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最美六所大學: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中國最美六所大學: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置頂匠心之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讓你擁有理想,

也讓你開闊胸襟。

讓你看見世界,並且追逐光明。

這六所名校,

從歷史的深處走來,

擁有各自不同的氣質,

但它們都在說一件事,

進大學不為謀生,

但求找到脫離狹隘的路徑,

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

初名「京師大學堂」,

是「外有西山可借,

內有泉水可引」的燕園,

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早已享譽世界的名校。

北大的美,

保留了我們心中最深的文化留戀。

這裡有氣勢恢弘的建築,

也有纏綿溫雅的小橋流水。

百年以前,

「循思想自由原則、

取兼容並包之義「的蔡元培,

在這片美麗的聖地,

築下了民主與科學之魂。

這裡不拘一格,百花齊放,

既有絢爛的智慧,也有莊嚴的信念。

1918年8月,北京大學哲學門師生合影。

前排右四為蔡元培,右三為陳獨秀。

北大有個未名湖,

她溫柔地躺在燕園的胸懷裡,

似待人來給她一個美麗的稱謂。

未名湖的藍,

來自天空的一角顏色,

未名湖的靜,

來自岸邊的綠柳扶風。

人們都說未名湖畔好讀書,

讀幾篇胡適編撰的校輯,

或是季羨林的《心裡那一片天地》。

松柏環繞的博雅塔莊嚴佇立,

觀望著百年來的歷史的風雲變幻,

它記得他們所有人的名字,

李大釗、陳獨秀、嚴復、

徐志摩、茅盾、沈從文……

它將他們投射到燕園的夜空中,

成為北大學子的啟明星。

著名的北大三大詩人是

海子,駱一禾,西川,

漫步燕園,

你會走向某種皎潔又灼爍的美感中,

也許西川的一句詩可以挪用來映照:

「我將修改我這支離破碎的輓歌

讓它為你恢復黎明的風貌。」

清華大學

清華北大,

是莘莘學子繞不開的兩座理想國。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

始建於1911年,

因「水木清華」而得名。

它曾是留美預備學校的清華學堂,

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

挺過民族的屈辱,走過坎坷崎嶇,

在動遷中無畏地保護著

一個又一個有志學子,

培養了一代代大師英才。

我們願意這樣認為,

清華是這個國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一個北大學生曾這樣評價兩個學校的差別:

「學科上的區別直接造成了

北大與清華迥異的風格。

北大追求自由,清華講求法度;

北大營造浪漫,而清華尊崇現實;

北大欣賞叛逆,而清華遵守規矩;

北大像一個瀟洒而不羈的詩人,

而清華則像一個儒雅而嚴謹的學者。」

清華第一屆留美學生

一直以清華學子為榮的高曉松,

曾不止一次地顯露這所學校

所賦予在其身上的光輝理想,

「民校,是培養國之重器的地方。」

這也是《無問西東》中所不斷傳遞的「清華精神」: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缺的是從自己心底里給出的,

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這份信念來自內心的堅定與執著,

這種品質與精神難能可貴。」

1932年,朱自清、陳竹隱與友人攝於清華大學圖書館門前

浙江大學

坐落於人間天堂的浙江大學,

前身是清光緒二十三年

在杭州建立的求是學院。

後來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

1936年4月,氣象地理學家、

教育家竺可楨出任浙江大學校長。

七七事變後,

竺可楨校長率領著全校師生,

懷著「教育救國,科學興邦」理想,

踏上西遷之路。

兩年多的時間,

700多名師生穿越南方六省,

行程2600公里,

於1940年抵達貴州遵義、

青岩、湄潭、永興,

在接下來的7年時間裡,

譜寫了一部偉大的「文軍長征」史。

若走進浙大的圖書館,

你還能看見竺可楨老校長曾在

新生入學典禮上的兩個經典叩問:

