣,有一座水磨坊,有一所小學堂。——阿來

「石頭層層不見山,路程短短走不完」。如此生動、鮮活的描述,足見人們對歌謠中描繪的水磨,多麼熟悉。

傳統磨坊

這樣的水磨坊,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它運用了水能動力學原理,是古代水利機械的傑出之作。

磨盤上的神奇結構

如今像水磨坊之類的傳統生產工具,多數已經消失。人類只要需要,創造一件工具,自然不是什麼困難事,而一旦不再需要了,那曾經積累了無數智慧改良而得的物件,就變成了記憶,變成了來路上的雕塑。人們一路走來,回頭一看,有些雕塑才剛剛完工,有些雕塑已經模糊在遙遠的視線里。

正在工作的磨坊

在馬爾康,古老的水磨坊仍在不停歇地轉動著……

青稞酒。

你理想中的老年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馬爾康西索民居

藏區七十三歲的阿血婆婆養花逗狗,生活得安詳滋潤。她仍舊愛美,每天早上都會專心梳理著斑白的長髮,十分熟練地盤在腦後。因為祖上幾代人都為土司專職釀酒,她還有著一項我們普通人沒有的愛好——釀青稞酒。

馬爾康西索民居

其實嘉絨一直有自製藏酒習俗,而且由於獨有的釀酒方法和原料,使嘉絨藏酒風味與眾不同。酒成之際,香氣裊裊,飄逸於青稞、喬松、駝絨藜之間,嘗上一口,直似天品。

青稞出酒

轉經

嘉絨藏寨,砌石牆住房,以巨木為梁,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或星羅棋布,或稠密集中,藏式建築完全與山谷、河流、雪山、藍天融為一體,就像一幅立體多彩的畫卷,讓人嘆為觀止。

從高山到村落,從制鎖到釀酒,大自然賦予了嘉絨地區的藏族人優越的地理環境,漢藏兩族間的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又使他們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

這是嘉絨藏族的平凡人家,也是嘉絨文化流傳至今的文明密碼。

嘉 絨 藏 族 人 家

文明密碼

《嘉絨藏族人家》

播出時間:6月11日18:58

監製/閆東 主編/劉銘 黃麗君

編輯/石岩 黃嘉怡(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節氣就在你身邊」——2018《中國記憶》移動直播與你相約6月6日
吹空調鼻塞、狂加班肩頸痛?專家「壓箱底」絕招了解一下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