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主播:胡竹峰

今日主播:胡竹峰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是6月12日

星期二

農曆四月二十九

本期微播報里,青年作家胡竹峰將同大家分享其散文《秋水》。

秋水(節選)

文 | 胡竹峰

秋水下的鄉村是桃花源,清靜獨孤。雨輕輕地,莊嚴極了。倘或雨下得緊些,匯聚到屋頂的瓦溝里,從檐上落下來,錯錯落落,彷彿編鐘之音。池塘兩側的石頭被陽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坐在上面,涼意襲人,坐得久了,才覺出熱來。細腳蜘蛛在旁邊爬,也有一種叫百腳蟲的東西懶而蠢地蠕動。山澗溪流在谷底躺著,乾淨透明如同融化的水晶,水中石子淘洗得顆顆渾圓。

春水青嫩鮮亮,是人生第一階段。夏水走泥,洪波湧起,是人生第二階段。秋水無聲綿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人生第三階段。蘇東坡寫《赤壁賦》正是中年時候,也正是秋天。一廂情願地想,或許是秋水讓蘇軾情不自禁。情的美好正是不自禁,情的痛苦也是不自禁,不自禁如同秋水,流得緩慢卻義無反顧。

《赤壁賦》中,秋水籠罩一切,是節令之秋水也有莊子的秋水。莊子與蘇軾都適合在秋天閱讀,通體清涼,風的肅穆中蟲鳴唧唧作金石聲,遠處田野翻開的泥土以及田野小徑上亂栽的楓樹,更接近他們文字的氛圍。

鄧石如自題聯: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這秋水文章只能是明清小品,不可追溯蘇東坡,更不能比擬莊子。莊子的秋水、蘇東坡的秋水滲透了塵世之土。我在鄉下的時候,經常挖地。一鋤頭下去,泥土濕潤鮮活,彷彿讀莊子蘇子的文章。

很多年前的莊子和蘇子,在一個小小院落中老槐樹下的瓦房或者茅屋中輕描淡寫,抒懷追憶寓言。秋水自樹榦枝葉間漏下,心思澄明,若有所悟,若有所契,無渣滓無凝滯。秋水流入庭院,不成煙,不成霧,自成一片雨簾。不知不覺中,天已垂暮, 柴門靜掩,沾泥的草徑,有人回家了,粗朴的桌椅上放著陶碗。

這些年越來越喜歡讀莊子、杜甫、蘇軾。李白的對酒當歌晏殊的聲色迷離如同秋水岸上老舊的漲痕,春潮退下去上不來。在莊子那裡,秋水瀰漫,無處不在,秋水的氣息裹挾著他身體的肌理。蘇軾的秋水盈盈如一杯清茶,莊子在秋水中游泳,另有一番快意的蕭瑟。蘇子在秋水中駕一葉小舟,舉杯盞且飲且行。人生如蜉蝣置身於天地,渺小如滄海一粟,只在須臾,不像江水滔滔無窮無盡。攜仙人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這些都是夢,人生的憾恨在秋風秋水秋思中。

常常聽人說,水流處必有靈氣。有年夏天在黃河邊看滔滔洪水,渾濁沉重,泥腥氣與江流聲席捲了一切,駭人聽聞,不明漂浮物沉沉浮浮。這不是我心中秋水的模樣,秋水共長天一色,秋水應該是湛藍碧青如天空的。

秋水的顏色是王勃青衣的顏色。讀來的印象,王勃著一氅青衣,青得生機勃勃,青得鬱郁而結也鬱鬱而終。王勃是早夭的天才,人間留不住。《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太冷冽,瀰漫著歲月的秋意。人生幾度秋涼,王勃體會得太早。

夜晚的秋蟲在秋水後孤鳴,聲若遊絲。多少人事在秋水中老之將至老之已至。只有莊子不老,蘇子不老,王勃不老,他們渡過秋水之河,在彼岸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在秋聲秋色里語驚四座,在秋意秋水裡鼓盆而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報 的精彩文章:

伊格爾頓《文學事件》:一種文學哲學的準備工作
楊好:文藝復興更重要的是時代精神

TAG:文藝報 |