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4大內科急危重症集中在偏遠地區的患者身上後……

當4大內科急危重症集中在偏遠地區的患者身上後……

導讀

他強忍痛苦,有氣無力地撥通了120急救電話和親友的手機……

來源:醫脈通

作者:東風

「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對於剛剛經歷過生死的於某來講,有著切身的體驗。

2018年4月19日的夜晚,安靜溫暖,是難得的春眠之夜。59歲的於某,是駐偏遠地區內蒙古突泉縣一家著名企業的元老級員工,這一晚他睡得很早很甜。

半夜,他忽然感覺氣促,醒來坐著喘了一會兒,緩解不少,翻個身便接著躺下,但短短一段時間後,還是感覺胸悶、呼吸困難,折騰了一會兒,大汗淋漓,肚子鼓得像個大氣囊,越來越重,居然躺不下、動不了!

他猛然驚覺:可能是突發心臟病,要命的病!他強忍痛苦,有氣無力地撥通了120急救電話和親友的手機……

點評:這個案例是患者為自己爭奪了寶貴的搶救時間,同時也提醒所有人,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長期吸煙或者父母有冠心病史等危險因素,當突發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時間超過半小時不緩解時,需儘快到醫院行心電圖等檢查,協助診斷是否患心內科疾病。時間真的就是生命,一分鐘可能就會被分割陰陽兩地。

23:30,救護車迅速抵達於某住處,立即檢查生命體征:脈搏125次/分,呼吸35次/分,血壓207/138mmHg!面色紫紺,雙肺滿布濕啰音,心跳如奔馬!查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ST改變。

點評:心肌梗死及其併發症,對於沒有冠脈造影及支架術條件的基層醫院來說,是個考驗。這個案例提示早診斷意義重大,尤其是不典型、很隱蔽的超早期心肌梗死,心電圖與癥狀特點尤為重要,在肌鈣蛋白、心肌酶、肌紅蛋白等血液檢查報告出來之前形成初步診斷,從而果斷早搶救、早治療,能及早挽救梗死心肌,為病情平穩後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冠狀造影和支架術創造了有利條件。

患者病情危重,梁醫生立即給予吸氧、打針輸液,並迅速將其護送到突泉縣人民醫院,急查CT:可疑心源性肺淤血。指脈氧:下降到87%。病情岌岌可危,梁醫生決定立即將其送到重症監護室(ICU)進行搶救!

2018年4月20日00:00,在ICU門口,於某上氣不接下氣,神志淡漠,努力地睜開眼睛、張開口,努力地吐出了四個字:「大夫!救我……」

點評:在生命最危急的時刻,患者最明智的選擇就是信任醫生,因為在此時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醫生。同樣,當醫生聽到那句「大夫救我」的時候,當醫生看到患者願意把生命交付給自己的時候,這種患者的信任,也給了醫生願意為之冒險的勇氣。

前段時間,復旦大學發布的臨床醫生與患者溝通能力評估報告顯示,醫患雙方的總體溝通醫院處於高位:75.6%的醫生對患者是信任的,72.8%的患者對醫生是信任的。雖然患者對醫生的尊重和信任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但醫生的耐心與仁慈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會增大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的。

梁醫生邊指揮護士把患者推進監護室,邊用簡短几句話安撫住家屬,邊快速地查看急診記錄、心電圖、CT片。有著長期內科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梁醫生沉著冷靜,在ICU走廊的幾秒行走過程中,立即做出了診斷:急性冠脈綜合症(超早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壓危症、急性呼吸衰竭。

4大內科急危重症,單獨哪一個都要命,居然同時發生在一個患者身上,梁醫生深感難度巨大!

一個生命走到了鬼門關口,他立即做出了一系列搶救措施,三位值班的護士訓練有素,技術嫻熟。一人心電監護、面罩吸氧、調試體位、複查心電圖,備好呼吸機、氣管插管、除顫儀,一人喂服藥品、皮下注射、靜脈推注、靜脈輸液,一人靜脈采血、動脈扎血氣、快速送檢,各司其職、緊密配合、行走如飛。

點評:完善的救治流程,是一場搶救中的必要條件,但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醫生和護士的分工明確、團結合作。曾經見過這樣的問題:怎麼理解醫生、護士、病人三者的關係?我想說,醫護不分家,醫生和護士做的是不同的工作,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對於很多疾病,都是三分醫治、七分護理。在一場「戰鬥」中,醫生和護士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離開誰,這場戰鬥都不會勝利。

凌晨01:00,患者面色紅潤起來,不喘憋、胸悶了,脈搏、心率也恢復了正常,血壓降到了140/80mmHg,排尿1300ml,於某感覺到口渴,要了一杯水喝起來,還和醫生護士嘮了幾句家常話。

凌晨02:00,所有血液輔助檢查結果都出來了,證明診斷正確。梁醫生終於鬆了一口氣,與患者家屬詳細溝通起來:這位老先生長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還吸煙喝酒,血壓沒有認真關注,控制不好,並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及急性呼吸衰竭,這是一例很不典型、很隱蔽的超早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所幸梗死範圍不大、就診及時,經過2個小時的緊急救治,目前平穩了許多,待進一步平穩後可以考慮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冠脈造影及支架術……

點評:醫患溝通看起來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背後卻藏著大學問,可能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能引起一場糾紛,可能一句無心的問候就能讓患者多一份信任與理解,可能一句看似沒必要的告知就能挽救一個生命。目前,信息不對稱、需求不滿足影響了患者的愈後效果,同時也是醫患矛盾頻發的導火索,所以作為醫護的我們,不僅要關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同時也要關注其心理健康與社會融入問題。

2018年4月21日11:00,經過35個小時的ICU式搶救和全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於某病情非常穩定,活動如常,複查各項指標基本正常或者趨近正常,安全轉到內一科普通病房。

2018年4月23日下午,經過內一科兩天鞏固治療,於某病情治癒、出院,準備去長春的大醫院進行冠脈造影及支架術。

走出縣醫院的大門,春風迎面而來,於老先生深深地吸了口新鮮的空氣,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 的精彩文章:

1人離世5人新生,你會選擇捐獻器官嗎?
惜哉!又一位優秀醫生墜樓死亡,年僅48歲!

TAG:醫脈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