「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

第二,將來畢業了做什麼樣的人?」

浙大的之江校區,

保存相當完整的近代大學建築群,

曾榮獲世界近代學府

建築完整保護建築第二名。

這裡有西式花園、主樓慎思堂、

圖書館等十餘幢以紅色為主色調的教學建築,

還有隱於山林中獨具特色的別墅。

武漢大學

它是民國的浪漫遺產,

也是現如今的「國立網紅大學」。

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

它曾像空中樓閣一般,

突然出現在一片荒山之上。

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築群

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每年春天的櫻花季,

讓武大擁了一世界的絢爛。

畢業多年的竇文濤,曾說過,

「這輩子最好的住處是武大櫻頂,

學校沒有圍牆,

我就生活在山水間。」

那時的武大學生非常無拘無束,

老師上課不點名,

學生只要修夠學分就合格,

甚至不用讀滿四年。

這種超前的治學理念是

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校長劉道玉提出的。

武大是全國第一個推行學分制的學校。

正如當年的仙桃學霸雷軍,

在武大用兩年就修完了四年的課程。

武大桂園的圖書閱覽室,

也曾來過一個心潮澎湃的讀書人,

他就是在此度過自己研究生歲月的易中天。

多年以後,易中天仍然難以忘記

那個酷暑時分泡滿了人的東湖,

無法忘記那個落英紛紛,

如詩如畫的地方。

珞珈之山,東湖之水,

保存著三十歲時的他,

對世界的全部幻想。

郭沫若也曾盛讚,

「武漢大學區域,

應該算得是武漢三鎮的物外桃源吧。

宏敞的校舍在珞珈山上,

全是西式建築的白堊宮殿。

山上有蔥蘢的林木,

遍地有暢茂的花草,

山下更有一個浩渺的東湖。

湖水深情,山氣涼爽……

太平時分,在這裡讀書,

尤其是教書的人,是有福了。」

廈門大學

如果沒有去過廈大,

你怎能說過自己到過廈門?

從普陀寺的五老峰向下眺望,

你能看見這座第一所

由華僑創辦的大學的全貌。

在任何一份全國最美大學的名單里,

都不會遺失這顆海邊城市的明珠。

1921年,愛國華僑陳嘉庚創辦了廈門大學,

而嘉庚樓群業是廈大的主要標誌性建築。

秉承嘉庚建築的「一主四從」傳統布局和

「穿西裝,戴斗笠」的中西合壁建築形式,

在校園中心沿南北向成線性展開,

每天注視著從睡夢中逐漸蘇醒的廈大。

廈大有目前唯一設在高校的魯迅紀念館,

這也是魯迅先生任教時居住的房間。

在這個優雅的校園裡,

魯迅寫下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藤野先生》等17萬多字的著作。

走在廈大,

永遠不會乏味,反而變得多情。

夏日清晨的芙蓉湖,

撥開了薄薄的霧靄,

只有清風拂過水麵的聲息。

午後的思源谷,

還挂念著它從前的名字「情人谷」,

這裡曲徑通幽,別有洞天,

等著人來修讀、野炊或漫步。

傍晚的芙蓉隧道,

終不負它「中國最文藝的隧道」之名。

隧道內的牆上,

皆是廈大學子一筆一畫的塗鴉。

它們張牙舞爪地,

帶你進入青春的魔幻與浪漫。

廈大有著精緻和狂放的矛盾交織,

它工整秀麗,

卻也向年輕人的荷爾蒙,

發出了盛情邀請。

80年代的廈大

高曉松曾從清華輟學去流浪,

是廈大收留了他,

同時收留了他的孤獨和才華。

他在那裡看到了音樂和純粹的愛情,

也在那裡寫下了《同桌的你》,

他曾感慨:「許多年後,

每當我走進這座門都會熱淚盈眶。」

湖南大學

「千年學府」飲譽世界的,

是湖南大學。

湖大的辦學起源於宋太祖開寶九年

創建的嶽麓書院,

以及清朝光緒二十三年

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時務學堂。

嶽麓書院的建築,

大部分為明清遺構,

以黑白色調為主,

雖未能倖免於歷史上的多次戰火,

但在七毀七建後,仍見風格。

一勘嶽麓書院中軸對稱、

縱深多進的院落布局,

便可感受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

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係。

山水之間,

渾然天成,

踱步書院,

追隨著歷史的呼吸。

眼前是「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的嶽麓山,

腳邊是「百舸爭流、

魚翔淺底」的湘江水。

宋真宗御賜「嶽麓書院」,

康熙御賜「學達性天」,

乾隆御賜「道南正脈」。

如今的校名也為毛主席親筆題寫,

崢嶸歲月,浩蕩乾坤,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四年後的夏天,

是你根本沒有在意的一場告別。

你不會想到,

很多年後你也會久久懷戀。

日落前的餘暉,

再次爬上了臉頰,

才驚覺,時間好像在我們的身上,

悄悄偷走了什麼。

還記得你的大學嗎?

- END -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涼而不冰,清涼透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最全面權威的詩詞大全,從小飽讀詩書的人,贏在這裡
用一次就徹底愛上!絲綢一樣細膩柔軟,吃進嘴裡也不怕!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