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教你怎麼「忘記」

莊子教你怎麼「忘記」

逍遙遊 吳冠中

莊子教你怎麼「忘記」

韓 白

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有一段令人難忘的台詞,說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什麼都可以忘掉,以後的每一天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實際上,觀眾看到這裡也認為忘記是很快樂的事情,同時也很不甘捨棄曾經的擁有。先秦的思想家莊子是一個遺忘的高手,他追求忘的境界,思考忘的步驟,力求忘得徹底。我們不妨跟著他痛快地「忘」一遭。

「忘」在《莊子》一書中一共出現八十餘次,而且「忘」的對象有層級之不同,「忘」的對象越小、越具體,所達到的境界越低,反之則境界越高;「忘」還有由外向內的層級,「忘外物」還不足夠,要連「我」都一併忘掉,才是「忘」的至高境界。

《大宗師》篇中,顏回所達到的三個境界分別為「忘仁義」「忘禮樂」「坐忘」,「坐忘」的內容則是「墮枝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天運》篇云:「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值得注意的是,莊子忘的順序是「忘親——親忘我——忘天下——天下忘我」。 《讓王》云:「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又把忘分為「忘形」「忘利」「忘心」三個層次。

莊子的「忘」 ,基本都遵循著由小而大的順序。「仁義」「禮樂」相對於「肢體」「聰明」「形知」自然更為具體而狹小,「親」與「天下」的差別也是明顯的,「形」「例」「心」則是從具體到抽象。

以上幾例來看,莊子的「忘」根據忘的對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分為由低到高的境界,第一,如「忘禮樂」「忘仁義」,忘是為了擺脫有限的時空和狹窄的道德。又如《齊物論》云:「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郭象注云:「夫忘年故玄同死生,忘義故彌貫是非,是非死生,盪而為一,斯至理也,至理暢於無極,故寄之者不得有窮也。」只有忘掉了人類因人身存在、狹窄的道德標準而產生的「年」和「義」,才能打開通往無限的道路。《養生主》說:「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郭象註:「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所受」指天然或社會環境賦予給人的各種知識、道德、義務、責任,把這些都忘記,才能擺脫「天之刑」。莊子是說人忘記生死的限制,忘記禮義的束縛,才能擺脫時空觀和道德標準造成的有限,通往無限。第二,忘是要忘記區分,超越於世間的各種區分、知識、是非、善惡的判斷之上,才能將有限的心靈投入無限。如《庚桑楚》說:「夫復諧不饋而忘人,忘人,因以為天人矣」,忘人是指超然於人與我的區分,由此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成為「天人」。又如《天地》篇中子貢對灌園者的描述:「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像灌園者這樣的賢達之人會超越世俗評判人的標準,不會將功利機巧放在心上,不會以世俗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和他人。又如《則陽》篇中的「聖人,其窮也使家人忘其貧,其達也使王公忘爵祿而化卑」,說明聖人的淡然無欲、超然坐忘可以使其家人不識貧之可苦,也可以使王公失其所以為高,使普通人從世俗的評價標準中掙脫出來,獲得超越。

「忘」到這裡,莊子是要人們從執著中解放,把心從「成心」的束縛中打開,去面對無限的可能性,面對天地之自然任運,這樣才能與道體合一,這也才是道體的本真狀態。莊子著名的「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表現的便是「忘」的這個境界, 《大宗師》篇緊接這個故事說「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即是告訴人們與其去追究是非對錯,高低優劣,不如把這些都忘懷,揚棄責難和稱譽,這樣才符合物性,「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聖人說天下之物咸自足而相忘,是天地之境界。

「忘」固然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但還不徹底。如果人懷有對自我的執著和固執,那麼無論他怎樣去忘外物,都不算是徹底,因為成見、狹窄、偏執的根源沒有剷除,所以「忘」還要經歷一個「忘我」的過程。所謂的「墮枝體,黜聰明,離形去知」便是說只有將關於自我的一切念頭、執著都「忘」了,才能達到「坐忘」這樣的境界,這也正是《莊子》一書中多處說到的「忘己」「忘身」「忘形」的意義。如《大宗師》篇中的「忘其肝膽,遺其耳目」, 《達生》篇中的「忘吾有四枝形體」 ,都是要求人們忘記自己與生俱來的自然形體、器官、知覺、意識以及由此而來的生理慾望、爭心競心等等,隨著自然的變化任運無為,不固執於一曲一隅之成見,最終達到「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的逍遙境界。

《人間世》說:「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人對於生死的遺忘和排遣,如果針對生死本身下手要去忘記它,是很困難的,但是生死的由來是因為人有「身」的觀念,做到了「忘身」,對於生死也就自然而然地遺忘了。《天地》篇中說:「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己」是在自己和無限之間最大的障礙,只有把自己忘記了,那麼他就自然地「入於天」而通向無限。

飲了莊子這一碗「醉生夢死」 ,你願意「忘記」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報 的精彩文章:

雷達:「弄潮」四十年 斯人別有功
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電影局揭牌

TAG: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