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脫歐「送分」,巴黎取代倫敦成歐洲最吸引外資城市

英國脫歐「送分」,巴黎取代倫敦成歐洲最吸引外資城市

標誌性的埃菲爾鐵塔、散發古老文藝氣息的盧浮宮、充滿小資情調的餐館商店、時尚浪漫的街頭風光……這些掠影,構成了很多人印象中的巴黎。

而今,巴黎又多了新的「標籤」,隨著英國退歐引發的擔憂情緒蔓延,它在經濟金融領域的優勢反而逐漸凸顯,已超過倫敦,成為外商直接投資(FDI)最具吸引力的歐洲城市。

6月11日,據彭博報道,根據安永發布的2018年歐洲吸引力調查,2017年歐洲吸引外資達6653個項目,創歷史新高,但由於地緣政治緣故,增長率在三年來首次放緩至10%,過去三年平均增長15%。而分城市來看,巴黎以37%的得票率成為投資者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倫敦(34%)退居第二,再次是柏林和法蘭克福。

這是自2003年安永開始這項調查以來,巴黎首次超過倫敦,原因除了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當選後推出的一系列吸引外資政策外,還有英國脫歐的「送分」。

1

英國優勢下降

根據安永和IBM對502家公司的調查和數據統計,儘管英國在去年6653個新的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中佔據了1205個席位,但同比增長僅為6%,呈現放緩態勢。

與此相比,法國的項目卻增加了31%,土耳其的項目增加了66%。

目前,一些企業正考慮將總部和辦公室從英國遷往歐洲各地,以應對英國脫歐後的監管分歧和不確定的關稅前景。數據顯示,在2016年,還有51%的新成立的歐洲總部位於英國,而到了2017年,只有26%的企業首選英國。

安永的報告指出,英國退歐是影響2017年歐洲投資者情緒的四大風險之一。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智庫最近的一份報告稱,創業公司對英國退歐有三個擔憂:首先是人員保留和招聘方面產生的不確定性;其次是監管分歧的可能性;最後是未來獲得資金。

安永EMEIA(歐洲、中東、印度和非洲)地區執行合伙人Andy Baldwin表示:目前市場對於歐洲投資的整體情緒是樂觀的,但不確定的政治環境令人擔憂。 歐洲的商業領袖需要考慮地緣政治風險,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出口潛力,以及他們在該地區的供應鏈運作方式。2017年,高漲的民粹主義已被新的不確定性取代,即西班牙的分裂風險以及新義大利政府未來的發展方向。

2

巴黎吸引力上升

在歐洲,財富創造越來越集中在最大的城市和地區。過去,倫敦作為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排名第一的城市,長期保持著領導地位。

然而,在投資者的情緒變化下,巴黎首次超過倫敦,成為歐洲最具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

全球企業房地產諮詢巨頭世邦魏理仕集團(CBRE)法國公司總裁阿盧什(Fabrice Allouche)表示,現在法國給人的印象是「充滿活力且非常安全」。

根據世邦魏理仕公司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在經濟恢復增長的背景下,巴黎正在吸引國際投資者的關注。阿盧什將原因解釋為:馬克龍當選、巴黎大都市項目(Grand Paris)和2024年奧運會的舉辦,使法國尤其是巴黎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巨大關注。「外國投資者告訴我,他們最喜歡巴黎的金融安全和對企業的吸引力,特別是企業員工的生活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巴黎也是2018年房地產投資者最關注的歐洲城市。2017年,房地產投資者在巴黎的投資金額達60多億歐元,在全法國投資達270億歐元,約佔在歐洲投資總額(2910億歐元)的10%,達到了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金融領域,泛歐證券交易所市值占歐洲上市公司市值的46%,領先德意志證券交易所(23%)。巴黎成為歐洲銀行管理局總部(舊址在倫敦)也反映出法國重拾經濟和金融吸引力。

3

法國的野心

馬克龍自當選以來,一直想把法國建設成為一個創業型國家,推動更寬鬆的勞動法,投資技術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希望藉此催生出能夠與谷歌、臉書等科技巨頭抗衡的歐洲科技領軍企業。

2017年,法國推出了一項技術簽證,旨在吸引國際人才。同時,馬克龍還表達了法國向全球創業者敞開大門的決心:「我們希望全世界的開拓者、創新者、投資家來法國,和我們一起致力於環保科技、食品科技、人工智慧產業,與我們攜手追尋所有可能的創新。」

馬克龍承諾,到2022年,將向人工智慧領域投入15億歐元(18.5億美元)的公共資金,以扭轉人才流失的局面,爭取趕上這一領域目前的領導者——美國和中國。

此外,《2018年財政法案》減輕了企業和投資者稅負:到2022年,法國的企業稅稅率將從33.3%逐步降至25%。非金融企業利潤率將因此凈增32%,這是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2018年到2022年5700萬歐元的投資計劃,將支持法國在生態轉型、創新和國家數字化領域的結構性改革。

記者 李曦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金融報 的精彩文章:

蘋果已兩次盡調特斯拉,收購依然路漫漫

TAG: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